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認知覺醒》讀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認知覺醒》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認知覺醒》讀后感——周嶺通讀了周嶺老師的《認知覺醒》整本書,我印象比較深的幾個點是:
一、作者對人類大腦的認知
作者周嶺根據人類的演變史將人的大腦分為3個部分:本能腦、情緒腦以及理性腦。從人類的演化來看,3種大腦是人類進化的縮影。從進化論的角度來看,不同的時代“危機”會推著人類向某個方向演變。在當代社會理性腦是當下的產物,是人類進化的路線,而本能腦和情緒腦則是歷史遺留的產物,它們能保證人類的基本生存,但顯然想在人群中脫穎而出,我們需要的是我們的理性腦比其他人強一點。所以我們需要刻意的去強化、鍛煉我們的理性腦。
二、作者對閱讀的認知
從作者的角度,閱讀并不是將一本書讀完或者讀過,也不是大家都說好的書就是適合你的書。
如何界定一本書是否適合你?關鍵在你讀這本書的時候是否會有共鳴,作者的描述是否讓你有感同身受,而后從作者的經驗中給你一定的建議和方向,從而讓你通過讀這本書能夠有所得,這樣的一本書才能稱之為適合你的書。
而也正是這樣,閱讀的目的也從讀完或讀過變成了你從這本書中收獲了什么,對你產生了哪些實際的改變。后者是更重要于前者的。
同樣的,當你和作者產生共鳴的時候,每次讀書都是一次和作者進行了一次對話。這一點我也是深感認同的,這也是我和作者周嶺的一次深入交流。
三、身體和意識的關系
身體作為意識的物理載體,強壯的身體才能承載更強大的靈魂,就像更大更結實的容器才能裝下更多、密度更大的物體。所以作者強調了運動的重要性,而這也是和我堅持鍛煉是不謀而合的,雖然在此之前,我沒有將身體和容器關聯,但我實實在在的體會到了每天鍛煉給我帶來的豐沛的精力,這是我最直觀能感受到的。在閱讀此書后,我反而知道了精力的來源,以及這些豐沛的精力可以用來更好地提升自我。
推薦運動后學習,大腦更容易建立新的連接,學習的知識也更容易產生連接。
四、困難源于模糊
作者認為困難這種感覺源于對事情的認知模糊,也是我們常說的困難源于未知。從另一個角度將,困難的事情其實就是處于舒適區、拉伸區、困難區3個區種的困難區,是一種里我們當下比較遙遠的一個未知。也正式因此它的解決方案——將模糊變清晰的方法并不難,無非就是任務拆解,且就任務拆解給出了建議,將拆解的子任務置于拉伸區,以此達到不斷擴大拉伸區,不斷成長的目的。但結合實際可能在實際執行的時候是需要調整的,畢竟我們對于未來是模糊的,但只要方向不會錯,前幾個拉伸區的子任務是相對明確的,可執行的。
五、提倡延時滿足感
即時滿足感可以是我們前進的動力,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會使我們走向浮躁。設置延時滿足感是對耐心的鍛煉和培養,也是對“快餐文化”的一種反擊。從某種意義上,我認為延時滿足感是一種對欲望的克制,更容易讓我們心境變得平和,也能在很大程度上緩解焦慮。本身焦慮的來源就是層出不窮的欲望嘛。
六、解決專注力低下的方法
專注力不足也是因為事情太困難,沒有頭緒,然后出現其他更容易解決的事情的時候,注意力馬上就被吸引過去了。這也是常見的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而上文的任務拆解就是很好的解決辦法,當任務被拆解成很多個拉伸區的子任務時,能夠通過解決子任務這一個個里程碑給到反饋。經過不斷的訓練,注意力就會越來越集中,也就是所謂的專注。
七、關于冥想
之前有練習過小周天,但是是自己練習的,偶爾會有練完后頭腦清爽的感覺。今天讀完這本書后嘗試了一下魯班七號推薦的冥想課程,第一天練習就能在一次次的呼吸中感受到背部的暖流,以及頭腦的爽利。所以聽人勸吃飽飯是有道理的,而且這種嘗試的成本本就是非常低的。
八、如何評定學習效果
改變 > 行動 > 寫作 > 思考 > 閱讀
不用過多的解釋,學習后對你行為、生活的改變是最直觀的。通過學習,你的行為、思想變得更積極主動,你的情緒是不是也會更積極樂觀,這些不都是我們學習的最終目的嘛。
九、換個角度看問題
有時候換個角度看問題是一個將消極情緒轉向積極情緒的好方法。最近一段時間因為晚睡,導致我晨練時總是昏昏欲睡的,鍛煉完也許頭腦會清醒點,但是效果明顯沒有早睡時的效果好。為此我有那么一瞬間的苦惱,但是我轉念一想,縱然鍛煉的效果不太好,但是我仍然堅持起來鍛煉了,我又一次戰勝了懶惰,念及此事的一瞬間,我猶如醍醐灌頂了一般,頭腦瞬間爽利了不少,整個人也開心了起來。這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換個角度看問題,也許壞事也就沒那么壞了,變成了好事也不是沒可能的。
十、要學會主動休息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且精力的下降是一條曲線。如果一直持續做精力的消耗的事情,當精力消耗到一個閾值以后,做事的效率會急劇降低,所以主動休息將精力時刻保持在閾值之上,能夠很大程度上延長我們“戰斗”的時長。但反過來講,我們是不是可以到閾值之后,主動想辦法恢復精力,鍛煉我們精力恢復的能力和速度呢?比如我剛開始的時候精力耗盡后需要2-3小時才能將精力恢復到閾值之上,經過刻意的訓練,我們是否可以將精力恢復到閾值之上甚至是滿精力的時間縮短到半小時,甚至10分鐘、5分鐘呢?這有待驗證。
回過頭來說,休息的形式和時間也是需要控制的,不然就容易陷入低頭刷了會手機,再一抬頭,時間已經猛然過去。也就是我最近晚睡的原因。具體怎么控制,我們下次再說。
【《認知覺醒》讀后感】相關文章:
人類覺醒吧作文12-02
認知的實習報告06-27
認知實習報告08-29
職業認知小結09-25
《認知天性》讀后感02-18
職場認知的小總結07-13
自我認知分析報告12-08
金融認知實習報告09-13
自我認知報告模板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