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音樂說課稿合集5篇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音樂說課稿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音樂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蘇教版小學音樂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校園節拍》。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我以“音樂”、“運動”和“游戲”為主要載體,將視角投向充滿陽光和活力的校園生活,關注兒童身心發展的健康和興趣特點,體現了孩子們在校園生活中的朝氣蓬勃、健康向上的成長狀態!讓學生能在相同題材的的歌曲中感受到它們之間的差別,并做出合適的反應,讓學生在音樂中進一步解放手腳,通過身體的體態律動去感悟不同節奏旋律的特點。
三、結合新大綱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和欣賞與運動有關的歌曲,使學生感悟到同類題材音樂作品的特點與異同,能通過適當的聲勢動作來表現歌曲節奏、力度等,從而大膽地表達自己的創意,能用輕快、跳躍的聲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同時可以積極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中去,感受“運動”與“游戲”的快樂,增進對校園生活的喜愛和同學間的感情。
四、揭示本課教學重點、難點
節奏的掌握和區分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之處,表現音樂作品時
的情緒、力度與速度的把握以及聲勢動作的設計和運用是本節課的難點。
五、教學方法和學法的講解
音樂學科作為審美教育的一種方式和手段,其教學方法不同于其他學科,主要體現在:從感性入手,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重視教育的潛效應。因為用多媒體制作的圖像動靜結合、神形兼備,從而讓學生更易理解,可以讓學生發揮其視覺、聽覺、感覺等多種感觀的作用,所以我采用了“情景教學法”;由于音樂有不確定性,每個學生的感受各不相同,所以我采用了“啟發開放式教學法”;聽唱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從音響中獲得,所以我采用了“聽唱教學法”。
把學習的主動權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自由發揮,這樣學生才能學的生動活潑,妙趣橫生;當學生學習有偏差、不當之處,老師要及時給予恰當的指點,最后在老師的引導下,真正做到讓學生自主學習,自己領悟。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欣賞歌曲
1、學校是學生校園生活的樂園。我帶領學生跟隨歌曲《校園的早晨》進行律動,從而打開了孩子們一天快樂校園生活的篇章。這是一首節奏感很強的2/4拍歌曲,學生很快就能聽出音樂的節拍,跟著老師和音樂動起來,這也有助于培養學生內心的音樂節奏。
2、當學生進入所設情景和狀態之后,根據小學生好奇心強這一特點,我利用多媒體展示一組小朋友在校園內運動、做游戲的畫面,仿佛讓學生置身其中。感受到“音樂”、“運動”與“游戲”的快樂,最終畫面停留在乒乓比賽的畫面上,根據我所創設的生動情景成功的引起了學生的注意,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引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通過反復聆聽使學生感受到這首以兒童體育活動為題材的歡快活潑的器樂曲《乒乓變奏曲》,全曲有兩個段落,第一段呈示主題,簡明而輕松;第二段運用“加花”的手法將主題做了紛繁的變化發展,讓人有目不暇接、眼花繚亂的感覺,表現了乒乓球小運動員們在比賽過程中各不相讓的激烈場面。
3、節奏是音樂三大要素之一,是音樂的骨架、樂曲結構的基本素材,在該欣賞曲中前后比賽情緒的變化,并不是速度變快了,而是節奏發生了變化。低年級的小朋友活潑好動,根據其心理特點,我采用在游戲環節中學習節奏的方法,適當加上些學生熟悉的動作來理解節奏,進行訓練,使學生學得有趣易于掌握,記得牢固。
(二)兒歌誦讀聲勢練習
1、由激烈的乒乓比賽引出富有活力的兒歌誦讀“活力GOGOGO”,在這一環節中,不僅是按節奏讀出兒歌的練習,而且是要利用這個素材有效地進行節奏的鞏固訓練。
3、在老師讀完兒歌之后出示基本節奏型的聲勢活動:
(1)XX(2)XO(3)XXXX(4)XXX
跺腳跺腳叉腰拍腿拍手
4、在學生認清并練會以上聲勢后老師按兒歌的節奏做聲勢,學生逐句模仿,此時不給出兒歌節奏譜,只是單純的聽覺模仿。這一活動的目的在于建立一定的節奏感,在此基礎上,出示節奏譜,學生可以直接將其讀出,此時讓學生用“titi””ta”來讀。
5、熟練節奏后加詞誦讀,幫助學生體會兒歌的內容和情緒,引導學生用輕松而有彈性的聲音表現出來。這一環節也鞏固了四分與八分節奏,為后面的學習做好了準備。
(三)游戲導入、歌曲學習
1、合作學習在音樂教學中被廣泛應用,我通過圖片的導入和“拍皮球”的游戲活動,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與我共同合作用聲勢動作和游戲的方式,導入歌曲。
2、出示節奏譜XXX、XXXX和XXX,讓學生分別將這幾個節奏與之前游戲中的聲勢動作進行對號入座,并選擇其中的兩個組合,由老師帶領大家一起做一做。
3、老師隨《拍皮球》音樂做聲勢表演,并在第二次與第三次之間用手敲擊凳面XXXX兩次,由學生總結出敲擊凳子的節奏和次數,最后由學生和老師分工來配合完成整首歌曲的聲勢組合,通過這樣的練習,學生會對歌曲樂句的劃分、長短有清晰的認識,以解決演唱時的難點。
4、歌唱的基本功體現在咬字、吐字、歸韻、收聲等方面。要使學生正確表達出歌曲的情緒,在唱歌前,老師可以進行范唱,同時邀請學生用富有彈性的.動作做聲勢伴奏,這樣有利于學生在歌曲的演唱時可以正確的發聲,恰當的表現二拍子的韻律。用聽唱法進行歌曲的教學,在學會歌曲之后老師還可以從形象入手,我通過讓學生對兩種不同狀態的皮球的選擇,進一步加強了學生對歌曲演唱時強弱的掌握。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5、歌曲掌握之后,可以讓學生結合之前做的拍皮球的游戲進行創編活動,將游戲中的節奏用“嘭”讀出來,并作為歌曲的前奏。
(四)、創編歌詞,表現歌曲
想象是創造的先導,從模仿到創造,想象起著橋梁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我遵守《音樂課程標準》指示,設定生動有趣的創造性活動,將歌詞進行巧妙的改編,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激起學生的創編熱情,讓學生通過共同討論、互相交流的學習來感受和體驗音樂,最后在我的帶領和指導下,與學生一同合作將創編的成果進行展示和表演,像這樣把創作運用到歌唱教學中,可以使學生在創新能力方面得到訓練、培養和提高,同時也大大造就了學生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以上設計肯定還有一些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提出寶貴意見。
謝謝大家!
音樂說課稿 篇2
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欣賞黃河大合唱》,課程選自人音版高中音樂鑒賞教材。講授內容為《黃河大合唱》其中的三個樂章。根據教材特點我設定了兩個教學目標:第一讓學生通過欣賞來學習大合唱這種聲樂體裁,第二讓學生參與到大合唱中,通過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黃河大合唱》中共有8個樂章,本節課只欣賞主要的三個樂章我以歌頌美、悲劇美、保衛美為線索,吸引學生在故事情節中掌握本節課的重難點。
為了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我采用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模仿法、對比法、合作法等教學方法來豐富教學,讓學生用體驗、探究、實踐、合作來學習。下面是我的教學流程:
在播放《保衛黃河》的合唱曲中出示課題,帶領學生認識了解詞曲作者、創作背景,讓學生感受《黃河大合唱》的背后是冼星海和光未然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學生共同完成《黃河頌》的歌詞配樂朗誦,(先把學生分成兩組,以比賽的.形式讓學生朗誦,最后以老師朗誦達到活動的高潮)讓學生參與其中感受歌詞所描繪的壯麗情景,并欣賞男聲獨唱視頻使學生感受到黃河的壯美,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引出主題——歌頌美。
創設悲劇情境,播放《黃河怨》視頻,引發學生對主人公的同情,感受到民族災難的深重,讓學生體驗悲劇的音樂表現形式,感受悲劇美。從而激發學生團結一致,保衛祖國的戰斗激情。
本節課重點講述《保衛黃河》這一樂章,播放視頻讓學生感受力度、速度、演唱形式的變化帶來的不同感受,區分齊唱,二聲部輪唱,三聲部輪唱的不同演唱效果,以及所要表達的不同思想感情。再次聆聽歌曲,學生分組按照老師的指揮手勢參與輪唱、齊唱,激發學生演唱熱情,培養學生初步的合唱能力。使學生通過參與活動身臨其境感受到抗日戰爭時期萬眾一心、前仆后繼的斗爭精神,感受保衛之美。
在這節音樂課中,師生互動貫穿始終,通過多媒體的使用,讓學生直觀形象的感受到作品的藝術魅力,增添了學生樂趣,有效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音樂說課稿 篇3
教學目標:了解世界三大男高音最鐘愛情或喜歡歌唱的男高音必唱的歌曲,通過不同的演唱方式來表現歌曲的優美,欣賞并學習此歌曲。
教學難點:有感情地歌唱地,演繹并把握好不同情景的情感表現部分。
教學重點:此樂曲為兩段體歌曲,理解并掌握樂曲中三連音、自由延長。
教學過程:
一.歌曲中所出現的特殊節奏
1.掌握三連音
由我們國家的國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中出現的三連音引出,這樣一來學生就容易掌握三連音的演奏或演唱方法了。但在此歌曲中所出現的三連音有所區別,在時值上有所變化。這首樂曲是十六分音符的,一般是八分音符,在時值上有所變化,時間上就短一些。
2.前倚音
此歌曲有五處有前倚音,但在演唱時就要注意它的表現形式和意義,注意相互之間的關系,樂節之間的表現應有所區別,在力度和速度上進行對比。
3.自由延長記號
此歌曲中有四處出現了自由延長記號,第一段與第二段相互之間應該有所比較,使歌曲充滿活力和希望,在演唱和演奏時內心充滿信心同時要看到希望,要用這樣的心境去表演才能使聽眾
產生共鳴使人們內心世界有震撼性。
4.反復部分
在第8
小節處反復后第一段,第二次反復進入第二段,注意歌曲的力度記號的作用和意義,不同的人有不一樣的理解,要很好地把握它需要不斷地來演唱,就如我們讀書一樣,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唱歌也是這樣一來一個道理。
二.歌曲的傳奇故事
《我的太陽》(Oolemio)是一首創作于1898年的那不勒斯(那波里)歌曲,這首歌曲(G·卡普羅詞,E·卡普阿曲,尚家驤譯配)流傳之廣,不僅是知名男高音如恩里科·克魯索、盧加諾·帕瓦羅蒂、安德烈·波伽利等的保留曲目,也被諸如布萊恩·亞當斯等流行搖滾藝人演繹,同時是世界三大男高音歌唱家之一帕瓦羅蒂的代表作。作詞者為Giovanni
Capu
o,作曲者為Edua
do
di
Capua,盡管該首歌詞已被翻譯成多種語言,但多數時候還使用那波里方言演唱。
"O
sole
mio"的字面翻譯即是“我的太陽”,這首歌曲的版權不屬于公共財產。20xx年杜林法庭裁定Alf
edo
Mazzucchi(1878-1972)為該歌曲的'合法第三創作人(之前僅被認為是曲譜錄譜人),故根據伯爾尼(伯恩)公約,它將受版權保護直至20xx年(最后一位作者逝世后仍有70年的保護期)。
像《我的太陽》這樣在全世界廣為流行的民歌真是少有,意大利著名歌唱家斯泰方諾、帕瓦羅蒂和卡魯索演唱過這首歌后,它在20世紀后期成為世界上最風行的民歌。盡管如此,對于《我的太陽》中的“太陽”的所指,人們仍觀點不一。有人認為這是卡普阿寫的一首情歌,他心目中的愛人就是他的太陽。但也有人持“我的太陽”指的是愛人的笑容這一觀點。情人美麗多情的笑容被卡普阿喻為“太陽”,表示忠貞不渝的愛情。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此歌表示兩兄弟之間的感情,有這樣一個故事,說的是兩兄弟相依為命,哥哥為了使弟弟得到好的照顧,生活得幸福,就代替弟弟出外受苦掙錢。當哥哥離開家門就要上路時,弟弟為他送行,就以這首歌來表達自己對哥哥的感激。哥哥被他比做自己心目中的太陽。還有的傳說更加離奇,說是兩兄弟同時鐘情于一位多情漂亮的姑娘,兩兄弟并沒有為奪得美人心而打得頭破血流,甚至沒有互相吃醋,而是哥哥先做了讓步,出門遠行,把心目中的太陽——他所鐘情的人留給了弟弟;弟弟含淚為哥哥送行,把這首歌獻給了哥哥,尊敬的兄長和心愛的情人被他比做心目中的太陽。任何有關創作《我的太陽》的文字解釋也未被卡普阿留下,因此我們對“太陽”究竟所指為何不得而知。
不少人總以為這是一首那不勒斯民歌,其實它是一首道地的創作歌曲。它的曲作者是19世紀意大利的卡普阿,歌詞是卡普羅受莎士比亞的劇本《羅密歐與朱麗葉》中詩句的啟發,創作出這首借贊美太陽來表達真摯愛情的歌詞。因它的曲調富于濃郁的那坡里民歌風味,因此在廣泛流傳時被誤認為是“民歌”。這首歌最初是在一次意大利“那不勒斯民歌節”上演出獲得成功后傳開的,后來還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震撼人心,被譽為意大利“代國歌”!
(1936年柏林奧運會時,第二次世界大戰(簡稱二戰)尚未發生。國際奧委會仍在進行下屆奧運會的準備工作。運動會期間,國際奧委會討論了第12屆奧運會會址問題。當時提出申請的有日本東京、芬蘭赫爾辛基、意大利羅馬、西班牙巴塞羅那、匈牙利布達佩斯、埃及亞歷山大港、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巴西里約熱內盧、愛爾蘭都柏林、加拿大多倫多、瑞士洛桑、希臘雅典,隨后倫敦、蒙特利爾也提出了申請,總共達14個城市。經過幾輪投票,東京、赫爾辛基兩市獲得預選權。最后表決時,東京以37票獲勝,赫爾辛基得了26票。國際奧委會于開羅舉行會議,中國奧委會代表抗議日本侵略中國,破壞世界和平,違林匹克精神。并要求剝奪日本東京、札幌兩市夏季與冬季奧運會主辦權。第12屆奧運會原定1940年9月21日-10月6日舉行。)1940年,戰爭的硝煙尚未消散,但在芬蘭的赫爾辛基體育運動場上空已緩緩升起首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的會旗。各國運動員在雄壯的樂曲聲中先后踏步進入運動場。按照國際慣例,凡參加運動會的國家應事先向大會提供自己的國歌樂譜,也許因忙于應付其他國際事務的緣故,也許是歷史對意大利法西斯政府的一次懲罰,墨索里尼政府駐芬蘭使館竟然忘了向運動會提供意大利“新國歌”,即法西斯政府的所謂“國歌”。而運動會主管此事的有關人員可能出于對墨索里尼政府厭惡的原因,也懶得去索取意大利運動員入場時用的“新國歌”樂譜。于是,一樁富于戲劇性的歷史事件,終于在運動場上發生了。
當運動場上的工作人員手持意大利國名縮寫的木牌,引導意大利運動員走過大會主席臺時,樂隊指揮急出一身冷汗:原來在他的指揮譜架上根本沒有意大利“新國歌”的樂譜。怎么辦呢?總不能讓意大利運動員在無聲中通過主席臺吧!于是,這位樂隊指揮急中生智,陡然想起了一首膾炙人口的意大利歌曲《我的太陽》。于是,他關照樂隊隊員,一起齊奏這首具有意大利民族風格的樂曲,以取代遲遲未來“報到”的意大利法西斯獨裁政府的“新國歌”。
三.欣賞學習《我的太陽》
在莎士比亞《羅米歐與朱麗葉》中有這樣兩行詩:“是什么光從那邊窗戶透出來?那是東方,朱麗葉就是太陽。”卡普魯的歌詞就用了這樣的立意,把愛人的笑容比為“我的太陽”,又以贊美太陽來表達真摯的愛情。卡普魯所譜歌曲的前半部分以富于歌唱性的中音區曲調,贊美著燦爛的陽光和藍色的晴空,令人精神爽朗。后半部分以高音區的奔放熱情,傾訴著對心愛的人的愛慕感情,其中在“阿,太陽,我的太陽”一句出現的和聲大調的降六級音,更使音樂的色彩一新,深情感人。
四.小結
此歌曲對不同的教學對象要予以考慮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對象不同對歌曲的理解也不一樣,關鍵在于引導和詮釋歌曲的意義所在。
音樂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本課我所執教的課是小學音樂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2課《兒童圓舞曲》。《兒童圓舞曲》是一首稍快而活潑的歌曲。節拍四三拍,歌曲以的稍快的速度、明快的旋律,表現了少年兒童活潑、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與技能:學唱歌曲,感受歌曲歡快的情緒。
2、過程與方法:在音樂的伴奏下,準確把握樂曲的節奏;學會跳一段集體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協調的動作能力和與他人溝通的能力。
根據本課的實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進一步感受、體驗圓舞曲的律動。
教學難點:學習圓舞曲的基本舞步,學跳集體舞。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在教學中我主要采用教唱、練習、舞蹈等教學法,以學生為主體,利用跳唱結合,讓學生感受圓舞曲音樂的旋律美,感受圓舞曲的風格特點。
2、學法:學生自主學習并且自由發揮。采用練唱練跳的手段,讓學生在跳與唱中感受圓舞曲的特點。通過分組進行創編,表演,在交流和協作中,加深對音樂的體驗。
三、說設計理念:
音樂是積聚靈感、催發情感、激活想象的藝術,它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不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養,而且有助于開發智力,特別是在激活學生創新潛能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以上認識,我設計了本節課——學唱《兒童圓舞曲》。
四、說教學過程: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注重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為學生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本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它由導入新課、學習歌曲、歌表演這三部分組成。過程如下:
本課我采用欣賞《杜鵑圓舞曲》的片斷導入新課,挖掘學生已有的對圓舞曲特點的.了解,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情境,增加學生對圓舞曲學習的興趣。
導入完新課以后,我遵循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從聆聽入手學唱歌曲,第一次聽錄音的范唱,讓學生聆聽音樂,了解歌詞的內容。第二次教師有感情的演唱,激發學生聽的興趣,加深學生對歌曲的節拍情緒的理解和感受。
在歌曲旋律唱會后,學生自然地就能演唱這首歌曲,知識技能的掌握滲透在歌曲學唱之中。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短時高效的學會歌曲。
為了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智,在學會歌曲以后,我設計了舞蹈創編這個教學環節。舞蹈創編就是學生對音樂的再度創作,是發揮學生想象力和思維潛能的學習領域,是學生積累音樂創作經驗和發掘創造思維能力的過程和手段,對于培養具有實踐能力的創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讓學生的身心、肢體與音樂密切結合,讓學生在創編合作中體驗快樂,表現快樂。
在教學中,有不足之處請各位老師和同行提出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音樂說課稿 篇5
尊敬的評委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x號選手。我說課的課題是《雪絨花》。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教學方法與學法指導、教具準備、板書設計、教學過程這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
我將從說教材地位與作用、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三個方面進行。 首先,教材的地位與作用:本課是人音版七年級第十四冊用書中第六單元的內容,知識結構相對獨立。
1、《雪絨花》是美國電影《音樂之聲》中的一首插曲,隨著電影的熱播,它逐漸成為全世界人民喜愛的歌曲之一。
2、歌曲為四三拍,中速,帶再現的單二部曲式結構。格調優美恬靜,歌曲沒有太大的起伏,通過對雪絨花的贊美,抒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寄托了主人公對親人對家鄉的思念和祝福。
其次,教學目標。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當代中學生自身發展的特點本著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因材施教的原則,我設計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讓學生正確掌握節奏、完整演唱《雪絨花》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教學過程,引導學生思考插曲音樂對電影的作用。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對電影題材音樂產生及熱愛祖國的情感。
最后,把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設為:
1、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設置為有感情的演唱《雪絨花》(理由是:初中階段是個人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培養學生對歌曲情緒的把握及情感的體驗對學生身心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因此我把引導學生了解和正確把握歌曲情感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2、教學難點:八分休止符節奏地掌握。(理由是:當今社會提倡學生個性發展,
發散思維創舞蹈編動作是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是學生參與到音樂中來以此加強他們對三拍子音樂的理解,可拓展空間很大,提倡學生踐行這一原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故將此作為難點。 )
二、說學情
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及試唱的能力,獨立自主的觀念增強,所以在我的課堂上我將培養他們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的意識,讓學生逐步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另外七年級的學生正處于變聲期要提醒他們保護自己的嗓子。在實習過程中我發現初中生喜歡流行音樂不喜歡課本上的音樂,因此在課上要著重注意引導學生產生興趣。
三、說教學方法與學法指導
教學方法:
本節課的教學主要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輔之以傳統教學方法。通過設置情境、教具展示、視頻導入等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為了突出重點、攻克難點,順利達成教學目標,依據新的課程理念、素質教育的要求與學生的實際情況,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 情境教學法:
設置情境,并且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實現直觀教學、興趣教學,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
2、講授式教學法
通過講授式教學,讓學生比較清晰的了解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及難點,對歌曲有一個全面且徹底的把握。使教學活動有計劃有目的的進行。
3、討論式教學法
圍繞重點難點,讓學生討論,以深化認識,更新觀念,提高能力。
學法指導:
依據學生實際與教材內容,我將指導學生采用以下方法學習:
1、自我發現學習法。啟發學生通過水果分割類推節奏的規律。
2、現身體驗學習法。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參與各種課堂活動通過切身體驗掌握節奏規律。
3、合作探究學習法:通過同學們合作探究,充分發揮集體智慧,培養學生合作
意識,讓學生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成長。
四、說教學過程
為有效的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方法,并使之與學法有機結合,較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實現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一)實物導入,激發興趣(二)聆聽全曲,感受旋律(三)新課探究,參與實踐(四)知識拓展,回顧全曲
在開始教學前我將學生的作為設計成圓形,學生是圓周而我是圓的圓心,這樣有利于我和同學們之間進行眼神的互動及情感的交流。
(一)實物導入,激發興趣
1、通過播放《音樂之聲》中的一段插曲《雪絨花》。以此勾起學生對《音樂之聲》電影的回憶。溫馨的場景、熟悉的旋律,同學們一定會被上校對孩子們博大而深情的愛而感動。這大大激發他們學習《雪絨花》的強烈興趣。
2、接著我通過蘋果的排列、分割與組合來講述今天的教學難點八分休止符的掌握。我是這樣教的:首先,把三個蘋果排列整齊讓同學們跟著老師拍手示意節拍“噠噠噠”引出四三拍的節奏型。然后,把前面兩個蘋果平均切成四半,讓同學們思考怎樣拍手示意節拍“噠噠噠噠噠”由此引出八分音符的節奏。最后,把其中兩半蘋果抽出讓同學們再次思考節拍“噠空空噠噠”引出八分休止符的節奏。
(設計理由):采用情境教學法與實物演示教學法,利用視頻導入和水果分割直觀的講述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雪絨花》的興趣,讓他們能夠盡快的把注意力從課外轉回到課堂。
(二)聆聽全曲,感受旋律
對于第二板塊的'學習我會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使他們在聆聽歌曲的時候能夠最大限度的集中注意力,兩遍音樂的播放也讓學生初步的把握歌曲旋律。為后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三)新課探究,參與實踐
學唱歌曲是本節課的重點所在,對于這一部分的學習我將采用教師示范、自身體驗、媒體演示等多種教學策略以達到把握重點攻克難點的教學目標。
環節一:學唱歌曲
本課歌曲的教學共有 “節奏”和“旋律”兩部分重要內容組成,對于“三拍子節奏”的教學我是這樣設計的:
首先,通過一組動作“跑走走”的展示,讓學生深刻體會三拍子的律動特點及強弱關系,然后設計一組小律動“拍手——拍肩——拍肩”,讓學生根據律動讀歌詞。律動是一種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音樂之中的審美體驗活動,通過律動培養與發展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能力。
其次,對于旋律部分的學習,我將采用以下幾個步奏,讓學生輕聲視簡譜演唱課件出示的歌曲旋律;然后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通過小組討論、組員互評、自評等教學策略使學生初步掌握歌曲旋律。最后我在用鋼琴伴奏把同學們唱的不準的音糾正過來。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交流與合作來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及自學能力。
這是學生已經熟悉了歌詞和節奏,對旋律也有了整體的把握,我設計了“學生跟唱—師生輪唱—分組輪唱”這幾個活動環節,使學生循序漸進的完整演唱《雪絨花》。
我的設計意圖是:這是本課的重點內容。先讓學生學習律動感受三拍子節奏的魅力,然后再通過自主視唱、合作交流使學生更深刻的掌握歌曲旋律。鋼琴的完整演奏表現歌曲的美感,豐富了審美體驗。讓學生在聽、讀、唱、動等情感體驗活動中感受音樂、欣賞音樂和表現音樂。
環節二:情感表達
對于情感的把握我采用創設情境的方法啟發學生感受主人公演唱歌曲表達的感情色彩。首先,我會播放一段視頻在播放視頻之前我會提出一個問題“請同學們比較一下主人公上校在第二次演唱雪絨花的時候表達了什么不同的情感?”非常明顯,上校在第二次演唱雪絨花的時候面臨著離開家鄉離開祖國的悲痛時刻。同學們很容易的感受歌曲表達的悲傷。
接下來我會利用朗讀法來再次激起同學們的情緒,“請同學們跟著老師把上校在唱歌之前對臺下人們說的一段話有感情朗讀一遍!”
奧地利的同胞們,也需要很久,我再也不會見到你們,現在我想為你們唱一首歌一首愛之歌,但愿我們都不要讓這份愛熄滅!(放音樂)隨著旋律的流淌我會這樣對同學們說,同學們這份感情永遠也不會消逝,就像是時時刻刻開放在人們心中的雪絨花他永遠開在熱愛祖國人們的心中。
此時此刻同學們的情緒已經被我調動起來了,我用鋼琴前奏把他們帶入意境讓同學們再次有感情的演唱《雪絨花》。
(四)知識拓展,回顧全曲
在教學的尾聲我采用分組討論的形式讓同學們思考插曲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啟發學生關注電影音樂,關注生活,熱愛音樂,享受音樂。
設計意圖:這是本課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拓展。通過課堂上分組討論的活動,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語言組織的能力。
(五)說課后作業
課上的時間是短暫的但是不能讓同學們對電影題材音樂的喜愛戛然而止,為此我布置了課后作業1、背唱《雪絨花》2、欣賞《音樂之聲》中的其他插曲。
(六)說板書設計
精心設計的板書,是教學注意內容的系統再現。不僅能使學生一目了然的了解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同學們課下復習的重要手段。以上是我的板書設計。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
【音樂說課稿】相關文章:
音樂說課稿01-26
中班音樂說課稿03-28
小學音樂說課稿06-10
音樂說課稿范文11-11
音樂小屋說課稿12-19
音樂說課稿范文08-03
【優選】音樂說課稿01-30
音樂說課稿(薦)06-14
(經典)小學音樂說課稿06-17
大班音樂說課稿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