黄色国产视频,男女啪啪18禁无遮挡激烈,久草热8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下载

            五柳先生傳語文課堂教學實錄

            時間:2025-05-30 16:31:06 晶敏 語文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五柳先生傳語文課堂教學實錄(精選6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五柳先生傳語文課堂教學實錄(精選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五柳先生傳語文課堂教學實錄(精選6篇)

              五柳先生傳語文課堂教學實錄 1

              師:采菊東離下,悠然見南山。詩中的種菊人可謂有閑情逸致。今天,我們通過學習《五柳先生傳》這篇文章,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位不求名利的著名詩人,好嗎?

              生:(學生齊聲說)好!

              師:要讀書,先識字。打開課文,聽錄音,圈畫新認識的漢字;手中無筆書不讀,手中有筆嗎?

              生:有!(學生把筆舉得高高的)(學生聽錄音,圈畫,注音;教師巡視學生學習情況)

              師:大家剛才學習的注意力很集中,有新認識的漢字嗎?

              生:有。

              師:那么,我們把新認識的漢字,以我們的右手食指為筆(學生舉起了自己的右手食指),寫在我們的左手掌上(學生端起自己的左手掌),因為自己的左手是不會欺騙自己的右手的,好嗎?

              生:好!(學生很興奮地用自己的右手食指,在自己的左手掌上書寫)

              師:哪些同學愿意把今天新認識的漢字寫在黑板上,讓大家看看?

              (學生爭先到黑板前,書寫:嗜、輒、吝、堵、簞、晏、黔、汲、

              儔、觴、歟,還有的在座位上)

              師:這些字,哪位同學能把你認識的給大家讀一下?

              (兩名同學先后站起來,讀黑板上的漢字,老師替他們征求其他同學的意見)

              師:我們一起讀這些漢字,好嗎?

              (學生齊讀漢字)

              (語文教學中的識字,是不可或缺的。強化是必需的手段,方法則是不宜相同。)

              (教師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略)

              師:要了解不求名利的五柳先生,先得了解課文的大意。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對于難懂的句子、問題研究研究,也可以寫在黑板上,大家研究。好嗎?

              生:好!

              師:在讀書質(zhì)疑之前,老師想問問大家,對于解疑,你們有什么經(jīng)驗和方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開始了,老師卻讓學生談談經(jīng)驗、方法。這個安排合適不合適?)

              生:聯(lián)系已學過的知識。

              生:參照書下注釋,詞語的解釋還可以根據(jù)書下注解來推測。

              生:看有關(guān)的參考材料。

              生:與同學討論交流。

              生:和工具書。

              生:問老師。

              (這里,可以看出老師是想不留痕跡的把方法告訴同學,啟發(fā)學生用自己的實踐經(jīng)驗來完成學習任務。應該說,應該有的方法都有了,以下的教學進程也驗證了讀書質(zhì)疑、解疑的方法。不過,在內(nèi)容環(huán)節(jié)的安排上,還應做點文章。像楊老師質(zhì)疑解疑的教學過程,可以先讓學生說說其實踐中的方法,再布置任務。這樣合乎人們的思維習慣。好多老師在語文教學中都有過此種經(jīng)歷:教學中學生已開始要來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時,老師忽然插一個別的什么,給人不貫通、不流暢的感覺。這樣的`教學細節(jié),應該引起重視,從嚴要求,刻求完美(雖然教學是個遺憾的藝術(shù))。)

              師:老師覺得大家不但有方法,而且還有很好的學習態(tài)度觀念,很了不起;那么,下面就請同學們默讀文章,列出自己的問題,交流解疑。

              (學生默讀課文,圈畫疑難,查找工具書,前后左右交流;教師巡視,也與個別學生交流;學生把疑難寫在黑板上,學生再次查找工具書,研究交流,到黑板前解疑)

              師:(看著學生在黑板上質(zhì)疑和解疑的過程)黑板是我們交流的大舞臺,看看黑板上同學們交流的結(jié)果,你還有什么異議和補充?

              生:以此自終中的以不應該解釋成憑,應該解釋成來。

              生:我不同意你的意見,以還應該解釋成憑,因為我在字典中找到了根據(jù)。(讀字典中的一段原文)

              師:這位同學,你能告訴老師,你找到根據(jù)的書的名字嗎?

              生:《古代漢語常見疑難詞語解釋》。

              師:能大膽說出自己的見解是可貴的,能為自己的異議找出根據(jù)更是可貴的。希望同學們能養(yǎng)成在發(fā)表自己意見時有根有據(jù)的良好習慣。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們已經(jīng)對課文的大意有所了解,那么,課文中的五柳先生有哪些愛好呢?

              生:(快速搜索課文)愛好喝酒。

              生:愛好寫文章。

              師:你們說五柳先生愛好讀書,愛好喝酒,課文中有哪些句子可以證明?

              生:五柳先生愛好讀書,因為課文里說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生:五柳先生愛好喝酒,課文中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可以證明。

              生:五柳先生愛好喝酒,還有句子可以證明,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轍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師:同學們找的非常準,書看的仔細,還有補充意見嗎?

              生:(齊聲)沒有。

              師:課文中說五柳先生愛好寫文章,他寫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生:(齊聲)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

              師:這句話又是那個詞最能體現(xiàn)他寫文章的目的?

              生:(齊聲)自娛。

              師:愛好讀書、愛好喝酒、愛好寫文章的五柳先生生活情況怎樣?

              生:(學生搶著說)貧窮,生活艱難。

              師:課文中哪些句子能夠證明?

              生: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

              師:面對貧窮生活,五柳先生的態(tài)度又是怎樣的?

              生:晏如也。

              師:晏如是什么意思?

              生:(學生搶著說)安然自若的樣子。

              師:大家說的真好,對課文的了解也透徹,那么,課文中哪句話高度概括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特點?

              生:閑靜少言,不慕榮利。

              師:既然大家對五柳先生這么了解,那么,你能否用自己的感受和自己的語言來說說:五柳先生是個什么樣的人?你喜歡五柳先生這樣的人嗎?你贊賞他的處世方法嗎?

              (學生邊交流邊用筆把看法及原因?qū)懺诩埳希處熝惨晠⑴c學生的學習活動中)

              師:來試試吧,說說自己的看法。

              生:我欣賞五柳先生的為人,因為它雖然家貧如洗,缺吃少穿的,但是它能安然自若,不慕榮利。

              生:我佩服五柳先生,課文中黔婁的妻子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這也是對他的高度評價。

              生:我喜歡五柳先生,因為它能在讀書中得到精神上的愉悅,他生活困難,但是卻淡泊名利、悠閑自得;他安貧樂道的高潔人格讓人敬佩。

              師:我很贊成同學們的說法,有理有據(jù)的;可能還有的同學不欣賞五柳先生的為人,對五柳先生的處世為人報有批判的態(tài)度,只要有理有據(jù),也可以。課后用筆寫一些,好嗎?另外,把讀課文時產(chǎn)生的疑問和有價值的發(fā)現(xiàn)也記錄下來,匯集在一起,好嗎?下課。

              五柳先生傳語文課堂教學實錄 2

              (師生問好)

              師:同學們,以前我們學過很多的文言文,下面,我說一段文字,請想一想:以前在哪一篇文章中見到過?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生:《桃花源記》。

              師:對,是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我們以前還學過陶淵明的什么文章?

              生:《歸園田居》。

              師:咱們一起背誦一下好嗎?記不起來的同學可以看一下屏幕。

              (師生齊背: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為。)

              師:詩中描繪了詩人在優(yōu)美的田園中勞動,那種情景,充滿了詩情畫意。那么,陶淵明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一起走近陶淵明,走近“五柳先生”。(板書課題)

              師:請同學們打開你的課本108頁,聽老師把課文誦讀一遍。聽的同時注意看一看,從字、詞、句到內(nèi)容,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來我們共同解決。(師配樂背誦課文,電腦映示)

              師:通過聽讀文章,大家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呢?要善于發(fā)現(xiàn),古人說:學源于思,思起于疑。有時發(fā)現(xiàn)一個問

              題要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生:從文章內(nèi)容來看,五柳先生就是陶淵明本人,那為什么還要說“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

              生:他是隱士,寫上了名字就不是隱士了。

              生:怕寫上自己的名字給自己帶來麻煩。可能是怕文字獄。

              師:那個時候可能還沒有文字獄吧。孟子曾經(jīng)提出過“知人論世”的讀書方法,就是在讀一篇文章時,要深入的

              了解詩人的生平、思想、品德、遭遇以及詩人所處的時代狀況,否則就不能真正把握文章的主旨。那么陶淵

              明所處的時代是什么樣的呢?

              生:他生活在東晉末年。社會的黑暗,政治腐敗,名門望族世襲高位,而有志之士卻不能做官。

              師:你的學識可真淵博!晉末反動的門閥制度已發(fā)展到了極端,可以說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那陶淵

              明說“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其目的是什么呢?誰來為剛才的那位同學解答一下?

              生:這樣說的目的是把自己排除在了名門望族行列之外,這與當時的社會風氣背道而馳,以此來反抗當時不合理的社會制度。

              生:“好讀書,不求甚解”這句話好像有些矛盾?喜歡讀書,為什么又說讀得不認真呢?

              師:“不求甚解”的“甚”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過分。

              師:這句話的意思是——

              生:不過分注重細枝末節(jié)的東西。

              師:那他注重是什么呢?

              生:“每有會意”,注重的是文章的意旨。

              師:這可算得上是上乘讀書法哩,我們?yōu)樗詡商標吧,就叫——

              生:就叫“不求甚解讀書法”吧。

              師:那你能不能為同學介紹一下這種讀書方法呢?

              生:拿過一篇文章,先從整體上了解文章的大意,抓住主要的意思,暫時繞過不明白的地方,以后再逐步解決。

              師:你的悟性可真高啊!課下可別忘了注冊喲。(生笑)

              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性嗜酒”的“嗜”是什么意思?

              師:哪位同學愿為他解釋一下?

              生:“嗜”就是愛好。

              師:是愛好嗎?有一個詞是叫——

              生:嗜好。

              生:過分愛好才叫“嗜”。

              師:據(jù)說,陶淵明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去謀官。他在當彭澤縣令的時候,一到任,就下令部下把自己的屬地全

              部種上糯米,知道為什么嗎?對,糯米是用來釀酒。他說:只要有酒喝,我就心滿意足了。可是他的妻子卻

              不同意,兩個人爭執(zhí)不下。最后,陶淵明采取了妥協(xié)的辦法,把五十畝地種上了大米,而把剩下的全種上了

              糯米。可見,在他老人家那兒,喝酒可比吃飯重要的多呢。(眾生笑)

              生:“造飲輒盡”是什么意思?

              (師介紹猜讀法:結(jié)合上下文,聯(lián)系已有經(jīng)驗,請學生組詞并解釋。造:造訪,到。輒:淺嘗輒止,就)

              生:“曾不吝情去留。”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師適時講授翻譯方法,“信、達、雅”,信,即為忠實可信,要忠實于原文的意思;達,即為通達,語句要通順流暢;雅,文筆要優(yōu)美,典雅。引導學生直譯一遍,再意譯一遍。生直譯為:不曾掛心離開或是離下。生意譯為:說來就來,說走就走,了無牽掛。)

              (運用所學的翻譯方法,生通譯一篇課文。一生讀,一生譯,同桌、前后桌合作)

              師:這篇文章的內(nèi)容大家都能了解了,那么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話把文章內(nèi)容說一說呢?(一生復述)

              師:有人說,陶淵明的文章都達到了“入畫”的效果,如果說我們剛才背過的《桃花源記》和《歸園田居》中分別描繪了一幅風景畫,那么,你覺得《五柳先生傳》中描繪的是一幅怎樣的圖畫呢?

              生:風格畫、人物畫、肖像畫、自畫像……

              師:同學們的回答都很有見地,我們還是叫它“人物畫像”或“自畫像”吧。你們看,不經(jīng)意的幾筆點染,就把“五柳先生”的音容笑貌全給勾畫出來了。這篇文章是按照史傳體例寫的。這種文體最早見于《史記》,它一般分為“傳文”和“贊”兩部分。前者用來敘述人物的生平行事,后者用來評價人物品格。本文是陶淵明托名“五柳先生”寫的一篇自傳,你看一下,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自己的?又是怎樣寫的?能不能找出有關(guān)的句子。

              (生討論后,指名回答。)

              生:寫了自己的生活。“環(huán)堵蕭然……簞瓢屢空,晏如也。”

              生:寫了自己愛好。“好讀書,不求甚解……吝情去留。”

              生:寫了自己的性格。“閑靜少言,不慕榮利。”

              生:寫文章。“常著文章自娛……以此自終。”

              生:寫了自己名字的由來。“先生不知何許人也……因以為號焉。”

              師:同學們回答的都很好,在第一部分中,作者分別寫了自己名字的由來、性格、愛好(讀書、飲酒、寫文章)和生活,如果你能把這幾個方面的句子連起來,第一部分的內(nèi)容你就能背誦下來了。這就個線索就好比是一條藤,再加上幾個可以幫助你記憶的詞語,就是瓜了,就叫做順藤摸瓜背誦法吧。同學們能不能找?guī)讉可以

              幫助你記憶的詞語?

              生:課文中有很多個“不”。

              生:一共有九個“不”。

              師:大家看著黑板上的提示,試著背一下。

              (師生共同背誦。)

              師:大部分同學都能夠背誦下來。從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出,五柳先生平日不把功名利祿放在心上。其實,陶淵明也并非天生的隱士,他從小便有“大濟蒼生”之志,滿懷著“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美好幻想,寒窗苦讀,遍訪名士,三十歲幾經(jīng)周折才謀得一個彭澤令的小芝麻官,不僅經(jīng)世濟民的遠大抱負難以實現(xiàn),而且還要降志辱身,和官場里的那些人逢迎周旋。其間因為他不向權(quán)貴屈膝獻媚,“不為五斗折腰”,因此棄官歸隱田園。有沒有同學知道這個故事的?

              生:陶淵明在做彭澤縣縣令的時候,郡官派督郵來視察工作,縣史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他嘆息說:我豈能為五斗米向鄉(xiāng)里小兒折腰!當天,就辭官歸不干了。

              師:一紙痛快淋漓的《歸去來兮辭》,使官場里少了一個畏瑣的小人物,而詩壇上卻擎起了一支如椽大筆,一掃

              六朝浮華的陋習,開一代田園詩風。陶淵明一生著作頗豐,僅《飲酒詩》便有20多首,其中一首中這樣寫道:“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下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電腦映示)那種恬談的、與世無爭的態(tài)度和安然自樂的心境囊括其中。不僅如此,陶淵明對待生死也非常看得開,他甚至在死前兩個月還為自己寫了《拘歌》呢:“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四面無人居,高墳正崔僥。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電腦映示)詩中描繪了自己死亡的時間、出殯的季節(jié)、墳地的環(huán)境有以及入葬后親人的反映和自己靈魂的歸所。面對死亡,他能如此超脫。那么,你覺得應該用怎樣的語調(diào)去課文呢?

              生:恬談的、與世無爭的、心無雜念的、心情坦然、放松。

              師:對。你可以在心中想像著陶淵明是如何安然自樂,心無雜念,讀的時候,心情恬淡,放松,達到忘我的境界,就像于漪筆下的國文老師“頭與肩膀左右搖擺著”,魯迅筆下的壽鏡吾老先生,讀到高興時,甚至可以搖頭晃腦,得意忘形。你能不能試著讀一讀?

              (學生自由讀課文。指名讀,學生自評。)

              師:看來,同學們都能理解五柳先生的風格,那么他又是怎樣評價自己的'呢?你能不能找出有關(guān)的句子。

              生:說自己是黔婁一類的人,“無懷氏之民,葛天氏之民。”

              師:你能明白這兩句話的意思嗎?

              (生講解意思。)

              師:你是怎樣知道的?

              生:看注釋知道的。(生笑)

              師:我們讀書的時候,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要看注釋,如果注釋上沒有,就要查資料或者是查工具書,這就是人

              們所說的“立體讀書法。”希望同學們都要學會運用這種好的讀書方法。

              師:我們以前也學過陶淵明的不少作品,對于陶淵明我們也有所了解,你覺得五柳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生:陶淵明生活簡樸,不慕榮利。

              生:他態(tài)度隨和,性情平靜,與世無爭,就像是出家人一樣。

              生:我覺得陶淵明不敢面對現(xiàn)實,不敢與現(xiàn)實作斗爭,而是選擇了逃避,他是一個沒有膽量的人。

              師:這個同學的回答非常有見地,“我覺得”這種回答很好,說出了不同的聲音,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有沒有同學想反駁他?

              生:我覺得陶淵明歸隱后,那種簡樸的生活作風,可以讓整天為功名而奔波的人感到羞恥。生:可是他面對貧困的生活卻不去改變,還是安然自樂,我覺得他沒有上進心。

              生:他雖然歸隱了田園,卻不能真正的脫離社會,他只是在精神上自欺欺人罷了。

              生:你們?yōu)槭裁纯偸强吹絼e人的不足,而不去看他的閃光點呢?如果他不歸于田園,如果他不與世無爭,就不會有那么多的文學作品流傳下來,那么你們還讀什么?還欣賞什么呢?還評價什么呢?

              師:真是“口鋒如刀”啊,剛才同學們各抒己見,從不同的側(cè)面評價了五柳先生。我們不能苛求古人,陶淵明不滿于當時的政治和當時的社會,他要逃避的是官場,但他不可能逃避生活。……我們學習文言文,不僅要記誦、品評、領(lǐng)會要旨,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學會積累。積累文中好的句子和四字短語。你看一看,本文中值得你積累的內(nèi)容有哪些?

              生:好讀書,不求甚解。

              師:為什么要積累它?

              生:我要把讀書當成是一種樂事,讀書可以使我精神愉悅。

              生: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我要像陶淵明那樣淡泊明志,不為名利所累,活得淵灑一點。

              生:不慕榮利。我要用這種話勉勵自己,不去追求名利,多做些有益于他人的事情。

              生:閑靜少言,我很欣賞他的這種氣質(zhì)。

              生:我想積累黔婁之妻、不為五斗米折腰、簞瓢屢空。這些典故,我想寫作文的時候可能會用得著。

              師:在這里,我介紹一種積累的方法給大家,叫卡片讀書法。(電腦映示)魯迅寫作《中國小說史略》,分類摘抄的卡片有5000多張。我們可以用此法對所學課文的內(nèi)容進行梳理,從而形成知識板塊。大家在課下把自己想要積累的內(nèi)容做成讀書卡片,注意卡片的體例要一致,在固定的位置注明項目、編號、類別、題目、作者、出版社、摘抄的時間等。大小要適當,便于收藏。下面讓老師來小結(jié)一下:鄉(xiāng)村的夜,分外沉寂,勞作了一天的人們都已酣然入睡,月華如水,灑滿冷冷清清

              的小茅屋。主人輾轉(zhuǎn)反側(cè),夜不成寐。“守拙歸園田,開荒南野際”,屈指算來已有數(shù)載,那南山下的豆苗已復茂盛,那東籬邊的菊花正在怒放,檐后的榆柳已蔚然成陰,堂前的桃李已下自成蹊……這時月光移上宅邊的五柳樹,樹影婆娑,婀娜可愛。老人不禁思緒如潮,浮想聯(lián)翩,鋪紙研墨,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散文名篇《五柳先生傳》。

              (師生在配樂背誦中下課。)

              [劉湘玉評點]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人以魚,可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漁,則終生受用。”從這個意義上講,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塞給學生知識更重要。趙磊老師的這堂課,不求句句串講、字字落實,而是貫之以文言文學習方法的指導,教給學生讀的方法(知人論世讀書法,入情入境讀書法,立體讀書法)、譯的方法(信達雅的翻譯原則,直譯和意譯的翻譯方法,猜讀法)、背的方法(重點詞語背誦法,線索背誦法)、積累的方法(卡片讀書法),在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知識基礎(chǔ)和接受能力的前提下,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全方位地參與學習,充分調(diào)動了學習積極性,使課堂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真正實現(xiàn)了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充分解放學生的大腦、雙手、嘴巴、眼睛,讓學生在質(zhì)疑問難中探究發(fā)現(xiàn),在讀讀背背中積累語言,在各抒己見中升華認識。

              在趙老師的課堂上,始終洋溢著一種親和力,散發(fā)著一種感染力,師生在積極、友好的交流中,質(zhì)疑、探討、辯論、創(chuàng)建。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老師由課堂的主角變?yōu)槠降冉涣髦械氖紫膭顚W生提出問題,不失時機的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熱情的鼓勵學生說出了不同的聲音,發(fā)表了自己獨待的看法。

              從學生“口鋒如刀”的爭辯中,從學生若有所思的表情中,從學生不吐不快的表達中,可以看出學生的精神狀態(tài)是生機勃勃,學生的思維在交鋒中已迸射出閃亮的火花。師生在對文本進行二度解讀的過程中,學生得到的不僅僅是學習的方法,我想,更重要的是一種批叛的思維,一種人格的影響,這才是最可珍貴的。

              [課后談]

              也說說“方法”

              劉占泉

              過程與方法,無疑應該特別重視,使這個維度發(fā)揮出應有的制約作用。但是,“方法”不能與“過程”脫節(jié),——我們是叫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和運用“方法”,形象地講,即:授之以漁的目的是逮住魚,不是逮住一堆“方法”。從這個角度來審視趙磊老師執(zhí)教的文言閱讀課,我覺得特色是鮮明的,其中,查找文字疑點并妥善解決、指導背誦、利用卡片來積累語句等,尤其做得扎實、漂亮。讀的是文言文,所運用的學習方法也應該合乎文言閱讀的特點,滿足相關(guān)的教學需要,這方面趙老師把握得準確,具有比較強的教學自覺性。

              但也有可以商量的地方。比如,翻譯方面的“信達雅”是不是一定要提出來?“知人論世”的要求是不是一定要提出來?(思想內(nèi)容之“睛”點明即可,深究是否有必要,能不能“深”得下去?)如果旁生的枝節(jié)適當刪刈一些,集中力量顧及課文本身的文字,誦讀美讀,含英咀華,或許可以更從容,更細致,更扎實。

              由此我想到,學習“方法”與運用“方法”的有機聯(lián)結(jié),其背后還有一個要害問題,即如何在文言教學領(lǐng)域里有的放矢和因地制宜。文言閱讀是整個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若是算筆大帳,不能不叫人觸目驚心:現(xiàn)在上中學的學生,小學六年幾乎沒有怎么接觸文言語料(極個別的實驗學校除外),這當然不合理,甚至是一種戰(zhàn)略上的失誤。木已成舟,我們一時還管不了。但看到矛盾,盡力彌補,還是應該做的。也就是說,中學六年,在語文課時銳減的情況下,要為文言教學設置“特區(qū)”,想方設法針對其特殊需要來調(diào)整戰(zhàn)略安排。具體講,就是充分照顧到文言閱讀與白話閱讀的差別,在咀嚼文字、積累語料、增強語感方面多下功夫,花足氣力。準此,文言教學的主要方法,最好切合文言教學的主要目標。有些可以挪到白話文里做的事情,能否不攪和在文言教學的極其有限的課時里恣意延伸擴展?

              因此,我非常贊賞趙老師采取誦(美)讀課文的作法,他叫學生體會陶潛作文時的心境,讀的時候,模仿于漪老師筆下那位國文先生“頭與肩膀左右搖擺”,魯迅筆下壽鏡吾老先生讀到高興時搖頭晃腦,——這實質(zhì)上是在強調(diào)用讀文言的腔調(diào)來讀文言。當今,這樣教文言,屬于另類吧,我卻贊賞這樣的“另類”,以為如果在文言方面尚未入門的時候,把文言語料和白話語料用同一種讀法來讀,朗讀和教讀,都是不對的。趙老師還用其他方法幫助學生熟悉課文語句,掌握背誦的“訣竅”,積累文言語感。這些,都是文言教學本身所特別需要做的事情。聯(lián)想到近些年經(jīng)常接觸到橫生枝節(jié)的文言閱讀課,不好好學“文言”,卻在其他方面裝點得花團錦簇,的確有喧賓奪主的弊病,浪費了文言學習的寶貴時光。

              總之,首先要算大帳,叫“方法”種種有所附屬,有自己的依歸。我認為,“方法”永遠是第二位的東西,是為養(yǎng)成能力而服務的。就像游泳的方法、捕魚的方法一樣,一是要真正于學習方法的人有用,二是要在運用中真正掌握住,三是要將方法變?yōu)榱晳T,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必須學會游泳,必須捕到魚,否則“授之以漁”就成了一句空話。鑒于今天的母語教學現(xiàn)狀,這層道理,在文言學習領(lǐng)域里,尤其有必要廣為宣講。

              五柳先生傳語文課堂教學實錄 3

              師:在講課之前,我們先來欣賞幾組畫面,畫面展現(xiàn)的是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名篇《歸去來兮辭》的情景。(投影打出陶淵明的頭像)這就是大詩人陶淵明,公元405年,41歲的陶淵明在展轉(zhuǎn)13年的仕途中,終至灰心失望,不愿再為五斗米折腰,解印棄官,回歸鄉(xiāng)間,創(chuàng)作了被歐陽修贊頌為“晉無文章,只此一篇”的《歸去來兮辭》,辭中流露了詩人脫離官場后的輕松愉快和置身田園的無窮樂趣。

              我們看這一幅:

              ⑴ 詩人收拾行囊,踏上歸途,問路途中,心中欣喜萬分。

              ⑵ 詩人到家了,幼子出迎,攜子入室,歡暢愉悅。

              ⑶ 閑時坐觀云卷云舒,燕雀翔空,林海蒼茫,心靜如水。

              ⑷ 夕陽西下,撫松徘徊,流連忘返。

              ⑸ 春天到了,萬物復蘇,農(nóng)人耕種,一派生機。

              ⑹ 興致濃時,尋幽訪勝,乘舟遠航。

              ⑺ 面對清流,吟詩作賦,表露心志。歸鄉(xiāng)之后,雖然詩人的生活每況愈下,漸至衣食無著,然而詩人卻依然生活得陶然自得,并寫了大量詩文抒寫情懷,表明心志。歸鄉(xiāng)15年后的420年,詩人又創(chuàng)作了與《歸去來兮辭》并稱姊妹篇的《五柳先生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五柳先生傳》。

              (板書 五柳先生傳 陶淵明)從題目看,這是一篇什么文體的文章呢?

              生:人物傳記

              師:那么人物傳記會寫些什么內(nèi)容呢?(生答)快快打開書,讀一讀,看看是不是寫了同學們說的那些內(nèi)容呢?

              生:自由讀,朗讀,正音,齊讀。

              師:陶淵明的詩中曾寫到: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這句詩什么意思?(生譯)理解得對極了,下面,我們就按照陶先生所說的.“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借助課下的注釋,再結(jié)合同學們的智慧,互相研究,共同討論來完成“疏通文意”這一環(huán)節(jié),四人一小組,快快組合,互相商討,對于共同的難點,把它提出來,我們再一起研究。

              生:學生譯文。(疏通文意要講究方法,不要死摳字眼,要對照上下文整體把握文意。學生譯文時,要求互相補充修正,力求照顧大多數(shù)。)

              師:大家感覺到了嗎?學習就好象爬山一樣,獨自登山既艱難又寂寞,大家攜手,輕松又愉快,不知不覺間我們已經(jīng)攜手并進,成功地越過了“疏通文意”這第一個坡。現(xiàn)在讓我們來一起登第二個坡,看看文章的結(jié)構(gòu)和內(nèi)容。文章共2個部分,這兩個部分各自寫了什么內(nèi)容呢?

              生:第一部分,敘事。(敘了什么事?)名號的由來,性格(哪一句寫的是性格?)閑靜少言,不慕榮利。還有家貧,愛好。(幾大愛好?)三大愛好:讀書,喝酒,寫文章。第二部分,贊揚五柳先生的精神。(采用什么方式贊頌的呢?)引用黔婁之妻的話。

              師:本文正是按照史傳的體例寫的,有傳,有贊。第一部分是傳,主要用于概括人物生平,第二部分是贊,主要用于評價人物品格。同學們概括得非常好。第二個坡順利通過。現(xiàn)在我們來攀登第三個坡,這個坡有點陡,同學們要加把勁,有信心嗎?我們來看大屏幕:品位語言──研賞“不”字,初識人物形象: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不慕榮利,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好讀書,不求甚解;家貧不能常得,不蔽風日;曾不吝情去留

              下面我們就分組來討論研究一下,在這些句子中,你看到了五柳先生什么性格呢?每組可以就研究一個句子,也可以研究兩個或全部。注意一點,把句子放到文中,要結(jié)合文章的內(nèi)容和情節(jié)。

              生:研究發(fā)言

              師:總結(jié)一下,五柳先生是個什么樣的形象?體現(xiàn)出了什么性格?用詞語概括一下。

              生:不慕榮利,潔身自好,安貧守志,安貧樂道,心胸開闊,耿直率真。

              師:晉宋時期,講究門第,可先生卻不知是什么地方的人,甚至連姓名都不詳;世人都羨慕名利,害怕貧賤,追求富貴,可先生卻不慕榮利;世人好讀書,是為名利所驅(qū)“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而先生卻好讀書,不求甚解,寫文章卻自娛。家徒四壁,卻安然自若。世人有的,先生卻“無”;世人津津樂道的,先生卻不屑一顧,處處顯示出與世俗的格格不入。文中用了大量的否定句,正象錢鐘書先生所評價的“不”字為一篇眼目,寫出了先生的不慕榮利,安貧樂道,與眾不同,坦率耿直,確是真名士自風流。從“五柳先生”的品性上看,其實“五柳先生”就是陶淵明,是詩人托名“五柳先生”寫的自傳,五柳先生的形象,正是陶淵明的自畫像。現(xiàn)在我們一路跋涉,已經(jīng)登上山巔,見到了這位安貧樂道,潔身自好的隱士陶淵明,對于陶淵明這種不慕榮利,淡泊寧靜的處世態(tài)度,我在備課時與其他老師也探討過,但眾說不一,不知同學們怎么看呢?

              生:討論

              師:回憶周敦頤的《愛蓮說》最后一段還記得么?齊背。文中列舉了幾種人生態(tài)度?

              生:列舉了三種人生態(tài)度:一種是追名逐利,作者對此持鄙夷態(tài)度;一種是積極入世,這是作者極力追求的;一種是消極隱退,談泊人生,作者對此持理解態(tài)度;就像陶淵明。其實陶淵明在青年時期也曾有過干一番事業(yè)的雄心壯志,也曾寫過《讀山海經(jīng)》、《詠荊軻》一類金剛怒目式的作品,但在屢屢碰壁,不遇明君的境況下,采取了這種消極隱退,潔身自好的處世態(tài)度,在那種污濁的社會中能潔身自好,不慕榮利確實也不容易,但放在今天,就不太值得提倡了。

              說到這兒,我想起了一段話,這段話把諸子百家的思想做了一個精妙的比喻:你乘車遇到一個小偷,教育他,這是儒家的做法;揍他或揪他去派出所,則是法家的做法;假裝不知道,這是道家;忍讓寬容,這是墨家;不為所動,是佛家。咱們對照一下平時的行為,你屬于哪一家呢?我們又應該按照哪一家的做法來做呢?同學們感興趣的話,就以此為話題,課后寫一則小短文,談談自己的看法。

              雖然陶淵明的處世態(tài)度在今天不值得稱道,但他的文章卻是千古一絕,堪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最后,我們再來一起品味一下,齊讀結(jié)束。

              板書:

              五柳先生傳

              陶淵明(東晉)

              不慕榮利 ╲

              安貧樂道 ── 真名士自風流

              耿直坦率 ╱

              五柳先生傳語文課堂教學實錄 4

              師:同學們好!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晉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請大家將書本打開,一起讀課文。

              (生齊讀)

              師:同學們讀得字正腔圓,但是老師總覺得少了那么一點味道,你們覺得少了什么味道呢?

              生:我覺得少了閑適自得的味道。

              師:怎么能讀出閑適自得的味道來呢?

              生:我認為應該多讀課文,了解他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氣質(zhì)。

              師:知其人才能讀其文,請坐。這篇文章要讀出閑適自得的味道,老師覺得有這樣幾個方法:一是讀好四字短語的節(jié)拍,文章中有許多四字短語,讀的時候中間注意一下停頓和延長,比如“閑靜——少言”“不慕——榮利”, 大家試一試好不好?

              (生自讀)

              師:第二個注意點,有些句子的結(jié)尾要處理一些拖音,比如“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宴如——也”,味道就出來了。我們看一看,還有哪些句子也可以讀拖音的?

              生: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師:這個同學很聰明,我們朗讀的時候節(jié)奏不要快。大家齊讀。

              (生齊讀)

              師:同學們的悟性真高,這一遍就讀出了味道。接下來我們繼續(xù)理解課文,請同學們先看一下這些詞語的含義:

              (屏顯)

              親舊知其如此 曾不吝情去留

              或置酒而招之 造飲輒盡

              因以為號焉 亦不詳其姓字

              短褐穿結(jié) 好讀書,不求甚解

              生:“舊”這里是舊交、舊友。

              生:“曾不吝情去留”的“去”是“離開”。

              師:現(xiàn)在呢?

              生:到某個地方。

              生:“或置酒而招之”的“或”在這里是“有時”。

              師:現(xiàn)在的“或”呢?

              生:或者。

              生:“造飲輒盡”的“造”意思是“往、到”,現(xiàn)在的意思是“制造”。

              師:“制造”,請坐。

              生:“因以為號焉”“以為”是“以之為”。

              師:真不簡單,把省略的部分補足了。“以之為”是什么意思呢?

              生:用什么東西作為。

              師:對嗎?宅邊有五棵柳樹,把這五棵柳樹作為自己的號,是“用”還是“把”?

              生:把。

              師:也就是“把……作為”,現(xiàn)在是什么意思?

              生:認為。

              生:“亦不詳其姓字”的“詳”是詳細地知道。

              師:“詳”就是知道的意思,而現(xiàn)在的“詳”是“詳細”。謝謝!請坐。請這位女同學來說說。

              生:“短褐穿結(jié)” 的“穿結(jié)”是衣服的補丁。

              師:哪一個詞是補丁?

              生:“結(jié)”是“補丁”。

              師:好讀書,不求甚解?

              生:最后一句的“不求甚解”就是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

              師:現(xiàn)在我如果表揚你,說你讀書不求甚解,你高興嗎?

              生:不高興。現(xiàn)在可能是讀書不嚴謹?shù)囊馑及伞?/p>

              師:讀書浮光掠影,請坐。同學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組詞語有一個共同點?

              生:我認為應該是古今異義。

              師:我們把這八個古今異義詞弄清楚了,就能夠很好地幫助我們理解這篇課文的內(nèi)容。下面我們了解古今異義的知識。

              (屏顯)

              古今異義指一個詞語在文言語境中的意義和用法與在現(xiàn)代漢語中意思不同的現(xiàn)象。

              這種差異是在語言的演變過程中出現(xiàn)的。

              語言的演變有詞義擴大、詞義縮小、詞義轉(zhuǎn)移等形式。

              (生齊讀)

              師:其實,這不是新的知識。同學們學過“長河落日圓”嗎?“河”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生:黃河。

              師:在古代漢語中,“河”專指黃河。而現(xiàn)在的“河”呢?

              生:河流。

              師:詞義擴大了。比如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中“妻子”是什么意思?

              生:妻子和兒女。

              師:現(xiàn)在的“妻子”就專指丈夫的配偶,詞義縮小了。“涕泗橫流”中“涕”是指什么?

              生:眼淚。

              師:現(xiàn)在呢?

              生:鼻涕。

              師:詞義轉(zhuǎn)移了。弄清楚古今異義的用法,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文言語句。下面我們繼續(xù)理解課文內(nèi)容,請同學們對照課文注解來“說讀”課文。就是看著原文,說出它的大意。比如:先生不知道是哪里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字號。就像這樣說下去,如果哪里說得不夠有把握,請做好記號。下面請同學們自言自語地說起來。

              (生說讀,師巡視)

              師:同學們讀得很認真。有問題嗎?

              生:有。

              師:有問題才是真正地學習了。沒有解決的問題我們大膽地提出來,好嗎?

              生:最后一句“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中的“歟”。

              師:請你來幫助這位同學。

              生:這個字在古代相當于“呢、嗎”這種疑問性的詞語,放在句子的末尾。

              師:有同學追問: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生:他是在表示自己是在古代圣賢之王統(tǒng)治下的人民。

              師:請坐。他希望自己是那樣的子民,所以在翻譯的時候可以這樣:說的是無懷氏統(tǒng)治下的子民嗎?

              生:第一段“簞瓢屢空,宴如也”這兩句的翻譯前一句是“很貧困,難以吃飽”,然后是“安然自若的樣子”,要用什么把他們連接起來呢?

              師:一方面他很貧窮,很苦;一方面他又能夠安然自若,你說這兩者之間用什么詞語連接比較好?

              生:但是。

              師:但是表示轉(zhuǎn)折,很好。還有問題嗎?

              生:倒數(shù)第二句“以樂其志”。

              師:請這位同學來幫助你。

              生:我覺得這里是說五柳先生一邊喝酒一邊作詩,以此來享受自己的志趣。

              師:她把“樂”翻譯成享受,在這種樂趣中感受到快樂,意譯為“享受”,句子很通順,請坐,謝謝你!

              生:我不知道這個“黔婁之妻”它是不是可以翻譯成:齊國勇士的妻子。

              師:黔婁是一個人名。

              生:那“之妻”是不是可以翻譯成“黔婁的妻子”?我們都知道古代的時候女子是沒有發(fā)言權(quán)的,這里怎么又引用了他的妻子的話?

              師:這個問題問得真好啊,有沒有哪個同學能夠回答他?

              (生沉默)

              師:黔婁是古代的一個隱士,他拒絕高官厚祿的聘用,他的妻子非常理解他,贊美黔婁“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引用他家人對他的贊美與他妻子的地位無關(guān)。懂他的人對他的贊美,那才是真贊美。

              生:第一段的“閑靜少言”是說他不善言談還是什么?是不是貶義的意思呢?

              師:這里不是貶義,因為在東晉時期,很多士大夫很多文人喜歡聚到一起清談、空談,而他卻是“少言”,不怎么說話,沒有貶義,是說他有自己的志趣。我們解決了這樣一些翻譯中的問題,同學們對課文內(nèi)容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下面我們就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來說一說五柳先生的特別之處。

              (屏顯)

              說說五柳先生的特別之處

              師:我感覺這個五柳先生很特別,閑靜少言,別人都在夸夸其談,他就不喜歡說話,性情很特別。還有其他特別之處嗎?

              生:他性情比較直率,去人家喝酒,想喝了就去,喝完了就走。

              師:不是喝完了就走,好像是喝醉了就走吧?喝酒非得喝醉,而且喝酒的態(tài)度很好,不像我們現(xiàn)在還有人耍酒瘋,還要推諉。從喝酒這一方面可以看出五柳先生是個怎樣的人啊?

              生:直率。

              師:在這里,全文172個字,花了六分之一的篇幅來寫喝酒,那是有深意的,不僅僅是為了表現(xiàn)他的率真。古代文人寫到喝酒往往和什么東西有關(guān)啊?

              生:愁。

              師:李白說“舉杯銷愁愁更愁”,可是陶淵明有什么愁呢?他少年時就胸懷大志,但是在現(xiàn)實社會卻屢屢碰壁,最后歸隱田園。即使歸隱田園,他的內(nèi)心深處仍然有著志向的涌動,社會現(xiàn)實又不允許他實現(xiàn)自己的志向,于是只能用喝酒來排解啊。這是喝酒的特別,還有什么特別呢?

              生:五柳先生很貧困,他衣服上有洞有補丁,但是他卻安然自若,一點也不慌張,我覺得這個很特別。

              師:他的心態(tài)很特別,吃不飽,穿不暖,但是依然安然自若。

              生:在那個年代,別的人都追求功名利祿,五柳先生卻不慕榮利,我覺得這點很特別。

              師:你很敏銳。他的心境、志趣很特別。

              生:他“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師:讀書很特別。

              生:我覺得他給自己取字號的方式很特別。沒有刻意的雕飾,就因為他的宅邊有五棵柳樹,就自號為五柳先生。

              師:古代文人取字號的時候都追求高雅,追求深意,五柳先生不是的,柳樹是農(nóng)民宅旁種的,稀松平常,他就以五柳為字號了。貌似隨意,其實有深意,他的自然恬淡的性情就表現(xiàn)出來了。還有特別之處嗎?

              生:他特別喜歡寫文章,但是自娛自樂。

              師:這個有什么特別的呢?

              生:他雖然吃不飽穿不暖,但是他還是堅持自己的一些愛好。

              師:請坐。食不果腹,但是仍然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另一方面,當時很多文人寫文章是獻于公卿之家來博取功名的,五柳先生寫文章是自娛自樂的.,很特別。

              同學們,就這樣我們知道了這篇文章描述的是一個很特別的五柳先生,大家覺得這五柳先生是誰呢?

              生:陶淵明。

              師:為什么?

              生:結(jié)合陶淵明寫過的一些詩作,發(fā)現(xiàn)雖然寫的內(nèi)容是不一樣的,但是抒發(fā)的感情是一致的,都是追求那種平淡閑適的生活,不追求功名利祿,所以我認為這里說的就是陶淵明自己。

              師:你能不能說一下他詩作中的某一句詩,來印證一下?

              生:《飲酒》里面有一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師:請坐。悠然、恬淡,和這里所描繪的是一致的。還有嗎?

              生:我們以前學過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就描述了陶淵明所向往的那種閑適恬淡的生活。

              師:他期待的無懷氏、葛天氏之民和《桃花源記》中所寄托的社會理想是一樣的。同學們讀書非常認真,并且能夠把以前學過的知識遷移過來,這是一個很好的讀書方法。

              《五柳先生傳》說的就是陶淵明,所以這篇文章就是陶淵明的自畫像(師板書)。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特別的五柳先生,在語言表達的時候,也有許多特別的地方,比如文章花了很多篇幅來寫喝酒,既寫出他的率真自然,也寫出他內(nèi)心深處的壯志難酬的閑。那么,和其他文章相比,本文還有哪些語言表達上的特別之處呢?

              生:這篇自傳中沒有寫這個人的名字,而且沒有交代這個人的生平事跡,只寫了一些小事來顯示他的志趣。

              師:她說了兩點,故意隱去他的姓名字號,含蓄之美;不寫大事寫小事,表現(xiàn)人物的生平特點。

              生:我覺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沒有太多的修飾,很自然,很率真。

              師:我們要求的是語言表達上的特別之處。比如在這個自畫像中,陶淵明有很多文字是哭窮的,能不能把他哭窮的文字讀一讀?

              (生讀“環(huán)堵蕭然,不避風日,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宴如也”。)

              師:從哪些方面來寫他窮?

              生:吃、喝、穿、住。

              師:還有一些地方也寫他窮的。

              生:家貧不能常得。

              師:想喝點小酒家里沒錢。從這些方面來極度渲染他的貧窮,他哭窮的目的是什么?

              生:我覺得是用他物質(zhì)上的貧乏來襯托他精神上的高尚。

              師:他用了一個詞:襯托。這里寫“貧”,是為了突出他貧賤不改其志,愈貧,他的人格、他的堅守愈是高貴。(板書:寫貧賤 安貧樂道)

              課文里還提到了一個人——黔婁,陶淵明把自己比作黔婁這一類人,為什么呢?

              生:因為他們都有“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的精神。

              師:他們具有共同的品質(zhì)。還有別的原因嗎?可以看課文注解。

              生:都是隱士。

              師:身份一樣。但是我以為有更深層次的含義,請同學們看資料介紹。

              (屏顯)

              黔婁,戰(zhàn)國時齊人,魯恭公曾遣使者致禮,賜粟三千鐘,聘他任宰相,黔婁以立志清守,不意仕途而拒絕;齊王又派人送去黃金百斤,聘他為卿,他也以無功不受祿而拒絕,他是一個不受卿相之聘的高人。

              黔婁貧困一生,死后停尸在破窗之下,身著舊袍,墊爛草席,蓋的短衾竟不能蔽體。

              (生齊讀)

              師:黔婁是這樣的一個人,拒絕高官厚祿,貧窮一生,直到死也沒有改變自己的志向,沒有改變自己的操守。那么陶淵明自比黔婁想表達什么意思呢?

              生:他可能為了表明自己也和黔婁一樣,堅守自己的操守,淡泊名利。

              師:陶淵明想表達的意識是說:我即使貧窮一生,也斷然不會改變我的節(jié)操。所以在這里寫黔婁表現(xiàn)詩人清高堅守的決心(板書:比黔婁 清高堅守)。

              我們看,黔婁死的時候蓋的短衾竟不能蔽體。黔婁死后,孔子的弟子曾參前去吊唁,發(fā)現(xiàn)這個被子太短了,黔婁的腳露在外面,這是不合古代禮儀的。曾參就建議把被子斜過來蓋。黔婁之妻說:先生生前一直是很正的,我不能在他死后讓他不正。黔婁之妻是真正懂黔婁的,這個“正”字特別有意味。所以我覺得陶淵明在這里表達一種清高自守的決心,他的內(nèi)心其實是有一種正氣的,不為世俗所左右,不為艱難所左右,因此《五柳先生傳》還是一曲正氣歌(師板書)。多少文人改變自己的操守去迎合,去附庸,但是他沒有,因為內(nèi)心有正氣在。

              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這篇文章有172個字,但是用了9個“不”字,請同學們把帶“不”字的詞語圈起來,讀一讀。

              (生自由讀)

              師:你覺得這樣一篇短小的文章,用了這么多“不”有什么用意嗎?

              生:我認為是為了表現(xiàn)他堅定的信念。

              師:表現(xiàn)他堅定的信念就用“不”嗎?好像不僅僅是如此。我們來看看把“不”去掉怎么理解。

              (屏顯)

              閑靜少言,不慕榮利

              好讀書,不求甚解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

              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師:慕榮利是指哪些人?

              生:世人。

              師:求甚解的是哪些人?那些好清談、空談的人,他們尋章摘句、咬文嚼字。吝情去留是當時的社會風氣,明明想走又不走。戚戚于貧賤,汲汲于富貴是當時社會的眾生相,當時的人都在追求功名富貴,而五柳先生用這個“不”表達的是他的決心,這其實就是陶淵明在與惡俗的世風、糜爛的社會現(xiàn)實高聲地說“不”。所以,文章用了那么多的“不”是有深意的,是為了表現(xiàn)他的特立獨行,他與這個社會、世風、人情是不一樣的(板書:用“不”字 特立獨行)。

              剛才有位同學說貧賤是襯托安貧樂道,比黔婁是襯托自己的清高堅守,前面是反襯,后面是正襯,用“不”也是反襯。所以襯托是本文的主要的表現(xiàn)手法(板書:襯托)。

              (屏顯)

              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類似的事物或反面的事物作陪襯,這種表現(xiàn)手法叫“襯托”。用襯托手法來寫自傳,既起到了強調(diào)作用,又顯得含蓄內(nèi)斂。

              (生齊讀)

              師:含蓄內(nèi)斂表現(xiàn)在他用了那么多的“不”表現(xiàn)自己的特立獨行,又不顯得疾言厲色。大家知道屈原也是一個與社會風俗格格不入的人,屈原選擇的方式是什么?

              生:投江。

              師:這種行為讓我們敬畏,但是我覺得陶淵明比他做的更好。陶淵明隱居以后追求自己高尚的精神生活,追求自己精神境界的超脫,所以陶淵明給我們后代的知識分子營建了一個精神家園(師板書:精神家園)。

              當我們面對惡俗的社會風氣的時候,我們固然需要出淤泥而不染,但是我們更需要有自己內(nèi)心豐富的精神追求。所以,陶淵明對后代的詩人影響很大,比如杜甫、李白、蘇軾……

              同學們,這堂課,我們做了四件事:

              (屏顯)

              細讀

              析讀

              說讀

              吟讀

              我們通過吟讀來感受文章的音韻,通過說讀來理解文意,通過析讀來走近人物,通過細讀學會了襯托的手法,我們就這樣一步步走近了陶淵明,走向了文章的深處。希望同學們像陶淵明一樣擁有內(nèi)心的人格堅守,擁有豐富的精神生活。

              下課!

              五柳先生傳語文課堂教學實錄 5

              師:成語“世外桃源”出自東晉田園詩人 寫的《 》一文,后常用來借指 。

              生:陶淵明 桃花源記 幻想(想象、理想)中的美好世界。

              師:除《桃花源記》外,我們在初一時還學過陶淵明的一首詩,誰能背誦一遍呢?

              生:(背誦) 歸園田居

              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師:這位同學背得非常準確,通過以上兩篇詩文的學習,我們了解到陶是一位“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隱士。你們想更多地了解陶淵明嗎?那么讓我們一起去采訪一下“五柳先生”吧!

              板書課題

              一、精講點撥,略通文意:

              師:范讀課文,強調(diào)重音、句讀、語氣。

              生:(朗讀兩遍)

              師:同學們根據(jù)課下注釋,試著疏通文章大意(巡回指導,排疑解難)

              二、師生互動,構(gòu)建板書:

              師:現(xiàn)在大家已經(jīng)對“五柳先生”有了一個認識,下面就請同學們來扮演“五柳”來個“答記者問”,好嗎?

              生:(驚訝)

              師:(問一生)請問先生您貴姓啊?(你就是“五柳先生”了)

              生:我沒姓。

              師:那先生叫什么呀?

              生:我也沒有名。

              師:誰來接著采訪“五柳先生”呢?誰來當記者(生紛紛舉手)

              生:請問先生是哪里的人呢?

              生:我不知道。

              師:我們已知道本文是陶淵明寫的一篇自傳,他真的連自己的姓名和籍貫都不知道么?他為什么要隱姓埋名呢?這又暗示著作者的什么身份呢?(隱士)

              生:(繼續(xù)采訪)那先生又為什么叫“五柳先生”呢“

              生:因為我家種有五棵柳樹,因此用它做號。

              生:請問先生性格如何?

              生:閑靜少言,不慕榮利。

              生:先生有什么愛好嗎?

              生:我平時最愛讀書,但并不在一字一句上下功夫。

              生:先生平時愛喝什么飲料呢?

              生:我愛喝酒,并且一喝就醉(學生笑)

              生:先生常自己喝嗎?

              生:不,我家里很窮,喝不起,常到親戚朋友家去。

              生:先生還有其他的志趣嗎?

              生:平時也寫一些文章,自得其樂。

              生:老師我能采訪一下您嗎?

              師:當然可以。同學們,我們?yōu)檫@位同學的勇敢挑戰(zhàn)鼓掌。(學生鼓掌)

              生:先生您有崇拜的偶像或知心朋友嗎?

              師:(思考)有啊!戰(zhàn)國時的黔婁就是我的知己。

              生:為什么?

              師:因為我“不慕榮利”,他也“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我倆算是志同道合吧!

              生:可黔婁是戰(zhàn)國時的.人,您在現(xiàn)在就沒有知心朋友嗎?

              師:(沉吟片刻)恐怕沒有,至今還未曾找到,可說是“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學生鼓掌)

              生:……

              師生共同歸納板書:

              身份:隱士

              性格:閑靜少言,不慕榮利①

              傳 志趣:好讀書,性嗜酒,常著文章

              生活: 住: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

              五 穿:短褐穿結(jié) 晏如也 陶

              柳 吃:簞瓢屢空

              先 淵

              生 不戚戚于貧賤

              自傳 黔婁之儔 明

              不汲汲于富貴 以古賢自比②

              贊

              無懷氏,葛天氏之民

              ①師: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在陶淵明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

              ②師:這種“以古賢自比”的寫法,我們在以前也曾學過。

              生:劉禹錫的《陋室銘》中有“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句 即此寫法。(師笑,眾生鼓掌)

              (學生依據(jù)板書背誦課文)

              三:大家談:

              師:通過本文的學習,我們對陶的性格志趣、生活態(tài)度有了更詳細的了解。他這種思想曾被后世很多人推崇、贊揚,可謂是“名垂千古”。其實呀,名利是一種很奇怪的東西。“它總是躲避著追逐它的人,卻又追逐著躲避它的人。”陶“不慕榮利”卻美名流傳至今,而當時那些追名逐利的人,后人有誰知道呢?但現(xiàn)在又有很多人并不贊成他的那種思想,認為1500多年過去了,他的思想已過時了。同學們,你們有什么看法呢?請大家在“采訪”之后,做個評論家:

              品頭論足說陶潛

              由古到今話隱士

              生:我認為陶“閑靜少言”不行,當今社會應多說話、多與他人交往,才能有更大發(fā)展。

              生:我認為陶讀書“不求甚解”不好,我們讀書應深入體會每字每句的含義。

              生:我認為陶“性嗜酒”,且好喝醉不好,有害身體健康。

              生:反對,如果陶不喝酒就寫不出好文章了,像詩仙李白,就常喝酒,且有“李白斗酒詩百篇”的佳句。

              師:同學們,你們可知李白英年早逝原因之一就是喝酒造成的,若他不喝酒,也許會給我們留下更多美麗的詩篇。

              生:也許他不喝酒連一篇好詩也寫不出來呢。

              師:這個我們就不好去問李白了。(生笑)

              生:我認為陶隱居是在逃避現(xiàn)實是懦夫行為。(生鼓掌)他應勇敢地面對現(xiàn)實,揭竿而起。(生笑,鼓掌)

              師:那么歷史上又會出現(xiàn)一位起義領(lǐng)袖—陶淵明。(生笑)

              生:如果我們都像他一樣找個“世外桃源”躲起來,那么誰來建設我們的祖國呢?人類又怎么會有進步呢?(生鼓掌)

              四、暢想篇

              師:剛才同學們各抒已見,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家都是優(yōu)秀的記者、評論員,那么大家不妨再大膽地設想一下,如果陶淵明活在我們今天,就生活在我們的社會里,他會怎樣?會有何變化?請大膽發(fā)揮想象,過把“導演”癮,拍一部“戲說二十世紀的五柳先生”。

              學生熱情高漲:

              生:今日的五柳先生成了一名出色的農(nóng)業(yè)家。

              生:今日的五柳先生成了一名優(yōu)秀的作家。并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生:今日的五柳成了一個醉鬼,流浪街頭,淪為乞丐。

              生:今日的五柳開了一家酒店,做了總經(jīng)理。

              生:五柳先生又當官了,而且是位反腐倡廉、為民做主的清官。(鼓掌)

              生:由于他閑靜少言,找不到工作,最終被社會淘汰了。

              師:我也做一次“導演”吧,我想啊,五柳先生會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去種柳樹。(生笑)并運用現(xiàn)代轉(zhuǎn)基因技術(shù)培育出耐高溫抗高寒的柳樹新品種,種遍了大江南北,長城內(nèi)外,并一直《種樹種到聯(lián)合國》(本冊書課文名)被授予“環(huán)保衛(wèi)士”的光榮稱號。在國內(nèi)同袁隆平一樣享受國務院津貼,并建起豪華別墅,再也不住“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的破屋了,而且他同孔子、愚公等人被評“中國十大杰出老年”,真是名利雙收啊!(生鼓掌)

              五、結(jié)束語:

              愿我們今天的每一位同學,都能努力學習、刻苦讀書,長大以后決不做“社會的隱士”,而要做“國家的棟梁、生活的勇士”,把我們的邢臺建設得更加美麗,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

              下課:勇士們再見!

              五柳先生傳語文課堂教學實錄 6

              師:在講課之前,我們先來欣賞幾組畫面,畫面展現(xiàn)的是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名篇《歸去來兮辭》的情景。(投影打出陶淵明的頭像)這就是大詩人陶淵明,公元 405年,41歲的陶淵明在展轉(zhuǎn)13年的仕途中,終至灰心失望,不愿再為五斗米折腰,解印棄官,回歸鄉(xiāng)間,創(chuàng)作了被歐陽修贊頌為“晉無文章,只此一篇”的《歸去來兮辭》,辭中流露了詩人脫離官場后的輕松愉快和置身田園的無窮樂趣。

              我們看這一幅:

              ⑴ 詩人收拾行囊,踏上歸途,問路途中,心中欣喜萬分。

              ⑵ 詩人到家了,幼子出迎,攜子入室,歡暢愉悅。

              ⑶ 閑時坐觀云卷云舒,燕雀翔空,林海蒼茫,心靜如水。

              ⑷ 夕陽西下,撫松徘徊,流連忘返。

              ⑸ 春天到了,萬物復蘇,農(nóng)人耕種,一派生機。

              ⑹ 興致濃時,尋幽訪勝,乘舟遠航。

              ⑺ 面對清流,吟詩作賦,流露心志。歸鄉(xiāng)之后,雖然詩人的生活每況愈下,漸至衣食無著,然而詩人卻依然生活得陶然自得,并寫了大量詩文抒寫情懷,標明心志。歸鄉(xiāng) 15年后的420年,詩人又創(chuàng)作了與《歸去來兮辭》并稱姊妹篇的《五柳先生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五柳先生傳》。

              (板書 五柳先生傳 陶淵明)從題目看,這是一篇什么文體的文章呢?

              生:人物傳記

              師:那么人物傳記會寫些什么內(nèi)容呢?(生答)快快打開書,讀一讀,看看是不是寫了同學們說的那些內(nèi)容呢?

              生:自由讀,朗讀,正音,齊讀。

              師:陶淵明的詩中曾寫到: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這句詩什么意思?(生譯)理解得對極了,下面,我們就依照陶先生所說的“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借助課下的注釋,再結(jié)合同學們的智慧,互相研究,一起討論來完成“疏通文意”這一環(huán)節(jié),四人一小組,快快組合,互相商討,對于一起的難點,把它提出來,我們再一起研究。

              生:學生譯文。(疏通文意要講究方法,不要死摳字眼,要對照上下文整體掌握文意。學生譯文時,要求互相補充修正,力求照顧大多數(shù)。)

              師:大家感覺到了嗎?學習就好象爬山一樣,獨自登山既艱難又寂寞,大家攜手,輕松又愉快,不知不覺間我們已經(jīng)攜手并進,勝利地越過了“疏通文意”這第一個坡。現(xiàn)在讓我們來一起登第二個坡,看看文章的結(jié)構(gòu)和內(nèi)容。文章共 2個局部,這兩個局部各自寫了什么內(nèi)容呢?

              生:第一局部,敘事。(敘了什么事?)名號的由來,性格(哪一句寫的是性格?)閑靜少言,不慕榮利。還有家貧,喜好。(幾大喜好?)三大喜好:讀書,喝酒,寫文章。第二局部,贊揚五柳先生的精神。(采用什么方式贊頌的呢?)引用黔婁之妻的話。

              師:本文正是依照史傳的體例寫的,有傳,有贊。第一局部是傳,主要用于概括人物生平,第二局部是贊,主要用于評價人物品格。同學們概括得非常好。第二個坡順利通過。現(xiàn)在我們來攀登第三個坡,這個坡有點陡,同學們要加把勁,有信心嗎?我們來看大屏幕:品位語言──研賞“不”字,初識人物形象 :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不慕榮利,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好讀書,生吞活剝;家貧不能常得,不蔽風日;曾不吝情去留

              下面我們就分組來討論研究一下,在這些句子中,你看到了五柳先生什么性格呢?每組可以就研究一個句子,也可以研究兩個或全部。注意一點,把句子放到文中,要結(jié)合文章的內(nèi)容和情節(jié)。

              生:研究發(fā)言

              師:總結(jié)一下,五柳先生是個什么樣的形象?體現(xiàn)出了什么性格?用詞語概括一下。

              生:不慕榮利,潔身自好,安貧守志,安貧樂道,心胸開闊,耿直率真。

              師:晉宋時期,講究門第,可先生卻不知是什么地方的人,甚至連姓名都不詳;世人都羨慕名利,害怕貧賤,追求富貴,可先生卻不慕榮利;世人好讀書,是為名利所驅(qū)“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而先生卻好讀書,生吞活剝,寫文章卻自娛。家徒四壁,卻平安自若。世人有的,先生卻“無”;世人津津樂道的,先生卻嗤之以鼻,處處顯示出與世俗的格格不入。文中用了大量的否定句,正象錢鐘書先生所評價的'“不”字為一篇眼目,寫出了先生的不慕榮利,安貧樂道,與眾不同,坦率耿直,確是真名士自風流。從“五柳先生”的品性上看,其實“五柳先生”就是陶淵明,是詩人托名“五柳先生”寫的自傳,五柳先生的形象,正是陶淵明的自畫像。現(xiàn)在我們一路跋涉,已經(jīng)登上山巔,見到了這位安貧樂道,潔身自好的隱士陶淵明,對于陶淵明這種不慕榮利,淡泊寧靜的處世態(tài)度,我在備課時與其他老師也研討過,但眾說不一,不知同學們怎么看呢?

              生:討論

              師:回憶周敦頤的《愛蓮說》最后一段還記得么?齊背。文中列舉了幾種人生態(tài)度?

              生:列舉了三種人生態(tài)度:一種是追名逐利,作者對此持鄙夷態(tài)度;一種是積極入世,這是作者極力追求的;一種是消極隱退,談泊人生,作者對此持理解態(tài)度;就像陶淵明。其實陶淵明在青年時期也曾有過干一番事業(yè)的雄心壯志,也曾寫過《讀山海經(jīng)》、《詠荊軻》一類金剛怒目式的作品,但在屢屢碰壁,不遇明君的境況下,采取了這種消極隱退,潔身自好的處世態(tài)度,在那種污濁的社會中能潔身自好,不慕榮利確實也不容易,但放在今天,就不太值得提倡了。

              說到這兒,我想起了一段話,這段話把諸子百家的思想做了一個精妙的比喻:你乘車遇到一個小偷,教育他,這是儒家的做法;揍他或揪他去派出所,則是法家的做法;假裝不知道,這是道家;忍讓寬容,這是墨家;不為所動,是佛家。咱們對照一下平時的行為,你屬于哪一家呢?我們又應該依照哪一家的做法來做呢?同學們感興趣的話,就以此為話題,課后寫一則小短文,談談自身的看法。

              雖然陶淵明的處世態(tài)度在今天不值得稱道,但他的文章卻是千古一絕,堪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最后,我們再來一起品味一下,齊讀結(jié)束。

              板書:

              五柳先生傳

              陶淵明(東晉)

              不慕榮利 ╲

              安貧樂道 ── 真名士自風流

              耿直坦率 ╱

            【五柳先生傳語文課堂教學實錄】相關(guān)文章:

            《五柳先生傳》的教學設計優(yōu)秀11-01

            《繁星》課堂教學實錄09-11

            《小蝦》課堂教學實錄02-24

            差不多先生傳讀書筆記:差不多先生傳03-30

            《馬詩》課堂教學實錄01-04

            “統(tǒng)計”課堂教學實錄與分析09-29

            《天鵝的故事》課堂教學實錄04-17

            《認識圓柱圓錐》課堂教學實錄06-30

            《絕句》課堂教學實錄(精選6篇)06-23

            《梅花魂》課堂教學實錄范文08-2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无码h黄肉动漫在线观看| 国产全肉乱妇杂乱视频免费| 永久黄网站|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 色香阁综合无码国产在线| 成人黄视频| 婷婷在线播放| 神马久久福利| 亚洲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美女裸体无遮挡免费视频|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 小明看看成人免费视频| 亚洲情a成黄在线观看| 亚洲熟妇中文字幕日产无码| 国产欧美xxxx6666| 亚洲19p| 亚洲精品四区|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日产乱码| 国产黑色丝袜在线播放| 蝌蚪网在线视频| 大色综合| 好大好深好猛好爽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久aaaaa片| www.超碰久久.com| 三上悠亚暴雨教室在线播放| 成人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3d| 国产在线 | 欧洲| 日本va欧美va精品发布| 久久国产精品99久久人人澡| 最近中文国语字幕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网站|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粉嫩| 日韩一级片在线| 一区视频网站| 大陆精大陆国产国语精品| 337p日本大胆欧美人术艺术69| 成人综合色区| 少妇日b| 成人av在线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