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每天懂一點行為心理學
小編:坐地鐵的時候你是不是會下意識地坐靠邊的位置?看到鏡子或者反光的東西你是不是會停下來照一照?你是不是總會被“好聽的話”所欺騙呢?那么你是否知道其中所蘊含的心理學道理呢?本節目會帶領大家來剖析一下這些現象背后的心理學。
心理學上的領地意識
在地鐵始發站上車的乘客,面對空空的長條座椅,他們會選擇坐在哪里呢? 前一兩位乘客,大多會選擇最靠邊的座位。接下來的乘客會坐在座椅正中間。后面的乘客才會一點一點把座椅“填滿”。如果座椅空間比較大的話,乘客都會選擇和別人保持一定的距離坐。只有人比較多的時候,才會擠著坐。
從這種行為中,我們可以看到人有一種想確保自己“領地”的心理。每個人都想“保衛”自己身體周圍的一定空間,如果有人進入這個空間,我們就會產生壓迫感,渾身不自在。心理學將這種“領地空間”稱為私人空間。
每個人私人空間的范圍都不同。比如,性格比較外向的人,私人空間比較小,別人在一定程度內接近自己, 也不會覺得不自在。反之, 性格中排他性比較強的人,私人空間的范圍相對較大,如果有人進入他們的私人空間,他們就會不高興。
無意識的柵欄
也許有朋友會產生疑問,在空地鐵里,坐座椅的中間也不能確保私人空間嗎?反正兩邊都是空的。不過地鐵中會不斷有乘客上車,雖然開始時左右兩邊是空的,但不久后就會被人“占領”?窟叺奈恢镁筒煌,至少可以保證單側不會有人。因此,靠邊的座位相對讓人安心。
在大都市的地鐵里,尤其是上下班的高峰期,簡直擁擠不堪,大家肯定會進入彼此的私人空間,甚至發生身體接觸。因此,像始發站這樣人不多的時候,大家自然會優先選擇靠邊的座位,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私人空間被“侵入”。由此可見,優先選擇靠邊的座位,是因為大家都不喜歡私人空間被“侵入”。
那么怎么樣的私人空間是合適的呢?
一般愛情空間(戀人) 80CM
商務空間(客戶、同事) 1.2M
公共空間(陌生人) 3.0M
【每天懂一點行為心理學】相關文章:
行為心理學小故事07-02
讀每天獻一點愛心后感范文07-03
行為主義的心理學07-03
心理學真的可以懂人們的想法嗎07-03
每天儲存一點成功本錢職場智慧07-04
淺談行為心理學的重要作用07-02
行為心理學知名書籍推薦08-02
兒童行為心理學讀書筆記07-27
讀懂一點心理學故事07-04
懂些心理學的HR可能走得更順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