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由來
七夕節又叫乞巧節,起源于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乞巧節不是紀念牛郎織女的愛情,而是紀念織女這個人,民間又稱“七姐”。 乞巧節是女子的節日,織女被視為紡織女神,凡間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免不了求賜美滿姻緣。乞巧的方式各年代地方皆有不同,最有名的是穿針乞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的稱“輸巧”,輸巧者要將準備好的禮物送給得巧者;蛛絲乞巧則是把小蜘蛛放在盒子中,以其織網疏密為得巧多少;明清時代流行的投針驗巧是指在水盆中放入縫衣針,以盆底針影形狀判斷是否“得巧”。
七夕節 晴朗的夏秋之夜,銀河橫貫南北。在河的兩岸,牽牛星和織女星遙遙相對。
自古以來,“七夕”就是最具浪漫色彩的節日。古人亦云,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傳說,七夕當晚,人們可以在葡萄架下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由于過往女子的命運只能嫁作人婦、相夫教子,因此不少女子都相信牛郎織女的傳說,并希望以織女為榜樣。所以每逢七姐誕,她們都會向七姐獻祭,祈求自己能夠心靈手巧、獲得美滿姻緣的節日。這也就是“乞巧”這名稱的來源。婦女亦會結彩樓,預備黃銅制成的細針(七孔針),以五色細線對月迎風穿針。久而久之,七夕也成為了“女兒節”。
2012年,烏丙安、葉舒憲等專家共同倡議將七夕節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七夕節由來】相關文章:
七夕節的由來07-05
七夕節的由來與經典傳說11-29
七夕節的由來簡介08-08
中國七夕節的由來07-03
七夕節的由來與傳說07-10
七夕節由來和傳說07-05
關于七夕節的由來07-22
七夕節的由來和風俗簡介08-04
關于七夕節的由來【熱】02-09
關于七夕節的由來熱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