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致青年教師的信》讀書心得體會范文
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么好的心得體會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致青年教師的信》讀書心得體會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致青年教師的信》讀書心得體會范文1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通過閱讀不僅可以讓我們增長知識、汲取-精神營養;還可以打開一扇窗,讓我們領略不同的風景;也可以為我們指點迷津,讓我們在彷徨無助時找到前進的方向……
讀了于潔老師的《致青年教師的信》,我受益匪淺。書中的許多觀點也讓我深受啟發。
一、關于成功
于潔老師寫道:“成功的人往往不是起初看上去很聰明的人,而是走到最后的人。”
大千世界、蕓蕓眾生,成功者又有幾何?那些能在平凡的世界里脫穎而出,驚艷眾人的人都是有些過人之處的。他們大多都是行業的佼佼者,或是在平凡的崗位有突出成就的人。他們雖生而平凡,卻靠著自己的堅持和努力,成就了自己不一樣的人生。
直到我讀到這句話——日積月累的自律,才能成為別人眼中的望塵莫及。作為普通人,你不努力,就只能平庸,只有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改變人生。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你我皆是凡人,平平無奇、普普通通,每天從清晨到日落,幾乎都在重復著昨天的故事。簡簡單單的我們,在平凡的世界里做著平凡的人。
二、努力的'意義
很多時候,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取得成功,可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的道理,我們都懂。當全力以赴去做一件事情,努力到無能為力,即使結局不那么美好,我們依然可以接受。畢竟我們嘗試過了,也就沒有遺憾,這樣的失敗是可以直面的。
那天,看到學校工作群里發布的“師德師風主題教育”活動的通知,起初的我雖說心動了一下,可考慮到我在去年師德案例評選中得了一等獎,今年并沒有打算參加。直到看到領導發的提醒,轉念一想,這個征文活動我不是沒參過嗎?那就試試看,貴在參與,參加了也許選不上,可不參加就一定沒機會。突然就想到了于潔老師的那句話——做最壞的打算,盡最大的努力。于是,我告訴自己不要怕,你只管努力就好。
因為平時堅持寫教育隨筆,又在工作室伙伴的影響下,堅持閱讀,所以積累了不少素材。于是,我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用了四個小時的時間,完成了那篇近三千字的征文。當我關掉電腦的時候,已是深夜。第二天去提交的時候,同事好心提醒我“征文參加的人太多了,你不如改成案例,報的人特別少。”我笑笑“案例評選我參加過了,就是想試試征文,不改了,順其自然吧!”
知道報名的人還挺多,我就沒把此事放在心上,直到看到征文再次被選上的通知。我才明白,這也許就是努力的意義。機會永遠都不會拋棄每一個努力的人,只要你足夠努力,只要你愿意抓住機會。
當然,有的時候,我們努力了,可能還是差了一點點,沒關系,我們起碼積累了經驗,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也算是一次歷練吧!有句話叫做“不以成敗論英雄”,我想只要努力嘗試了,即使沒有成功,也是值得的。
三、只問耕耘,不問收獲
作為班主任,有時候真的會遇到難辦的事情,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學生,有時候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卻收效甚微,甚至當時是好了,事后還會出現反復。
也許你付出了很多努力,終究無法換來學生的改變。但是,你所做的一切學生都看在眼里,只要你的心里想著是為學生好的就只管做,不要太在乎結果。
要知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生的壞習慣不是短時間形成的,出現反復也是正常的。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要做好打持久戰、拉鋸戰的準備。必須反復抓,抓反復,不拋棄、不放棄,你只管努力,其他的交給時間。
正如書中所寫“只問耕耘,不問收獲。耕耘的過程會很漫長,而收獲的時間不知道哪一天會到來,可我知道只要一直堅持著做一些努力,收獲遲早會到來。”
攻堅戰和持久戰在教育中是常態,我們努力去做一件事情,不是為了讓別人看,更不是為了感動誰,只要你認準了的事,那就勇敢地走下去。畢竟播種和收獲本就不是同一個季節。
于潔老師告訴我們:“一個老師真正的成熟,絕不是在學生面前頤指氣使,而是放低姿態,蹲下身子,平等善良,這才是人與人相處的樣子,這才是教育里最美的樣子。”
教育是渡人亦是渡己,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教師也積累了經驗,豐富了閱歷,同時也實現了自我的成長。
教育是一門慢藝術,我們要保持良好的心態,靜待花開。用一顆真心,真誠地面對,堅持著做一些努力,事情總會向好的方向發展。
人生路上能遇見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是多么幸運,難得有良師益友,給我們力量,伴我們成長。自加入雷艷茹名班主任工作室以來,我積極參與共讀共寫活動,與書籍為伴,汲取力量、充實自我,也在各位優秀家人們的影響下,不斷進步、不斷成長。
擷一縷書香,染一程芳華。感恩人生路上最美的遇見,為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伴我一路成長。
《致青年教師的信》讀書心得體會范文2
最近讀了于潔老師的《致青年教師的信》,全書采用書信的形式,記錄了作為“老班”的于潔老師與新手教師的對話。四十四封信講述了四十四個教育中的小故事,其中融合了于潔老師從業數十年的教育智慧和人生感悟。讀完這本書,我仿佛是和于潔老師面對面徹夜長談,感受到了教育的意義。
去年九月,我懷著夢想與激情,開始了自己的教育生涯。經過一個學期的工作,我越來越認識到,要想做好教育工作,光有滿腔熱血是遠遠不夠的,除了要有扎實的學識和教育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教育智慧。在書中,于潔老師列舉了教育中許多常見的例子,給了我們青年教師許多實用的方法和建議,這對剛踏上工作崗位的我來說,猶如雪中送炭。讀著這一個個質樸動人的小故事,我感受到了于潔老師樸實的工作態度,感受到了她對學生的愛心、耐心和恒心。其中,于潔老師的幾個理念,讓我感受頗深。
一、撕掉對學生的標簽
給孩子貼標簽是許多老師、家長都避免不了會犯的錯誤。例如書中的小言語文成績很差,學習習慣不好,作業不做、背書不背、重默不交、上課不聽。遇到這樣的學生,許多老師一開始可能會耐心輔導,但是一段時間后不見起色,便會對他們失去信心,會給他們貼上“語文很差”的標簽,無心也無力再堅持下去了。
給孩子貼上了標簽,這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心理暗示,久而久之,我們也會在心里認定了他就是學不好語文,從此對他的語文方面也沒有了要求,聽之任之。另一方面,學生自己也會認定自己學不好語文,索性破罐子破摔,便不好好學了。這樣一來,惡性循環,那這個學生的語文成績只會越來越差。
然而,學生是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的,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他們,不能放棄每一位學生。撕掉對學生的標簽,用打持久戰的心態去面對。作業不交,那就讓他用課余時間補,直到交上來為止,重默不來,那就親自去請。堅持自己的.原則,不能讓學生覺得只要躲過了老師就萬事大吉了。必須反復抓、抓反復,一旦老師松懈了或者失望了,那就是對學生徹底放棄了。默默耕耘,也許短時間看不到效果,但只要堅持,一定有用。
二、做有效的教育
做有效的教育,總結為一句話就是:少說話,多做事。遇到學生作業不交或者敷衍、偷工減料,把學生找過來批評一頓,再勒令重補,這是我們大部分老師的做法。而于潔老師在這里談到她的做法:提前準備好文具凳子,一下了課就找到他,讓他到辦公室補作業,上課再回去,等下一個課間再來。這樣時間長了,學生便知道老師的習慣和原則,知道自己賴不掉作業,此后就不敢不交作業,否則課間就不能休息。
有的時候我們貌似是在批評學生,實則是在發泄自己對學生的不滿,雖然發泄了情緒,但也浪費了時間,并沒有達到最終目的——讓學生補上作業。同時,一味地批評也會讓學生沒有自信,影響師生關系。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作為老師,我們要放平心態,告訴自己:學生在這個年齡階段,貪玩不愛學習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情。不生氣、不浪費口舌去批評指責,明確自己的最終目的,用行動來告訴他們,該完成的任務必須完成。如果學生有了進步,那么也要對他們有所表揚,讓學生知道,老師對他是有期望的。
三、尋找與學生的知音點
每個班級里,都會有那么幾個學習困難戶,不交作業、不背書,而我們老師每天與他們說的最多的話題,就是催作業、催背書等等。說的多了,老師對學生不滿,學生對老師也有抵觸情緒。師生之間交流的話題若是僅限于催作業等學習方面的內容,難免會相看兩厭。這個時候,我們不妨從別的方面入手,拉進師生之間的距離。
書中的小青因為發現了和老師共同的愛好——“龍珠”,漸漸開始交作業;原先對學習漫不經心的小季,因為和老師擁有一個共同的秘密,開始努力學習。這種共同的愛好、秘密使師生之間成為知音,而知音之間是不會惡語相向的。從此,他們會互相包容,和顏悅色。老師對學生溫柔相待,學生也不好意思一直不交作業了。
我們在工作中,要學會發現或者創造與學生之間的知音點,拉近距離,促進學生發展。
“默默耕耘便是了。”這是于潔老師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學生是處在發展過程中的人,而發展并非一蹴而就,我們不能指望短期的努力就能看到明顯的效果。有時候,我們在學生身上付出的努力要等到很久很久之后才會看到結果。我們要做的,就是默默耕耘,播下的種子總有一天會開出絢爛的花朵!
《致青年教師的信》讀書心得體會范文3
今年是我從事教師工作的第六個年頭,擔任了五年班主任,但我時常感覺自己就像一個初出茅廬的小老師,時而焦慮又暴躁、時而平和又樂觀,做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習慣性地想放棄。其實我身邊其實有很多榜樣,堅持了近30年班主任的年級組長楊老師,20多年工作一直認真細致的數學李老師,等等。我非常佩服他們的堅持,如果二三十年后我能像他們一樣仍然堅持做班主任、堅持認真細致的工作,一定會為自己感到自豪的。
今天閱讀完于潔老師的這本《致青年老師的信》,最后的篇章中有這樣一句話“世上無難事,最難是堅持”,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做一件事確實很難,唯有始終保持良好的心態,用最真實的自己去面對工作、對待學生,因為真實的東西最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一句話的觀后感就是“只問初心,放手去做,無問西東”。下面是讓我比較有感觸的細節,與大家分享。
一、教育是一場攻堅戰和持久戰
攻堅戰和持久戰是教育的常態。對于一個學習習慣和學習成績相對落后的學生而言,反反復復是很正常的,教師要有極大的耐心。有些學生我們可能永遠要不到他的好成績,但是我們可以稍微改變一點點他的精神狀態。教育其實也是蠻有趣的,我們永遠無法預測一個學生的未來。你以為他現在不可救藥,也許有一天他很神氣地站在你面前說他現在的成就;你以為他必定前途無量,也許有一天他因為種種原因而棄世。
教育的艱難之處在于,你想要在短短的三年內讓每一個學生呈現出全面發展、三好學生的樣子。
在我看來,教育本就是一件難事,但在有些老師的眼里那就是難上加難,總想讓學生按照我們的意志和想法去成長,總想在一個月、一學期或是兩年三年的時間把學生培養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可人在世間不只有讀書和考試,不擅長讀書,但也許有更擅長的地方。這讓我想到班里有個學生小A,他上課經常昏昏欲睡、多個學科作業不按時完成,我一度無可奈何又怒其不爭,這段時間我也時常反省,難道這個孩子真的一無是處嗎?他只是不擅長學習,他愿意幫助老師和同學,他也會說出一些讓老師暖心的話語,他是善良的。作為老師,我應該看到他的閃光點,放大他的優點,持續地去關心和引導,不應該過分苛求學生,不要異想天開地要求學生早晨犯了錯誤,中午被教育后晚上他就能變一個人。
二、遇上教師職業倦怠怎么辦
于潔老師說:“永遠不要覺得學生是你的麻煩,他們是與你同行一段人生路的人。”師生關系其實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成年人與少年的關系,要把學生放在與教師平等的位置。但原則性是必須有的,彈性也是有的。轉變自身觀念是極其必要的,我一度很愧疚,是對我上屆的學生,跟他們缺少發自內心的`交流,沒有站在學生的立場去考慮很多事情,總想以一個成年人的思維來要求他們。“對教育對學生永遠保持一顆好奇心,是教師避免職業倦怠的好方法。”這一年,我也在不斷反思過去并加以訂正,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在于自身的心態,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職業倦怠感。
從這個寒假的閱讀和調整中,我能明白生活和工作中“有很多事情、很多感受,是無法訴說的,任何言語都無法安慰,因為事是自己的事,感受是自己的感受,這世界上,除非你真的同樣經歷,否則真的沒有感同身受。”當自己經歷某些事情、感受到某種病痛,朋友可以安慰勸解,但他們并不能替你承受。所以,從自身尋找一些解決方案吧,比如把心理的負擔放一放,身體的疲憊不會一下子消失、倦怠感也不會轉瞬即逝,但還是應該把內心置于陽光之下,熱情而又積極向上。“當面對陽光,發現職業的幸福感時,職業倦怠感并沒有消失,它藏到了你的身后;當你背對陽光時,你便清晰地看到它高高大大出現在你面前。人生短短幾十年,不要給自己留下什么遺憾。想笑就笑,想哭就哭。不要壓抑自己。人生的苦悶有二:一是欲望沒有得到滿足,二是欲望得到了滿足。”
三、教育就是度人度己
“用積極的態度去做事,但也做好了最壞的思想準備,能承擔最糟糕的結局,比如辛苦耕耘最后顆粒無收”。教育就是度人和度己:努力地去幫助學生,這是度人。不苛求自己能夠改變所有的學生,只是去盡力而為直到我無力再為,然后我釋然,放過了自己。這是度己。我現在能有一種度人的心態,就是要盡我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學生取得優異成績,幫助學生逐漸樹立起正確的價值取向,而度己實在是欠缺,即使自己盡力了卻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我是很難釋然,慢慢轉變心態吧。這種心態如果能轉變,自身的職業倦怠感也會得到巨大的緩解。
一直要學習、一直在路上,成功有成功的辦法,失敗有失敗的經驗,凡事都去試一試,才知道哪個最得心應手。
《致青年教師的信》讀書心得體會范文4
今年我第一次擔任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在平時的上課中,課堂紀律的管理便成為了一件著實令我頭疼的事情。對于課堂上幾個調皮的學生,有時真有種不知該如何下手的感覺,以至于雜亂的課堂有時會影響到我正常教學的進行。于是我開始思考如何去改變現狀。我不斷嘗試不同的教育方法,也積極主動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正在此時,一位教師給我推薦了一本書——《致青年教師的信》。
初讀這本書是在今年9月,時間雖短,但是卻給我的人生道路很大的指引。這本書展示了于潔老師“腳踏實地”的教育思想和教學藝術。書中通過一個個教育故事的講述寫出于老師真切的教學思想,讀過之后真的是受益匪淺。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要做有效的教育》這一章。“教師要說就說有效的話,要做就做有效的事”。很多時候,作業、課堂、任務不是“吼”出來的,而是通過教師的耐心引導去“做”出來的,“說”永遠比“做”更重要。
面對一年級課堂紀律管理的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逐步摸索,我發現對于課堂上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無論是批評還是勸誠都無濟于事,如何讓他們安靜下來而且愛上學習,成為我主要思考的問題。之后課堂上的一件小事,讓我改變了以往“河東獅吼”的管理方法。
我們班有一個小孩寫作業特別的拖沓,作業本保管也很容易弄混亂,甚至語文、數學混合交。為了讓他改正這個習慣,每次只要出錯,我一定會嚴肅“吼”他,但是我發現根本沒有一點用。看過于潔老師《致青年教師的信》中“要做有效的教育”之后,我也及時反思,進行了“有效的.教育”。當孩子再出現作業本混交的情況,我會當天讓他拿出正確的本,利用課間、餐前等零碎時間讓孩子進行補寫。經過一周的時間,孩子確實是有變化的,這個壞習慣正在慢慢的消失。有的時候真的是“做”比“說”更重要。“吼”孩子一百遍可能也比不上一次踏踏實實“坐下”的改正。所以,不要做無用功,教育要做有用功,你堅持到底就是你勝利!
于老師指出“教師身上戾氣變重,那么整個社會就毋庸多言了,畢竟教師是知識分子,是文雅之一,是整個社會階層中道德修養相對很高的人。傳道授業解惑,為人師表是教師該有的樣子”。
在教育中,批評指責當然可以,但如果這樣的方式成為教育的常態,成為教育的唯一姿態,那就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用行動讓每個花朵綻放才是更有效的教育方式。
我們要看到學生的閃光點,用行動幫助學生克服困難,讓每個孩子努力發光!
【《致青年教師的信》讀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致青年教師心得體會07-26
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體會09-11
《致青年教師》讀書筆記(通用19篇)11-29
《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07-04
《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范文03-30
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精選25篇)06-26
《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15篇08-30
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精選20篇)02-25
《致加西亞的信》心得體會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