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漢字教育攸關文化傳承發展》閱讀答案
現如今,許多人都需要跟閱讀答案打交道,閱讀答案有助于我們領會解題思路,掌握答題技巧。大家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是規范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漢字教育攸關文化傳承發展》閱讀答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漢字教育攸關文化傳承發展
王殿卿
文字是文明發展的載體,記錄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發展進程與經驗教訓。古人說,欲滅其國者,必先滅其史。同樣,如果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發展的根基也就動搖了。漢字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代代相傳并不斷繁榮發展的根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應將漢字教育作為凝神聚力、鑄魂固本的戰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來,在日本“脫亞入歐”的影響丁,中國一些知識分子對中華文化的根基——漢字提出了疑問。“漢字落后”論者提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觀點,認為漢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漢字難學”論者主張漢字“拼音化”與“簡化”;“兒童識字有害”論者主張放棄漢字教育。這些論調在近幾十年雖日漸式微,但仍有一定市場。比如,20世紀80年代,有人就認為“計算機是漢字的掘墓人”,“漢字行將就木”。
當前,漢字教育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外語教育的挑戰。現在,英語是學生的必修課,學習英語在一些人看來可以改變命運。這種價值觀影響,在漢語與英語之間,一些人更重視學習英語,這直接沖擊與削弱了漢字教育。二是面臨信息化的挑戰。隨著信息化的迅猛發展,人們通過敲擊鍵盤輸入漢字的場合越來越多;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備的漢字,現在變成了電腦鍵盤、手機屏幕上字母組合的產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書寫漢字的機會在變少,提筆忘字的時候在增多。從這些角度來說,漢字面臨危機絕是危言聳聽。種種現象表明,對漢字教育面臨的問題我們決不能掉以輕心。
漢字是一種象形文字,具有“形、音、義”三要素。漢字不單單表達概念、內涵、外延等,還給人帶來圖形、聯想、感覺等。與拼音文字相比較,漢字具有鮮明特色和獨特魅力,學習與理解漢字,應遵循漢字自身的規律和。特點。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組成的文字,其教學是用拼音的方法。我國漢字教學引進了這種方法,并將其作為漢字教學的主要方法。這種用拼音文字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漢字教育的理念與實踐有哪些優點和缺點,值得我們深思。
近年來,隨著國人文化自信的提升,為了適應漢字在海外傳播的需要,不少學者開始重新審視漢字教學的方法,合理借鑒我國傳統漢字教學的經驗。有的教學實驗根據“形、音、義”三要素和兒童擅長“形象記憶”的特點,探索“從字形講字義,從生活講漢字”和“因形分類、因類施教”等漢字教學的新理念與新途徑。通過這些方法,一些漢字教育工作者嘗試把每個漢字的文化基因形象生動地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對漢字感興趣、生愛戀、曉邏輯、會思考,甚至實現以字養德。這類教學實驗,對完善漢字教育有積極意義。
加強漢字教育,除了不斷創新漢字教學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升全社會對漢字教育的重視程度.我們要把漢字教育提升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中華民族精神的高度來認識。只有這樣,才能讓古老的漢字在信息時代煥發新的生機,才能把中華文化的優秀基因植根于一代代中國人心中。
(選自《人民日報》20xx年05月04日,有刪改)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清末民初,中國一些知識分子對作為中華文化根基的漢字提出了疑問,其中有人提出了“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觀點。
B.20世紀80年代,仍有人認為“漢字行將就木”,“漢字落后漢字難學”“兒童識字有害”的觀點還有一定市場。
C.在學習英語可以改變命運這種價值觀念影響下,一些人只重視英語的學習,漢字教育受到了直接沖擊和削弱。
D.古人認為漢字形神兼備,今人認為漢字是電腦鍵盤、手機屏幕上字母組合的產物,因而提筆忘字的時候增多。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采用“總一分一總”的結構,站在國家、民族前途和命運的高度論述漢字教育的意義。
B.文章從現象人手,列舉清末以來質疑漢字的種種言論,強調漢字教育的必要性。
C.文章運用對比論證法,將漢字與拼音文字作比較,突出漢字的鮮明特色和獨特魅力。
D.文章圍繞漢字教育問題,多角度進行分析,并具體指出漢字拼音教學法的優缺點。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漢字是“形、音、義”的結合體,它既能表達概念、內涵、外延等,還給人帶來圖形、聯想、感覺等,這是拼音文字所不能相比的。
B.我國漢字教學引進了拼音教學方法,用這種方法來進行漢字教育的理念與實踐有優點也有缺點,不一定符合漢字自身的規律和特點。
C.近年來,根據“形、音、義”三要素和兒童擅長“形象記憶”的特點,形成了“從字形講字義,從生活講漢字”的漢字教學新理念。
D.為了讓學生對漢字感興趣、生愛戀,甚至實現以字養德,一些漢字教育工作者正嘗試把每個漢字的文化基因形象生動地傳授給學生。
參考答案
1、B(A、時間不準確,原文是“清末民初以來”;C、前提不對,文中只是說“學習英語在一些人看來可以改變命運”;D、因果倒置,原文是“隨著信息化的迅猛發展,人們通過敲擊鍵盤輸入漢字的場合越來越多;漢字,現在變成了電腦鍵盤、手機屏幕上字母組合的產物。”)
2、D(文中沒有具體指出漢字拼音教學法的優缺點。)
3、C(并不是“形成了”,文中說“探索”漢字教學的新理念與新途徑。)
【《漢字教育攸關文化傳承發展》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漢字教育攸關文化傳承發展》閱讀答案11-22
《文化傳承的數字化擔當》閱讀答案11-22
《數字時代,傳統文化如何保護傳承》閱讀答案【必備】01-20
《禮俗文化》閱讀答案11-09
“中醫文化”閱讀答案11-21
《文化創新與文化自覺》閱讀答案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