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歷史說課稿三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歷史說課稿3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歷史說課稿 篇1
我今天說課的課題是人教版《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一課第二框《商人的地位變了》。
一、說教材和課標
本課從商人的經營地位、經濟地位、政治地位和貴族經濟地位的變化以及農民角色的轉變,描述了工商業的興起改變了國家的經濟政策、階級結構和階級關系。說明了生產力的發展決定著社會變革的道理。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手工工場的興起和發展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變化等相關知識,這為過渡到本課的學習起了鋪墊作用。所以本課教學內容在教材中處于承上啟下的地位。
與本課對應的課標是:
4-3列舉近代歷史上的重要事件與人物,說明它(他)們在社會變革中的突出作用。
4-5綜合多種因素,認識中國與世界社會變遷中的若干重大轉折時期。
二、說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已經學習了手工工場的特點和對社會的影響,對工商業的興起改變農業社會的面貌已有初步的認識和了解,但還缺乏對歷史事件全面的分析能力和橫向的比較能力。因而本課教學應溫故知新、復習導入;同時創設思辨歷史情境,提高學生思辨能力;模擬歷史情境,提高學生全面分析和比較歸納歷史事件的能力,使學生的思維和理解不斷深入。
八年級學生正值青春期,活潑、好動、精力充沛、好奇心強、有一定的想象力、創造力,具備一定的綜合分析能力,有較高的學習熱情和探索精神。因而本課的教學要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體現對學生的人文關懷,關注學生的參與狀態、情緒狀態和思緒狀態,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初中學生雖已經歷過合作學習,但合作學習的能力及小組思想概括和表達能力有待提高,因而教學應注意將合作學習與解決現實問題結合起來,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代表發言的方式培養其小組思想概括表達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說學習目標
根據《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教學的實際以及學情設計了本課的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伊麗莎白女王的重商政策,理解其重商政策對商人地位的影響;
2、了解貴族沒落的情況;
3、理解新的社會階層的誕生:早期的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引入小說《威尼斯商人》、指導學生閱讀書本圖5-5以及“富格爾寫給國王的信”、尋找伊麗莎白一世的措施等活動,引導學生分析理解理解商人地位的提高。
2、通過溫故知新、問題思考、材料分析、歌謠感悟,知識小結,課外拓展、課堂小結等活動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分析、歸納等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生產力的提高對人類生活變化、社會地位改變的過程;領悟到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關系;理解生產力的發展決定著社會變革的道理。
四、說重點和難點
根據教材內容、課標要求、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水平,我認為本節課的重點是商人地位發生改變。理由是隨著西歐工商業的發展,商人地位發生巨大的變化,這最終導致了貴族和農民階層的變化。
難點是新的社會階層的產生和社會結構的變化。理由是社會階層和社會結構這些概念比較抽象,對初中學生來說,較難理解。
五、說教法與學法
1、教法選擇
新課程極力倡導“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學習理念,注重學習過程中的學生獲得,學習的過程即是學生知識建構的過程。同時,我認為,學生能否積極地參與探究、能否主動的建構自身的知識體系,其前提是學習的興趣。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習的興趣,才能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本節課教學方法的選擇上,特別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努力營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知識的積累以及積極的情感體驗。本課教學中我主要運用情境體驗法、角色體驗法和對比教學法等,采用前兩種教法的理由是激發學生興趣與思維,努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設計有效問題,使教學有的放矢,順利達成課標要求。采用對比教學法則主要為了強化知識之間的對比,從而對問題的認識更加深入、透徹。
2、學法指導
合作討論法:小組成員在一定的合作任務的指引下,通過發表和交流個人觀點,達到經驗共享,提升問題解決的水平。教師提供四個任務情境,小組可任選其中一個,突現小組討論話題選擇的自主性。
在教學中,要實現教法和學法的有機結合和高度統一。
六、說教學環節
1、教學思路:本課教學落實人文性、綜合性、開放性和實踐性的教學理念,重組教材內容,運用模擬歷史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感受富商的“牛氣沖天”,理解西歐各國君主“力排眾議,牛力推行重商政策的原因,體會貴族”無力回天、走向衰落,只好吹破牛皮”的尷尬,,感受農民做牛做馬的無奈。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理解社會各階層發生的深刻變化。
2、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溫故知新】
出示問題:西歐手工工場的出現給人類社會帶來哪些方面的變化?
學生回答后進一步指出:手工工場的出現不僅改善了人們的生活,促進了貿易的發展,提高了生產效率,出現新產品。還促使整個社會的階層、階級結構等發生了變化。其中最顯著的變化是什么?
在師生討論中引出課題。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啟發引導學生復習舊知識引出新知識,使學生認識到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從而增強繼續學習的信心和愿望。
新課教學
【談一談】
【寫一寫】
【比一比】
【填一填】
【演一演】
【悟一悟】
多媒體導入莎士比亞著名小說《威尼斯商人》;讓學生談談書中對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的描寫,反映了當時社會輿論及小說、劇本對商人怎樣的態度?
多媒體提供任務情景后問:國王欠富格爾巨額錢款沒有及時歸,請你扮演16世紀歐洲的富商富格爾,要寫了一封信給國王討還欠款。寫好后要求思考要用什么樣的語氣來把信讀出來?然后回答為什么能用這種語氣?
出示材料:英國、法國和中國對工商業所采取的不同政策的材料
要求學生回答:1、不同的商業政策對商人的地位有什么影響?
2、商人地位的變化,對社會的發展有什么影響?
3、不同的商業政策會導致怎樣不同的影響?
多媒體出示:
商人的變化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經營方式的變化
政治地位的變化
經濟地位的變化
學生閱讀情景材料并回答。
學生思考后寫信,討論交流回答。
學生思考并自由回答,相互補充。
學生閱讀課本后進行歸納,小組合作完成。
學生觀看表演并體會貴族地位的變化。
學生閱讀感悟農民地位的變化,自由回答。
培養學生分析歸納材料的能力。
整個過程中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現代教學原則,學生通過交流討論獲得知識和共同進步,而不是死記硬背教師提供的結論,體現了新課程理念。對于表現出色的小組和個人,要及時予以表揚,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強化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出示閱讀卡內容——沒落的貴族。
要求兩個學生分別扮演女房東和貴族太太。
出示一則歌謠。
從這個民謠中,你能感受到社會發生了什么變化?
歸納小結
板書三變的內容。問:
手工工場出現以后,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多的變化?
學生自由發言,歸納小結。
課堂小結
1、本節課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2、你還有什么問題沒有解決嗎?
學生自由發言。
采用提問“今天我學到了什么”進行小結。
這樣做,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另一方面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
課堂練習
作業布置
出示課堂練習內容并布置作業。
手工作坊
手工工場
所有者
勞動者
生產方式
學生練習活動。
通過練習,不僅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和解題方法,而且可以幫助教師及時評價本節課的教學效果,從而進行查缺補漏。
七、說板書設計:
我比較重視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于學生能夠理解和掌握。
1、商人地位的改變
2、貴族地位的變化
3、農民地位的變化生產力變化手工作坊——手工工場——(工廠)
↓作坊主——富商——(資產階級)
4、社會結構的變化
生產關系變化失地農民—雇傭工人—(工人階級)
總之,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積極創設學習情境,以實現教學目標為前提,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中心,以促進學生發展為本,以培養學生分析、歸納、評價能力及正確的歷史觀為目的,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念為理論依據和指導思想,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讓學生在合作中探究,在活動中體驗,在情境中升華,在交流中感悟,培養多種能力,使他們能夠適應未來社會的競爭和挑戰。
以上就是我對本課教學內容的說課安排,請各位評委老師指導,謝謝!
歷史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英中戰爭》是岳麓版高一歷史(必修Ⅰ)《政治文明歷程》第四單元第一課內容,是教材專題四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的開篇章。英中戰爭對我國的影響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國百年屈辱的開始,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在教材中具有開篇點題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l 能夠在合作的基礎上完成老師制作的關于英中戰爭爆發原因的幾組圖片上的問題,并理解戰爭的根本原因和中方戰敗的根本原因。嘗試理解英中戰爭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辨證關系。
l 能夠說出林則徐領導禁煙運動取得勝利,并知道林則徐是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
過程與方法
l ①通過教師創設情景及學生參與互動,培養學生的探究性和創造性,鍛煉其合作及自主學習精神,并提高口頭表達的能力。②通過過逐步推想,深化學生對史事的理解,思考并分析列強出兵中國的真正原因。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l ①通過戰爭造成中國損失的討論,引導學生痛責思恨、激發愛國情感,強化學生的國家主權和國土資源意識。②聯系香港地區割失和今天重回祖國懷抱的歷史,讓學生明白"封閉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使學生從歷史的教訓中得到警策,從而激發學生振興中華的歷史責任感。
3、教材重點與難點
重、難點①英中戰爭爆發的原因(中英兩國遠隔重洋,相距如此遙遠,為什么會在十九世紀中期爆發戰爭呢?而且,這一問題不僅涉及到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認識,還應進一步明確蘊含其中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辨證關系,歷史發展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證關系。還有第一次英中戰爭,中國戰敗,英國已取得了一些權益,那為何還爆發了第二次英中戰爭呢?對此,學生容易產生疑問和困惑。只有分析英中戰爭爆發的原因,如戰爭前的中國與英國的形勢和虎門銷煙,才能讓學生深刻理解這場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和必然性。) ②中國戰敗的原因 (為什么一個號稱"天朝上國"的大清帝國會敗給一個遠道而來的英國呢?這些問題是學生感到迷惑的,因而是個重、難點問題。)
二、說教、學法
(1)多媒體輔助法:增加課容量,同時把繁雜的問題簡易化,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又可提高教學效率。
(2)引導討論法:通過師生與生生的互動,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觀察學習法:所謂觀察學習法是指學生能主動地運用自己的觀察力從各種歷史材料中獲取有效歷史信息的學習方法。學生在學習中可以通過觀察圖片,從中發現它們的特點、所反映的歷史內容,并與所學內容聯系,如此為學生的思維力的發展、想象力的發展,以及創造能力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說學情
根據高一學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我校學生的具體情況而采用以上的教、學法,即:同初中階段相比,高中學生的抽象能力和對某些歷史理論的理解能力都有較大程度的提高,也不能過高估計他們對歷史理論問題的理解能力。因為大多學生在初中時都不重視歷史課的教學,歷史知識儲備和認知水平有限,所以老師仍需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識,采取深入淺出、形象生動的方法進行因勢利導,不斷啟發,點撥和矯正。
四、說教學過
1、導入:歸納舊知識導入,由溫故而知新2、探究(英中戰爭爆發的原因和中國戰敗的原因是本課重難點,在教學中主要通過看、讀、評、析、練來突破)
(1)看、讀:關于英中戰爭爆發的背景,教材只是一句話帶過,而這留給了學生太多的疑問和不解,為了能讓學生弄清這一背景,我通過播放關于這一內容的圖片資料,讓生注意觀察,和讀圖片旁邊提供的材料,然后讓他們看圖說史,讓學生在觀察中自己總結出英中戰爭爆發的背景,以培養他們綜合概括的能力。同時過渡到下一個問題,虎門銷煙。
(2)評、析:"虎門銷煙"是英中戰爭爆發的直接原因。對于這一個問題,學生容易將它與英中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相混淆,通過設置爭議問題,問"有人認為,如果林則徐不禁煙,那英中戰爭就不會爆發,你同意嗎?"讓生思辨英中戰爭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辨證關系,歷史發展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證關系。同時適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使學生認識到林則徐是一個偉大的民族英雄,他捍衛民族的利益,是我們后來人學習的榜樣。
感:而對于"中國戰敗的原因"這一難點的解決,主要通過設置問題"為什么一個號稱"天朝上國"的大清帝國會敗給一個遠道而來的英國呢?"、"如果林則徐不被革職查辦,戰爭能取勝嗎?",讓生結合教材后給出的"解析與探究"的材料來進行分析,從多方面分析中國戰敗的原因。最后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結論,激發學生的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的愛國熱情。
英中戰爭的經過,由于在初中時已重點學過,在這就不在重復,只是通過演示《英中戰爭的形勢示意動態地圖》一帶而過。戰爭結果,中國戰敗,被迫簽定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這一內容和第二次英中戰爭后簽訂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主要通過連線題,讓學生了解各條約的內容。
過渡:第一次英中戰爭,英國取得了諸多的權益,法、美也借機強迫中國與之簽定不平等條約〈黃埔條約〉和〈望廈條約〉撈取權益。但之后不久英法為什么又挑起了第二次英中戰爭呢?進入下一個"二次英中戰爭"."第二次英中戰爭"爆發的原因的講析,主要通過出示英國在中與洪都拉斯的正當貿易對比表,讓生觀察和創設情景來得出結論。經過略講。"第二次英中戰爭"的影響,主要通過組織學生的分組活動來完成。即:"成立兩次英中戰爭中國損失調查委員會"分成政治、經濟、國土、文物幾小組來行調查,從而從這幾方面來掌握兩次英中戰爭的影響。(活動內容讓學生課前準備,可以小品、歌唱、朗誦等多種形式進行)。通過這一活動實踐讓學生親身體驗和感受歷史。
3、小結:結合板書設計,讓學生自己總結這節課所學的內容。
4、課題延伸:提供給同學們有關的網站,方便學生課后學習。
歷史說課稿 篇3
夏商西周的興亡
夏的都城在陽城,統治中心地區,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帶。
夏朝的國家機構,是奴隸主階級壓迫平民和奴隸的工具
朝代暴君亡國之君
夏朝夏桀夏桀
商朝紂紂
西周周厲王周幽王
西周為什么要實行分封制?分封制的內容是什么?起了什么作用(見《課課練》126頁)
商朝曾幾次遷都,直到商王盤庚遷都到殷,統治才穩定下來。后來又稱商朝為殷朝。
約公元前1600年,湯戰勝桀,夏滅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戰。商滅,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又稱鎬京,歷史上叫西周。
以上對夏商西周的興亡歷史知識點的總結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上面的知識講解能很好的幫助同學們的學習,同學們努力學習哦。
華夏之祖
炎黃部落聯盟—→華夏族—→漢族——→中華民族
黃帝——→人文初祖
1、我國原始社會結束在禹時期2、我國奴隸社會開始于公元前21世紀
3、部落聯盟民主推選首領的.制度叫“禪讓”制。首先實施該制度的是堯推選舜為繼承人,結束該制度的是禹。夏朝的建立,標志著奴隸制度開始了。
以上對華夏之祖知識點的內容總結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在考試中取得很好的成績,加油吧。
【歷史說課稿】相關文章:
初中歷史經典說課稿11-18
社會歷史的主體說課稿11-15
高二歷史說課稿04-08
歷史說課稿(精選13篇)04-03
初三歷史說課稿02-17
精選歷史說課稿三篇06-26
【精華】歷史說課稿3篇04-13
關于歷史說課稿三篇05-17
初中歷史說課稿優秀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