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走進抽象藝術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走進抽象藝術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走進抽象藝術教案 1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是三大美術類型中的第三種——抽象藝術。通過了解和認識抽象藝術,感受抽象藝術的魅力。本課的內容有:
(一)抽象藝術作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是通過人們的“發現”產生的(美術走向抽象的簡單過程)。
(二)兩位抽象藝術家,兩種抽象藝術。
(三)抽象藝術的藝術美。
(四)抽象藝術的感知和創作的條件。
二、教學對象分析:
在第二課中已經接觸過抽象藝術,第三課和第四課也學習到了具象和意象藝術,在對抽象藝術的判斷及從藝術語言的理解與鑒賞的方式方法應該有一定基礎。但抽象藝術作為一種純粹的藝術語言,其特點及藝術美相對難以分析把握準確。
三、教學環境分析:
使用多媒體平臺進行教學,采取體驗及半自主教學,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協作能力及溝通表達能力。課堂上結合其他領域如音樂等多媒體音頻視頻,幫助領悟抽象的魅力所在,將教學成果及反饋呈現,學生參與積極性更高。
四、教學目標:
(一)知識·技能:
讓學生對抽象藝術的兩種基本形態、美術走向抽象的簡單過程以及抽象藝術的語言、藝術上的美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不必求全。
(二)過程·方法:
1.通過探究、體驗感受抽象藝術的表現力,在思考的過程了解抽象藝術的概念和鑒賞抽象藝術的一般過程或方法。
2.從探究法從體驗的過程理解抽象藝術的形態、語言、藝術美等方面,利用練習法嘗試感受及表述對抽象藝術的創作體驗。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理解認識世界的方式是多樣的,理解世界多元文化,通過賞析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陶冶情操,提高藝術鑒賞的能力。
2、以美的角度在生活中尋找美,創造美,使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藝術。
3、培養學生包容理解不同文化,利用美術的方式表達情感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五、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抽象藝術的簡單概念,冷熱抽象藝術的主要特點及其辨別,體驗抽象藝術的創作情感。
教學難點:
1、藝術如何發展到抽象的。
2、理解分析抽象藝術中的藝術語言與規律,并嘗試運用抽象藝術進行情感的表達。
六、主要教學方法
(一)教學方法:探究法、講授法、分析討論法、體驗練習法。
(二)活動方式:自主學習和探究式學習的活動方式。
七、【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方法
設計意圖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課前準備
制作電腦課件,利用網絡資源搜集抽象繪畫的相關圖片、音頻及視頻,利用多媒體軟件制作教學素材。
情境引入
關于抽象畫的議論及新聞。導入課題。
觀察這個事件,思考。
利用周遍生活資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關注度,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注意及興趣。有助于后期課堂理解和識記。
進入課題
一、抽象藝術的簡單定義。
通過學生的思考評價,引出抽象藝術的簡單概念。及如何欣賞抽象藝術。
能迅速分辨出抽象藝術。
【探索活動】
什么是抽象藝術?
1、通過作品的對比,使抽象藝術變得容易辨認。
2、提出藝術為什么走向抽象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學生通過自身分析會在后面歸納的時候更迫切關注。
課堂發展
活動一:抽象藝術的定義歸納。
抽象藝術指藝術形象較大程度偏離或完全拋棄自然對象外觀的藝術。
二、兩種抽象藝術類型
活動二:兩位藝術家,兩種抽象藝術。
1.凡是著重表現理念的稱為理性的'抽象或冷抽象。
2.凡是著重感情表現的稱為抒情的抽象或熱抽象。
活動三:判斷冷熱抽象
展示出2幅不同類型的抽象作品,檢驗學生在剛才的活動中是否可以分辨冷、熱抽象的概念。
三、如何鑒賞抽象藝術
活動四:抽象藝術的作品簡析
1、出示蒙德里安〈〈百老匯的爵士樂〉〉作品。
2、出示普通油畫作品
四、誰都可以創作抽象藝術嗎
活動五:嘗試創作抽象藝術
1.自學抽象藝術的表現方式與規律
2.抽象繪畫與音樂
播放貝多芬的〈〈命運進行曲〉〉通過對音樂的感受嘗試創作繪畫作品。
五、教師小結
【理解與反饋活動1】
觀察抽象藝術作品的特點,進行概念定義的歸納。
【理解與反饋活動2】
分析圖例,歸納冷熱抽象的特點,判斷圖例屬于冷抽象還是熱抽象。
【理解與反饋活動3】
指出所展示的抽象作品是屬于熱抽象還是冷抽象。
【理解與反饋活動4】
分析〈〈百老匯的爵士樂〉〉屬于冷抽象還是熱抽象。分析畫面要表達的情感與內容。
分析油畫作品屬于冷抽象還是熱抽象。分析畫面要表達的情感與內容
【理解與反饋活動5】
試根據聽音樂時所獲得的情感,利用抽象藝術進行表現,創作一幅抽象畫。
抽象藝術的定義目前沒有一個確切的文字說明,可以讓學生自由發揮,根據其理解及其他分析結合歸納出自己的意見。
通過觀摩更多的了解抽象作品的形式、方式和方法。
通過直觀的圖例激發學生的思維分析能力,歸納。
1.通過分析大師的作品分析冷熱抽象類型,反饋學生對冷熱抽象藝術特征和表現手法方法的掌握程度,結合畫家的意圖理解抽象藝術表現內容的方式與別不同。
2.通過對作品的判斷點評,讓學生明白抽象藝術的鑒賞不要單純去尋找熟悉的事物外觀,而是要用心體會畫面所表達的情感。
欣賞抽象藝術時需要體會其情感的表達,創作時也需要有強烈的情感支撐,光從言語及視覺上是難以幫助更好的產生創作意圖,利用音樂的節奏情感對人的觸動來幫助會有更深的體會。
讓學生嘗試創作抽象藝術,并從分析自己及別人的作品過程中,再次感悟創作抽象藝術所需要的條件。
走進抽象藝術教案 2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美版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鑒賞第5課《走進抽象藝術》。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法運用、學法指導和教學過程四個步驟加以闡述。
一、教材分析
作為人類三種主要藝術類型之一,抽象藝術也是人類認識和把握世界的一種重要方式,只不過它使用的是純粹的藝術語言,抽象藝術有冷抽象和熱抽象兩種類型之分,了解抽象藝術的特點及其獨特的藝術美的表現,進而能夠創作抽象藝術作品。
教學目標:
對抽象藝術有更深入、具體的認識,通過欣賞抽象藝術作品了解和認識抽象藝術的兩種基本形態(冷抽象和熱抽象),美術走向抽象的簡單過程及抽象藝術的語言和藝術上的美的表現。
教學重點:
抽象藝術的概念和冷熱抽象藝術的特點的把握以及冷熱抽象藝術作品的辨別。
教學難點:
1、如何結合原有的美術語言的'知識來理解認識抽象藝術的概念。
2、藝術如何發展到抽象的。
二、教學方法:
展示法,講練結合法,探究討論法
三、學法指導
1、引導學生采用觀賞觀察、實踐、討論、歸納的方法學習,用多媒體展示相關圖片,并巧妙導出本課。
2、討論法,小組合作法。
四、教學過程
新授過程:
導入:首先同學們來看兩組圖片,第一幅是現實生活中具體存在的,真實的再現現實,即具象藝術。另兩幅在你們的生活中存在這樣的物體嗎?學生回答:“不存在”。我們稱這種沒有現實形象的可辨性的作品為抽象藝術作品。怎樣去欣賞抽象藝術作品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抽象藝術,去體會其獨特的藝術美。
教師總結:抽象藝術和具象藝術、意象藝術不同的是,它不直接表現任何現實中的可視物,但不能因此說它與現實就沒有任何關系。
展示:《百老匯的爵士樂》、《即興之31》兩幅作品。
問題思考探討:
同學們分兩組討論,談談自己對這兩幅作品的感受。相同之處?不同之處?
學生活動:分別請一位同學回答問題,然后找同組同學作補充。
教師活動:老師總結后引出——抽象藝術的含義
(一)抽象藝術及其兩種形態(冷抽象,熱抽象)
1、抽象藝術的含義
在20世紀初才開始逐步形成的一種用美術的基本語言元素和語言手段進行獨立創作的美術類型。
2、冷抽象、熱抽象藝術的代表藝術家及觀點。
冷抽象含義:代表人物:蒙德里安。
熱抽象含義:代表人物:康定斯基。
作品賞析《百老匯的爵士樂》。
學生活動:請同學們先鑒賞紐約百老匯夜景的照片,然后一邊聽爵士樂(爵士樂:《藍色狂想曲》),一邊欣賞蒙德里安的《百老匯的爵士樂》。
教師活動:老師介紹:
1、爵士音樂;
2、蒙德里安生平簡介;
3、蒙德里安對百老匯城市面貌的感受及對爵士音樂的感受。
問題思考與探討:
學生活動:同學們分組討論后回答問題:
這幅作品使用的語言有哪些?不同的顏色塊讓你聯想起什么?橫豎交錯的線條讓你想起什么?
教師活動:老師補充總結
能力練習:欣賞幾幅作品,判斷它們是屬于冷抽象還是熱抽象藝術作品。
創設情景請同學們思考:具象藝術能夠如實的再現客觀世界,而抽象藝術卻完全排除現實形象的可辨性呢?那么藝術為什么會走向抽象?
由上面的問題引出:
(二)藝術走向抽象的原因
問題思考:請同學們迅速瀏覽課本25頁,回答問題。
1、抽象藝術的形成?:
2、抽象藝術形成的原因?:
1、抽象藝術的形成:
19世紀中葉照相機的發明加速人們對美術的本質思考,20世紀初,抽象藝術的概念在西方已經基本確立
2、抽象藝術形成的原因:
照相機的發明,現代的社會化大分工,西方科學理性的影響。
抽象藝術形成之后具有什么樣的特點?
(三)抽象藝術的特點
分析性,即把藝術的各種語匯分析、抽離、孤立出來并加以夸大,甚至絕對化,這就形成了抽象藝術特殊的藝術美。
抽象藝術獨特的藝術美包括:A形式與色彩;B構圖與筆觸; C材料與肌理;D空間與透視;E光影與運動。
學生能力練習:讓學生自己來欣賞作品,判斷作品的藝術美的表現。
知識補充:抽象藝術在我國的獨特表現,
抽象藝術在現代生活中的運用。
拓展:學生欣賞完這些作品后,躍躍欲試,都想創作抽象藝術作品,那么,這時候老師要適時滿足學生的欲望
動手實踐,創作作品。讓學生聽一首音樂,創作一幅抽象藝術作品。
(四)課堂回顧
這節課重點講述的是冷、熱抽象藝術作品,抽象藝術的特點及其獨特的藝術美的表現。
五、板書設計
通過多媒體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課課題,然后分別展示冷抽象、熱抽象美術作品,分析其分類、代表藝術家、特點等環節,分析鑒賞部分作品。
走進抽象藝術教案 3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生能夠了解抽象藝術的概念、起源與發展,認識抽象藝術的基本類型(冷抽象與熱抽象)及其特點。
學會欣賞不同風格的抽象藝術作品,掌握從色彩、線條、形式等方面分析抽象藝術作品的基本方法。
通過實踐活動,嘗試運用抽象藝術的表現手法進行簡單的創作。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欣賞、討論、對比等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學生對抽象藝術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在創作實踐過程中,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引導學生發現和表達個人情感與想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激發學生對抽象藝術的興趣,培養學生開放、多元的審美觀念,打破傳統審美定式,感受抽象藝術獨特的藝術魅力。
通過對抽象藝術的學習與創作,鼓勵學生勇于嘗試新事物,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個性表達。
二、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理解抽象藝術的概念和特點,掌握冷抽象與熱抽象的區別與聯系。
學會運用恰當的方法欣賞和分析抽象藝術作品,能夠準確描述作品中色彩、線條、形式等元素所傳達的情感和意境。
(二)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突破具象思維的束縛,真正理解和接受抽象藝術的非具象表達方式,體會其內在的情感和精神內涵。
在創作實踐中,如何啟發學生運用抽象藝術手法自由、準確地表達個人情感和獨特想法,避免作品的簡單模仿和空洞無物。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講解抽象藝術的相關概念、歷史發展、類型特點等基礎知識,使學生對抽象藝術有初步的系統認識。
欣賞教學法:通過展示大量不同風格的抽象藝術作品,引導學生觀察、欣賞、分析作品的色彩、線條、形式等藝術元素,感受作品的情感意境,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討論法:組織學生針對特定的抽象藝術作品或相關問題進行小組討論,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深化對抽象藝術的理解。
實踐教學法:安排學生進行抽象藝術創作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抽象藝術的創作過程,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設備,用于展示抽象藝術作品圖片、視頻等教學資料。
繪畫工具,如畫筆、顏料、畫紙等,供學生創作實踐使用。
制作相關的教學課件,包括抽象藝術的概念講解、作品賞析、創作步驟等內容。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5 分鐘)
展示幾幅具象藝術作品(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拉斐爾的《雅典學院》等)和抽象藝術作品(如康定斯基的《構成第八號》、蒙德里安的《紅、黃、藍的構成》等)的圖片,讓學生快速觀察并說出兩類作品的最明顯區別。
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會有這樣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從而引出本節課的主題 —— 走進抽象藝術。
(二)講授新課(20 分鐘)
抽象藝術的概念與起源(5 分鐘)
講解抽象藝術的概念:抽象藝術是指藝術形象較大程度地偏離或完全拋棄自然對象外觀的一種藝術形式,它強調通過色彩、線條、形狀等藝術元素來傳達情感、思想或精神內涵。
介紹抽象藝術的起源:追溯到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們審美觀念的變化,藝術家們開始嘗試擺脫傳統具象藝術的束縛,探索新的藝術表達方式,抽象藝術由此應運而生。
抽象藝術的基本類型(8 分鐘)
冷抽象:以蒙德里安為代表,其作品通常運用簡潔的幾何形狀(如正方形、長方形、直線等)和基本的色彩(如紅、黃、藍三原色等)進行組合,呈現出一種冷靜、理性、秩序井然的感覺。
熱抽象:以康定斯基為代表,作品多以自由奔放的線條、強烈的色彩對比和富有動感的形式呈現,傳達出熱烈、激情、沖動的情感。
介紹冷抽象與熱抽象的概念:
通過展示蒙德里安和康定斯基的具體作品,對比分析冷抽象與熱抽象的特點,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兩者的區別與聯系。
如何欣賞抽象藝術作品(7 分鐘)
觀察色彩:色彩是抽象藝術作品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不同的色彩組合能傳達出不同的情感。例如,紅色通常代表熱情、活力;藍色代表冷靜、深邃等。
分析線條:線條的粗細、長短、曲直等變化也能表達不同的情緒。如直線給人穩定、理性的`感覺,曲線則更具動感、柔美。
感受形式:作品的整體形式,包括形狀的組合、畫面的布局等,也會影響作品所傳達的意境。例如,對稱的布局可能給人一種平衡、穩定的感覺,而不對稱的布局則可能帶來更多的動感和變化。
講解欣賞抽象藝術作品的方法:
以一幅抽象藝術作品為例,按照上述方法帶領學生進行欣賞分析,讓學生初步掌握欣賞抽象藝術作品的技巧。
(三)作品賞析(15 分鐘)
分組欣賞(8 分鐘)
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 4 - 6 人。
給每個小組發放一組抽象藝術作品圖片(包括不同風格、不同作者的作品),要求小組同學按照剛才所學的欣賞方法,對作品進行分析討論,重點探討作品中色彩、線條、形式等元素是如何傳達情感和意境的。
小組匯報(7 分鐘)
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向全班匯報本小組的賞析結果,分享小組同學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其他小組同學可以進行提問、補充或發表不同意見,教師在學生匯報過程中適時進行點評和引導,進一步深化學生對抽象藝術作品的理解。
(四)創作實踐(20 分鐘)
創作要求(3 分鐘)
布置創作任務:要求學生運用抽象藝術的表現手法,以 “我的心情” 為主題,創作一幅抽象藝術作品。
強調創作要點:鼓勵學生大膽運用色彩、線條、形狀等元素來表達自己此刻的心情,不必拘泥于具象的物體形象,注重作品情感的傳達。
學生創作(12 分鐘)
學生根據創作要求,使用繪畫工具進行創作實踐。教師在學生創作過程中巡回指導,針對學生遇到的問題,如不知如何下手、怎樣運用色彩表達情感等,給予及時的指導和建議。
作品展示與評價(5 分鐘)
邀請部分學生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或教室前面的展示區域。
先由作者本人介紹作品的創作思路、想要表達的心情以及運用了哪些抽象藝術手法,然后其他同學可以對作品進行評價,提出優點和改進建議。教師最后進行總結評價,肯定學生的創意和努力,同時指出存在的問題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五)課堂小結(5 分鐘)
教師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小結,回顧抽象藝術的概念、類型、欣賞方法以及學生在創作實踐中的表現等。
強調抽象藝術的重要性和獨特魅力,鼓勵學生在課后繼續關注和欣賞抽象藝術作品,嘗試更多的創作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和創新思維。
(六)布置作業(5 分鐘)
要求學生回家后選擇一幅自己喜歡的抽象藝術作品,運用所學的欣賞方法進行詳細賞析,并寫一篇 300 字左右的賞析短文。
繼續完成課堂上未完成的創作作品,或者根據新的主題(如 “我的夢想”)再創作一幅抽象藝術作品。
走進抽象藝術教案 4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讓學生了解抽象藝術的概念、特點及主要流派。
引導學生欣賞不同風格的抽象藝術作品,提高學生對抽象藝術的審美感知能力,能夠從色彩、線條、形式等方面對作品進行初步分析。
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嘗試運用抽象藝術的表現手法進行簡單創作,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欣賞、討論、分析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抽象藝術的奧秘,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在創作實踐環節,鼓勵學生大膽嘗試,突破常規,體驗創作過程,總結創作經驗。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對抽象藝術的興趣,消除對抽象藝術的陌生感和距離感,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
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讓學生在藝術創作中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體驗藝術創作帶來的樂趣。
二、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理解抽象藝術的概念和特點,掌握其與具象藝術的區別。
學會欣賞抽象藝術作品,能夠從作品的色彩、線條、構圖等方面分析其表達的情感和藝術效果。
(二)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抽象藝術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和創作者的意圖,避免單純從表面形式進行解讀。
鼓勵學生在創作實踐中擺脫具象思維的束縛,大膽運用抽象藝術手法表達自己獨特的情感和想法。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講解抽象藝術的基本概念、特點、流派等基礎知識,讓學生對抽象藝術有初步的了解。
欣賞教學法:展示大量不同風格的抽象藝術作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欣賞、分析,感受作品的藝術魅力,提高審美能力。
討論法:組織學生就抽象藝術作品展開討論,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促進學生之間的思想交流和碰撞。
實踐教學法:安排學生進行抽象藝術創作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抽象藝術的創作過程,掌握創作技巧。
四、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收集各類抽象藝術作品的圖片、視頻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準備繪畫工具,如顏料、畫筆、畫紙等,以供學生創作實踐使用。
學生準備:預習抽象藝術相關內容,可通過網絡、書籍等途徑了解一些抽象藝術作品;準備繪畫工具。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5 分鐘)
展示一幅具象藝術作品(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和一幅抽象藝術作品(如康定斯基的《構成第八號》),讓學生對比觀察這兩幅作品的不同之處。
提問學生:從畫面上看,這兩幅畫有什么明顯的區別?你更喜歡哪一幅?為什么?引導學生初步感受具象與抽象藝術的差異,從而引出本節課的主題 —— 走進抽象藝術。
(二)新授(20 分鐘)
1. 抽象藝術的概念與特點(5 分鐘)
(1)講解抽象藝術的概念:教師通過課件展示相關文字資料,講解抽象藝術是指藝術形象較大程度偏離或完全拋棄自然對象外觀的一種藝術形式。它不直接描繪具體的物象,而是通過色彩、線條、形狀等元素來傳達情感、思想或意境。
(2)分析抽象藝術的特點:結合具體作品,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抽象藝術的特點。
非具象性:抽象藝術擺脫了對具體物象的描繪,強調以抽象的元素構建作品。例如蒙德里安的《紅、黃、藍構成》,畫面中只有簡單的幾何圖形和純粹的色彩,沒有具體可辨的物象。
情感表達的主觀性:抽象藝術作品往往更注重創作者個人情感的表達,不同的創作者可以通過相同的元素表達出截然不同的情感。如康定斯基認為色彩和線條都有其特定的情感屬性,他通過運用不同的色彩和線條組合來傳達自己內心的情緒。
形式的多樣性:抽象藝術在形式上呈現出豐富多樣的特點,包括幾何抽象、抒情抽象等不同流派,每個流派都有其獨特的表現形式和創作手法。
2. 抽象藝術的主要流派(5 分鐘)
(1)幾何抽象:介紹幾何抽象流派,以蒙德里安為代表。展示蒙德里安的系列作品,講解該流派強調運用基本的幾何圖形(如正方形、長方形、圓形等)和純粹的色彩(如紅、黃、藍等)來構建作品,追求一種絕對的和諧與平衡。
(2)抒情抽象:介紹抒情抽象流派,以康定斯基為代表。通過展示康定斯基的作品,說明該流派注重通過色彩、線條的流動和交織來表達情感,作品往往具有較強的節奏感和韻律感。
3. 欣賞抽象藝術作品(10 分鐘)
(1)展示多幅不同風格的抽象藝術作品(包括幾何抽象、抒情抽象等不同流派的作品),如波洛克的《薰衣草之霧》、馬列維奇的《黑色正方形》等。
(2)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欣賞作品:
色彩:觀察作品中色彩的運用,思考不同色彩組合所傳達的情感。例如,紅色可能代表熱情、活力,藍色可能代表冷靜、深邃等。
線條:分析作品中線條的形態(如直線、曲線、折線等)、疏密程度以及它們對作品整體效果的影響。比如,曲線可能給人以柔和、流暢的感覺,直線則可能傳達出堅定、有力的感覺。
構圖:研究作品的構圖方式,看其如何通過元素的排列組合來營造出獨特的視覺效果。例如,作品是對稱式構圖還是非對稱式構圖,不同的構圖方式會給人不同的視覺感受。
情感表達:嘗試理解作品所傳達的情感或意境,結合前面分析的色彩、線條、構圖等因素,思考創作者想要通過作品表達什么。
(三)討論與交流(15 分鐘)
將學生分成小組,每組 4 - 6 人。
給每個小組分配一幅抽象藝術作品,要求小組同學圍繞以下問題進行討論:
從作品的色彩、線條、構圖等方面分析,你認為這幅作品想要傳達什么情感?
你對這幅作品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它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
與具象藝術相比,你覺得抽象藝術有哪些獨特之處?
各小組選派代表進行發言,匯報小組討論的結果。教師在學生發言過程中適時進行點評和引導,加深學生對抽象藝術作品的理解。
(四)實踐創作(20 分鐘)
教師布置創作任務:要求學生運用抽象藝術的表現手法,以 “我的心情” 為主題進行一幅繪畫創作。
創作提示:
可以先確定自己想要表達的心情,如快樂、悲傷、興奮、平靜等。
根據心情選擇合適的`色彩,如表達快樂可以用明亮的色彩,表達悲傷可以用暗淡的色彩等。
運用不同的線條(直線、曲線、折線等)和形狀(圓形、方形、三角形等)來構建畫面,使畫面能夠傳達出自己的心情。
學生進行創作實踐,教師巡視指導,及時給予學生鼓勵和幫助,糾正學生在創作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如構圖不合理、色彩搭配不協調等。
(五)展示與評價(10 分鐘)
學生完成創作后,每組推選 1 - 2 幅優秀作品進行展示。
展示方式:可以將作品張貼在教室的展示區域,也可以通過投影儀進行展示。
評價標準:
作品是否運用了抽象藝術的表現手法,是否擺脫了具象思維的束縛。
色彩、線條、形狀等元素的運用是否合理,是否能夠有效地傳達出作者想要表達的心情。
作品整體的視覺效果是否良好,是否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和獨特性。
組織學生對展示的作品進行評價,評價可以包括自我評價、同學互評和教師評價。要求學生在評價過程中既要指出作品的優點,也要提出改進的建議。
(六)課堂小結(5 分鐘)
教師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小結,回顧抽象藝術的概念、特點、主要流派以及欣賞和創作抽象藝術作品的方法。
強調抽象藝術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在拓寬我們藝術視野、激發創新意識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勵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繼續關注和探索抽象藝術。
(七)布置作業(5 分鐘)
要求學生在課后收集至少三幅自己喜歡的抽象藝術作品,并分析其色彩、線條、構圖等方面的特點以及所傳達的情感。
以 “我的夢想” 為主題,運用抽象藝術的表現手法再創作一幅繪畫作品,下節課進行展示和交流。
【走進抽象藝術教案】相關文章:
說課稿:《走進抽象藝術》04-27
走進抽象藝術說課稿04-17
抽象的雕塑美術教案06-28
走進藝術作文10-09
抽象的雕塑美術教案范文09-13
走進藝術作文[熱門]11-28
走進藝術的殿堂作文01-26
走進意象藝術說課稿12-23
走進藝術作文【通用】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