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教師走近三月教育隨筆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寫過隨筆嗎?隨筆通常作者通過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的一種文體。想看看大家都在寫什么樣的隨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教師走近三月教育隨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教師走近三月教育隨筆1
要想講出一節讓自己滿意的課,真不容易;回憶講一節課的過程,收獲真大,這就是我講完《觀潮》這節課后的最真實的感受。就這節課而言有成功之處,也存在著許多不足。
我講的是《觀潮》的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中學生已對本文有了初步的感知,所以我從匯報收獲導入,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在課前我充分的了解了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教學要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之上進行教學。學生在匯報收獲時從不同角度進行,既了解了學生的知識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在設計本節課時我想突現出以讀促悟、以悟促讀的理念。《新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地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在這節課中我和學生共同營建了積極的情感交互過程,學生在自己喜歡的環境中去體驗、感悟。為了達到以讀促悟的目的,我安排的每一次讀都是由目的的。快速瀏覽的目的是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找出感受最深的部分;讀第四自然段,便讀邊體會自己的感受;品讀、評讀是為了讓學生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看完錄像后再讀是對悟的.提高,同時由讀升華到背誦。為了達到以悟促讀的目的,我分層次激發學生進行感悟。聽潮水的聲音,邊聽邊想象畫面,有所感悟后再讀第四自然段;讀中有感悟后再品讀、評讀;看錄像后再讀,努力實現度的不同層次的提高。師生在入情——悟情——激情的過程中提高。學生沒有停留在悟出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上,而且悟出了作者抓形態、聲音變化的特點的寫作方法以及安從遠到近的寫作順序。由此我想到了“感悟感之于外,悟之于心。”對語文教學來說,感悟就是讓學生用自己的感官和心靈去接觸言語對象,用自己的思想感情去體驗言語作品,去發現和認識言語作品的深層含義,并將這種感受沉淀下來形成語文能力,語文素養的提高就可以實現了。俄國作家果戈里曾說:“像樣的朗讀一篇作品……需要同作者分享那充滿他心靈的崇高的感受;需要用整個心靈去感受它的每一個字。同時在朗讀的聲音里聽得出一種真實的內心激動。”讀的過程便是了解和欣賞的過程,引導學生用整個心靈去感受,和作者真誠的對話,從而感知語言之精妙,洞察語言之精髓,把握語言之理趣,達到“其言皆若處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同化境界。這樣學生的語文素養一定能提高。在課上學生想把自己悟出的東西表現出來:讀、畫、寫詩、說對聯……都能體現出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一個教師的教學魅力與教學機智非一日之功,我需要努力的探索。課上趙仲堯的一句“老師,我想再看一遍錄像!”使我有一點不知所措。現在想想,把握好這一機會(如果你能把自己的感受充分的讀出來,老師滿足你;其他人想看嗎?),不僅會滿足學生的需求,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而且會調動起學生的興趣,解決本課的難點。另外,學生感悟很到位,但是教師指導朗讀沒有跟上去,學生悟出的東西沒有淋漓盡致的表達出來。這一點,與我平時教學中指導學生間的評讀不到位有很大關系。至于第三自然段應不應該講,我本意是看學生的需求,不想過分的把學生引入第三自然段,雖然聽者覺得缺乏完整性,學生卻沒有同感,為了使學生的感知更完整,尊重學生的想法在第三課時安排學生賽讀全文、展示作品。
我快樂,因為有同事和領導的幫助;我快樂,因為我在成長進步;我快樂,因為我有更高的追求!
小學教師走近三月教育隨筆2
小學數學教學隨筆數學資料走進學生生活,讓學生感悟數學的價值。由于傳統的數學教學過分注重機械的技能訓練與抽象的邏輯推理,而忽視與生活實際的聯系,以致于使許多學生對數學產生了枯燥無用、神秘難懂的印象,從而喪失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為此,我們務必摒棄過去“斬頭去尾燒中段”的做法,力求做到數學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讓學生感悟和體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生活中處處要用到數學,務必認真學好數學。
(一)尋求知識背景激起學生內需
小學數學中的許多概念、算理、法則等都可透過追根尋源找到其知識背景,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把數學知識向前延伸,尋求它的源頭,讓學生明白數學知識從何處產生,為什么會產生。在此基礎上再來教學新知,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內在的學習動力。
(二)利用生活原型幫忙學生建構
眾所周知,數學學科的抽象性與小學生以形象思維占優勢的'心理特征之間的矛盾,是造成許多學生被動學習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實,多抽象的數學知識,只要教師善于從學生生活中尋找并合理利用它的“原型”進行教學,就能變抽象為形象,學生的學習也就能變被動為主動,變怕學為樂學。
(三)用于現實生活領略數學風采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不僅僅要讓學生了解知識從哪里來,更要讓學生明白往何處去,并能靈活運用這些知識順利地解決“怎樣去”的問題,這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和歸宿。
小學教師走近三月教育隨筆3
學校無小事,處處有教育。一個簡單的道理,看似平凡的話,但卻意味無窮。
的確是這樣,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學生,因此在教學中我處處留心,爭取做好榜樣的力量。可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事與愿違。只考慮了自身的問題,卻忽略了學生是不是愿意和你這個“榜樣”_攏。
我的班級中有這樣一個學生,他是個男生,腦袋聰明的很,脾氣也怪的很。上課時他能積極發言,動腦思考,往往一些難理解的'問題,他總最先明白。可卻有著至命的弱點,不愛寫作業,無論是家庭作業,還是課堂作業,一概不寫。看的緊點或許能跟上,只要稍一疏忽他更要逃過“此劫”。為了讓他改掉這個毛病,我采取了很多方法,軟硬皆施,恩威并用,可還是不湊效。
很苦惱,努力做到處處留心,想辦法讓這個問題學生變好,可卻發現他不愿和你_攏,為什么呢?
我試著讓他的同桌來幫助他,注意他平時都在干些什么,經了解發現,他不但不愛寫作業,就連練習本為、作業本都亂糟糟的,常常不知作業寫在了哪個本上,作文草稿本也可用生字本代替,今天用的練習本明天就不易而飛了。還有一個很大的毛病“撒謊”。拿以前寫過湊數當新的作業。
讓他知道完不成家庭作業有多么的不應該,還是......就在我猶豫時,在他不完成的事情上,我沒給任何回應。當第二天我問他:“你為什么又沒寫作業?”他卻掉下了“寶貴”的眼淚。嗯?......我心中有許多問號,他說:媽媽去加班了,沒給他聽寫生字,讓他自己寫。我說:“那你以后就自己管自己吧!也沒批評他。
從那以后,雖然也有沒完成作業的情況,但他不再不以為然,而是感覺有些愧疚。也會為這次聽寫比上次少錯了幾個字而高興了。或許這樣的問題學生需要點“寬容”,不要對他要求太高吧!
學校無小事處處有教育。看來我對它的理解還不夠,教育并不一定就是充滿哲理的優美語言,蘊含道理的語言行為。有時可能是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寬容一點的心。事無大小,教法無形。
【小學教師走近三月教育隨筆】相關文章:
小學教師教育隨筆07-18
小學教師教育隨筆【精選】07-18
小學教師教育隨筆11-17
小學教師教育的隨筆08-24
小學教師教育隨筆(精選)07-19
小學教師的教育隨筆04-06
(優選)小學教師教育隨筆07-18
【薦】小學教師教育隨筆07-27
小學教師教育隨筆【熱】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