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国产视频,男女啪啪18禁无遮挡激烈,久草热8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下载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學設計

            時間:2024-12-09 09:24:30 林強 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學設計(通用10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學設計(通用10篇)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學設計 1

              古詩簡析: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首句于景中見情,次句便直敘其事。后兩句抒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風飄到龍標。這兩句詩所表現(xiàn)的意味,有三層意思,一是說自己心中充滿了愁思,無可告訴,無人理解,只有將這種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說惟有明月分照兩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見她;三是說,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將愁心寄與,別無它法。

              教學目標

              1.學習《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了解詩人在揚州聽到王昌齡貶官的不幸消息,便題詩抒懷,寫了這一首充滿同情和關切的詩篇,遙寄給遠方的友人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3.能根據(jù)注釋,初步理解詩句的意思。

              4.通過品悟、誦讀,了解內容,體會古詩描述的意境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學習《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1.讀題,介紹背景,解題。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李白從天寶三年離京漫游,此時正在揚州,聽到這個不幸的消息,便題詩抒懷,遙寄給遠方的友人。王昌齡:唐代詩人,天寶年間被貶為龍標縣尉。左遷:貶謫,降職。龍標:唐代縣名,在今湖南黔陽縣,唐時這里還是非常荒遠的地方。

              2.初讀課文,讀準讀通詩句。

              (1)師范讀,學生評一評。

              (2)學生練讀,互評。

              (3)比一比,看誰讀得好。

              3.精讀課文理解古詩

              分組合作學習古詩,學生可以運用已有的方法,把你的理解、感受、問題與小組交流。解決不了的可動筆記一記,以便在班上交流解決。

              4.品讀悟詩情。

              針對學生的疑問,引導學生悟情。

              (1)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楊花落盡了,子規(guī)鳥兒不住地在啼叫,聽說你遭貶了,被貶到龍標去,一路上要經(jīng)過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2)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讓我把為你而憂愁的心托付給天上的明月吧,伴隨著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5.回讀全詩,感受意境。

              拓展延伸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中也有目送友人乘舟而去的`情形:“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李白站在高高的黃鶴樓上,遠眺孤舟,寫的是遠景。而王維捕捉的是船夫蕩槳的細節(jié),寫的是近景。同樣寫送行,李白之瀟灑與王維之細膩,可見一斑。

              附:賞析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這首詩是李白聽到好朋友王昌齡被貶龍標縣尉的消息之后所作。王昌齡,字少伯,開元十五年進士,開元二十二年,又考中宏詞科,由原來的汜水縣尉升至校書郎,但是,由于仕途坎坷,開元二十八年獲罪被貶為江寧丞,而后,上司又因他不拘細節(jié),并以此為罪名,降他為龍標縣尉。當時,李白正隱居安陸,壯志未酬,雄才未得以施展,心中充滿不快之氣,又逢朋友連連遭貶,對朋友的無限關懷和思念之情便油然而生,因而作此詩,表達自己對王昌齡遭貶的深切哀愁。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學設計 2

              一、導入

              古人常常將月融入筆端。或望月懷遠,或借月抒懷,或遙寄相思……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感受一下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筆下的明月寄托了怎樣的情懷。

              二、作者及寫作背景介紹

              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先世在隋末因罪徙居中亞碎葉,李白便出生于那里。5歲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省江油縣)的青蓮鄉(xiāng),因以自號青蓮居士。早年讀書學劍,游覽名勝,寫過許多才華橫溢的詩篇。25歲時,出蜀漫游。42歲時,因吳筠推薦,被唐玄宗召入京都,供奉翰林。因蔑視權貴,放誕不羈,不到二年離開了長安,從此過著長期漫游的生活。“安史之亂”時,李白曾參與永王幕府,但被唐肅宗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今貴州省桐梓縣一帶)。他走到四川奉節(jié)時,得到赦免。最后他病死在安徽當涂(今安徽省當涂縣),終年62歲。李白與杜甫齊名(比杜甫稍長),世稱“李杜”。他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在他的詩中浪漫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手法達到了高度的統(tǒng)一。他的詩歌繼承了我國古代詩歌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善于向樂府學習,形成了他獨特的浪漫主義風格。他的詩歌具有豪邁奔放、想象豐富、色彩絢麗等特點,對后代詩歌的影響很大。

              王昌齡是李白的好朋友。開元27年,貶放嶺南,天寶7年,再貶為龍標(今湖南洪江西)尉。李白在楊花落盡、杜鵑聲聲的時節(jié),驚悉好友被貶湖南龍標,龍標在當時還很荒涼,詩人十分擔憂,并深感不平和悲傷,于是寫下了這首詩贈給他。

              三、朗讀詩歌

              1、聽范讀,仿讀。

              2、指讀,指導朗讀。

              3、全班齊讀。

              四、翻譯詩歌

              1、解釋標題:

              聞:聽說

              左遷:遷,調動官職,一般是升官;古人以右為尊,左遷就是降職

              寄:寄托,托付

              2、結合注釋,試譯詩句。

              3、交流難點,翻譯全詩。

              參考:

              楊花落盡了子規(guī)鳥兒哀啼,聽說去龍標還要逾過五溪。

              我把這顆愁心寄托給明月,隨君好友你一直到夜郎西。

              五、詩歌賞析

              1、從表達方式上看,這是一首什么詩?

              明確:寫景抒情的詩。

              2、作者寫了哪些景物?

              明確:楊花,子規(guī)

              3、這兩種景物有什么作用?

              明確:

              (1)點明時令:暮春時節(jié)

              (2)渲染氣氛:蕭瑟、凄楚的氣氛

              楊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體現(xiàn)出飄零孤寂之感。

              子規(guī):又叫杜鵑、杜宇、催歸。它總是朝著北方鳴叫,六、七月嗚叫聲更甚,晝夜不止,發(fā)出的聲音極其哀切。所以叫杜鵑啼歸。

              (3)烘托心情:表現(xiàn)出詩人的離愁別恨,與友人分離的痛苦。

              4、從這句景物描寫中可以體會到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對友人離別的痛苦。

              5、“聞道”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明確:對友人的深切同情。

              6、“過五溪”表明了友人怎樣的處境?這表明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明確:遷謫之偏遠;道路之艱難;表明了詩人與友人分離的.痛苦,對友人的前途和命運的關心和擔憂之情。

              7、第三句的“愁心”是什么意思?作者因何而“愁”?

              明確:“愁心”即對朋友遠行偏遠蠻荒之地的牽掛之心,是對朋友自身遭遇的同情之心。作者因友人無端被貶而愁,為友人的前途命運而愁。

              8、詩人為什么要把“愁心”寄與明月?

              明確:月的意象。

              (1)月形——團圓。

              (2)夜靜月明,容易引起遐想;

              (3)明月升起,千里可共。

              (4)明月皎潔,它象征了親情友情的純潔。

              明月能讓人產(chǎn)生思鄉(xiāng),懷舊,念遠之情。

              9、明月與風本來是沒有情感的,作者把明月和輕風人格化了,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體現(xiàn)作者對友人同情和關懷,還表現(xiàn)出兩人的友誼如明月般純潔光明,也寓兩人的友誼就如明月長在一般會長存。

              表現(xiàn)出了對友人的深切關懷和思念。

              六、主旨歸納

              明確:詩人通過對暮春時節(jié)特定景物的描寫,表達了對友人的深切同情和關懷。

              板書設計: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漂泊不定

              子規(guī)——不如歸去

              明月、輕風——寄送愁心:抒情——關懷、思念

              惜緣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學設計 3

              一、教學目標:

              1、把握詩歌形象,體會詩人精神。

              2、理解文化內涵,把握詩歌情感。

              二、教學過程:

              1、導入:

              這是一首表達對友人思念之情的詩歌,也是李白的名篇。可我們乍一讀來,似乎詩句沒有什么出奇之處,那么這首詩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別人呢?在這首詩的學習中,我們就要了解,看似平淡的詩句背后豐厚的內涵。

              2、探究內涵,把握情感

              這首詩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抒情,那么前兩句寫景的作用是什么?(學生依據(jù)注釋,先簡單說一下詩句的含義:在柳絮飛盡的時候,布谷鳥啼叫,聽說龍標要經(jīng)過五溪。點明了季節(jié)及寫詩的緣由)

              我們讀這前兩句,似乎沒有讀出什么情感,那么大家收集的有關詩句中三個詞語的內涵有什么?(學生講述自己查找的內容,老師指出關鍵條目)

              楊花:

              風里楊花:風中的楊花飄忽不定。比喻事情或事物變化無定準。

              此時的楊花是誰的象征?(王昌齡)

              同時,詩人們也紛紛以楊花來表現(xiàn)春天,當楊花落盡時,也代表著一年中最美好的春天就要消失,最繁華的春景也要散盡。例如,蘇軾《水龍吟》“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子規(guī):

              傳說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鳴,聲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恐鵜鴃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離騷》)

              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蜀道難》)

              因此,子規(guī)的.啼叫增添的是對飛逝時間的感傷,聽到它的啼叫讓人倍感凄涼。

              五溪

              東漢大將馬援曾率兵與湖南一帶的少數(shù)民族作戰(zhàn),結果在五溪之間遇到了瘴氣(傳說中荒涼地帶有毒的氣體,人畜遇之皆死)。士兵們紛紛病倒,馬援當時年齡已經(jīng)很大,最后也病死于軍中。他還寫下了一首詩:“滔滔武溪一何深!鳥飛不度,獸不敢臨。嗟哉武溪多毒淫!”(馬援《五溪深行》)

              可見,五溪是一個極其荒僻,極其令人恐懼的地方。并且,這里是王昌齡之行的終點嗎?(不是,“過”說明只是經(jīng)過,王昌齡的歸程還不知在哪里)

              了解這些之后,大家再來讀詩句,你能夠感受到詩句中還包含了哪些情感?(在繁華散盡的時節(jié),漂泊無依的友人,難以預料的前途,都籠罩在無限的悲涼之中)

              3、緊扣意象,把握精神。

              但是,在這樣悲傷的時刻,有什么與王昌齡相伴?(明月)為什么要選擇明月呢?

              補充詩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xiāng)心五處同。(白居易)

              張九齡是嶺南人,長期在長安為相,相像家鄉(xiāng)海上明月初生,雖然自己與之相離萬水千山但可以一起共看明月。白居易當時身處于戰(zhàn)亂之中,雖然與兄弟姐妹分居五處,但也可以共看明月。

              無論天涯海角,都能看到什么?(明月)

              而這輪明月上還寄托了什么?(詩人的那份思念之心)

              這份思念會與王昌齡相伴到何時?(“夜郎西”,就是王昌齡所赴之處,也同樣是荒僻之地。也就是說,無論王昌齡走到天涯海角,詩人的這份思念都不會離他而去)

              總結:王昌齡在一個悲涼的季節(jié)離去,踏上未知的前程,但李白的這份永不離棄的情誼,會給他帶來什么?(讓他感受到溫暖與希望)

              同時,李白的詩歌雖然是寫離別之意的,但依然延續(xù)了他的風格,那就是極為廣闊的胸襟、視野。從五溪到夜郎西,李白將之納入詩中,并以明月將遠隔萬里的兩人聯(lián)成一體,本身就有著極為廣闊的視野。

              4、比較閱讀:

              這首詩還有兩個版本,一個版本是首句為“揚州花盡子規(guī)啼”,大家覺得與“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相比,哪個更好?(“楊花落盡”,更能體現(xiàn)出這個特殊季節(jié)中的悲涼感,有繁華落盡之意)

              一個版本末句是“隨軍直到夜郎西”,大家覺得,與“隨君直到夜郎西”相比,哪個更好?(“隨君”,更能突出詩人與王昌齡之間的情誼)

              三、教后記:

              在教學中,朗讀自然非常重要,我還是讓學生注重把語調的變化與情感聯(lián)系。不過,在這首詩中我還讓學生比較了理解詩句文化內涵前后朗讀的方式,以及把三個版本的詩歌放在一起朗讀,體會情感的不同。學生從中再一次體會到了這短短詩句背后的強烈的情感。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學設計 4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背誦李白的詩,了解作者 及其詩的風格。

              2、理解《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意境及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熟讀成誦。

              3、了解 李白的友情詩及借月抒情詩。

              二、學情分析:

              學生由于剛升入初中,對初中的學習生活還不適應,加之語文綜合能力還不夠高,對詩詞學習感悟力比較弱,課外知識積累較少。因此,本節(jié)課除了學習課本上的內容外,還專門為學生安排了拓展閱讀,激發(fā)興趣,加強積累。

              三、重點、難點:

              理解李白詩的意境及所抒發(fā)的感情。

              四、教學活動:

              (一)課前預習:

              1、以小組為單位,自選、背誦李白詩,準備課堂展示。

              2、組長負責給組員講解詩歌。

              (二)導入新課:

              《尚書》中說“詩言志”,我們也經(jīng)常說詩如其人,就是說從一個人的'詩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情懷、個性、才華等,李白的詩也正是他內心最真實的聲音。所以,我們要了解李白,就要從他的詩入手,而要更好地理解李白的詩,又不能不從了解李白的人開始。

              (三)講授(李白簡介):

              李白 (701-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在我國歷史上,被稱為詩仙,與杜甫并 稱“李杜”, 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

              李白在二十五六歲時出蜀東游,在此后十年內,漫游了 長江、黃河中下游的許多地方,天寶初被玄宗召入長安,供奉翰林,因遭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安史之亂中,曾為永王璘幕僚,后蒙冤入獄,遠謫夜郎,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投奔其族叔當涂令李陽冰,后卒于當涂。其詩風豪放飄逸,想象豐富,大量采用夸張、擬人和生動的比喻,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

              (四)導學自學:

              1、從詩的題目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2、反復讀,理解內容:

              (1)詩人在首句中寫了哪些景物,分析一下它們的作用。

              楊花漂泊不定,給人以流落之感,子規(guī)暗含悲痛之情。詩人取這兩樣景物,既點明了時令,也渲染了悲涼哀傷的氛圍。

              (2)請賞析詩的最后兩句(溫馨提示:可從寫法和思想感情兩方面分析)

              這兩句通過豐富的想象,運用擬人的手法,將明月人 格化,希望明月捎去自己的愁思,表達了對朋友思念、同情和關切之情。

              (五)拓展閱讀:

              金鄉(xiāng)送韋八之西京⑴

              客自長安來⑵,還歸長安去。

              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⑶。

              此情不可道⑷,此別何時遇?

              望望不見君,連山起煙霧⑸。

              作品注釋:

              (1)金鄉(xiāng):今山東省金鄉(xiāng)縣。韋八:李白的友人。西京:即長安。

              (2)客:指韋八。

              (3)咸陽:指長安。

              (4)不可道:無法用語言表達。

              (5)望望:瞻望,盼望。

              (六)賞讀李白:

              1、送別詩、友情詩:

              《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渡荊門送別》《送友人》《金陵酒肆留別》《客中作》《山中與幽人對酌》《沙丘城下寄杜甫》等,感情深摯,形象鮮明,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量。

              2、描繪自然風景的詩篇:

              《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早發(fā)白帝城》《獨坐敬亭山》《山中問答》《秋登宣城謝眺北樓》《登金陵鳳凰臺》《峨眉山月歌》《夜宿山寺》《越女詞耶溪采蓮女》《蜀道難》,以充滿想象的神奇之筆描繪祖國的壯麗山河,表現(xiàn)了他的豪情壯志和開闊胸襟。

              3、描寫渴望建功立業(yè)、仕途艱難、內心苦悶的:

              《秋浦歌》《南陵別兒童入京》《把酒問月》《將進酒》《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古朗月行》《行路難》《月下獨酌》等。李白一生關心國事,希望為朝廷重用,為國效勞,卻懷 才不遇,詩人內心悲憤,常借酒、借月抒懷,批判朝政弊端,感慨有志之士不能施展抱負。

              4、邊塞詩、宮怨詩:

              《關山月》《塞下曲》《勞勞亭歌》《玉階怨》《怨情》《長門怨》《子夜吳歌--秋歌》,表 現(xiàn)對人民生活的關心和同情,反映婦女的生活及其痛苦。

              (七)秀我風采:師生共讀《將進酒》。

              (八)賞讀李白:

              中華古詩詞博大精深,我希望在今后的學習中,能和同學們一起來欣賞古詩詞的美,我們和王維一起“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和杜甫一起”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和李商隱一樣“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和蘇軾一樣“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

              (九)課下作業(yè):

              1、自由閱讀,選一首自己喜歡的友情詩,背下來,下節(jié)課背給小組的同學聽。

              2、自己嘗試著寫一首小詩,發(fā)到夢想花開群里。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1、積累“落盡、子規(guī)、愁心”等文言詞匯。

              2、了解詩詞有關知識;詩歌五首表達的思想感情。

              3、品味詩歌語言,體味詩歌的意境;培養(yǎng)賞讀詩歌的能力,增強古詩文修養(yǎng)。

              4、有感情地反復朗讀詩歌,準確背誦詩歌;

              5、了解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朗讀古代詩歌的節(jié)奏感。

              6、啟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知識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誦讀并背誦。引導學生領會詩歌的意境美,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運用再造想像感悟詩歌內容。

              教法學法:

              誦讀法,討論法,合作探究法,欣賞品味法。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學習《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1、作者簡介

              李白,唐代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人。他是我國文學史上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還有“詩仙”之稱。著有《李太白全集》。

              2、自主:題解,作者。

              1題解。

              (1)聞:聽到,聽說。

              (2)左遷:古人尊右卑左,即貶謫。

              (3)龍標:今黔陽。

              整體翻譯:聽說王昌齡被貶到龍標遙寄此詩。

              2作者。

              李白:唐代偉大浪漫主義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人稱“詩仙”。

              王昌齡:唐代著名邊塞詩人。詩家天子,七絕圣手。因“不護細行”被貶龍標(黔陽)尉。

              3、讀詩品詩

              指導朗讀詩歌

              4、感悟詩意

              楊花落盡啦,子規(guī)鳥兒不住地在啼,聽說你遭貶了,被貶到龍標去,一路上要經(jīng)過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讓我把為你而憂愁的心托付給天上的明月吧,伴隨著風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5、品詩欣賞

              首句寫景兼點時令,而于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guī),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因此句已于景中見情,所以次句便直敘其事。“聞道”,表示驚惜。“過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五溪,雄溪、樠溪、酉溪、舷、辰溪之總稱,均在今湖南省西部。)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見。

              后兩句抒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風飄到龍標。

              6、總結

              楊花:漂泊無定

              寫景:離愁別緒

              子規(guī):不如歸去

              明月:陪伴友人、抒情、關懷、思念

              主題:表達了朋友的關切和同情

              探究

              1在詩中找出與懷化有關的內容。

              答:龍標、五溪、夜郎。

              2作者為何要寫楊花與子規(guī)?

              答:寫“楊花”且“落盡”是先點時令,這樣的'“暮春”在古詩中是一個花與淚同落的季節(jié),這就奠定了全詩傷感的基調。“楊花”漂泊無定,暗寫王昌齡被貶荒僻之地給人的飄零流落之感;“子規(guī)”即杜鵑,傳說它是蜀國國王杜宇魂化而成,叫聲凄涼哀婉。因此,可以說,詩中開頭一句的寫景,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現(xiàn)。

              3作者為何“寄愁心與明月”?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答:遠在揚州、行止不定的詩人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給千里明月,向老友遙致思念之憂了。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

              這里既有對老友遭遇的深刻憂慮,也有對當時現(xiàn)實的憤慨不平,有懇切的思念,也有熱誠的關懷。

              4本詩主題是什么?

              答:借月抒懷,表達驚訝、悲憤、同情、關切、安慰之情。

              第二課時

              課堂同步練習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1.了解詩體知識:古體詩和近體詩

              2.詩歌寫景的目的:寓情于景,為抒情鋪墊

              3.楊花、明月、子規(guī)三意象

              4.詩人的形象

              教學過程:

              導語:唐詩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詩歌是唐代文學藝術的代表形式。唐代是我國詩歌發(fā)展的全盛期。唐代詩人眾多,僅傳下姓名的詩人就有2300多,僅《全唐詩》中收入的唐詩就有48900多首,一個人每天背一首,得用130多年。唐詩的題材非常廣泛:訴說悲歡離合,歌唱遠大理想,揭露,贊美大好河山,總之,唐詩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唐詩,領略一下唐詩那醉人的風采。

              一、文學常識:古體詩和近體詩

              在唐代,人們把較少格律限制的詩叫古體詩(格律:詩、詞等關于字數(shù)、句數(shù)、對偶、平仄、押韻等方面的格式和規(guī)則);把唐朝時出現(xiàn)的`講究格律的詩稱為近體詩(古體詩和近體詩最初都是唐朝人的說法,古體詩因產(chǎn)生年代早,相對于唐朝人已經(jīng)是古代的詩體了;格律詩在唐朝時是剛剛成熟的,相對于唐朝人來說是“新近”產(chǎn)生的,所以唐朝人稱它為“近體詩”。我們現(xiàn)代人不過是沿用了唐朝人的說法,實際上“近體詩”離我們不但不近,反而已相當久遠了。)近體詩又分為兩類:律詩和絕句。

              古體詩近體詩

              形成年代唐代之前唐代

              格律要求較少限制限制嚴格

              形式分類古詩,古風律詩,絕句

              舉例登幽州臺歌送杜少府(律);聞王昌齡(絕)

              二、讀:

              語速,語調,節(jié)奏

              三、文學常識:

              李白,字太白,自號清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世稱“詩仙”。

              四、釋題,背景

              1.標題:

              聞:聽說

              左遷:遷,調動官職,一般是升官;古人以右為尊,左遷就是降職

              寄:寄托,托付

              2.背景:詩人王昌齡于天寶8年被貶偏遠之地,當時李白正在揚州,聽說此事,便寫下此詩,寄托對朋友的牽掛。

              五、賞析

              1.第一句寫了哪些事物?

              ――楊花,子規(guī)的啼鳴(不是子規(guī))。

              2.寫這兩個事物的作用是什么?

              (1)點明時令:暮春時節(jié)

              (2)渲染氣氛:黯淡、凄楚的氣氛

              楊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

              子規(guī)啼鳴:離愁別恨,與友人分離的痛苦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3.這句景物描寫中含有作者怎樣的感情?

              ――對友人遭遇的同情,對友人離別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4.寫景的目的:一般詩文,寫景的目的,基本上都是為了抒情,絕大多數(shù)景物描寫本身,就蘊含了作者的情感。寫景是為抒情鋪墊(準備)。

              5.第一句是寫景,第二句是敘事。“聞道”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聞道:聽說。表現(xiàn)了作者的驚惜之情:友人已經(jīng)走了,而且已走了很遠,而且是受了貶謫而走。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學設計 7

              知識與技能:

              1、初步掌握閱讀詩的方法,熟讀背誦。

              2、體會詩的意境,領會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掌握閱讀詩歌的方法:知詩人 解詩題 誦詩句 懂詩意 悟詩情 重累積(記憶)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人情感,懂得同情和關切不幸中的人。

              重點與難點:

              理解詩并熟讀背誦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古詩詞學習法:

              知詩人 解詩題 誦詩句 懂詩意 悟詩情 重累積

              二、自主學習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一)知詩人(查閱資料)

              1、詩人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中國古代浪漫主義詩歌的奠基者)之后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 ”之美譽,與杜甫并稱“ ”。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xiàn)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于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yǎng)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余篇,有《 》30卷。

              2、創(chuàng)作背景

              在盛唐詩壇上,王昌齡也是璀璨的群星之一,以寫邊塞題材著稱,特別擅長七言絕句。王昌齡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與李白的傲岸不羈有著相似之處。天寶初年,李白在都城長安供奉翰林時,二人便有密切的交往。大約在唐玄宗天寶十二年,王昌齡從江寧丞被貶為龍標縣尉。從天寶三年就離京漫游的李白,此時正在揚州,聽到這個不幸的消息便寫下了此詩。

              (二)、解詩題

              1、聞: 。

              2、王昌齡:唐代詩人,天寶年間被貶為龍標縣尉。古人常用官職或任官之地的州縣名來稱呼一個人。

              3、左遷:見書。

              4、龍標:詩中有兩處。

              ①詩題中指地名,唐代縣名,在今湖南黔陽縣,唐時這里還是蠻荒之地。

              ②詩句中指代 。

              解題:體裁: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就是 。

              (三)、誦詩句

              1、范讀或者聽錄音。

              2、劃分并讀準節(jié)奏——詩句節(jié)奏,可從音節(jié)(完整詞語)或者意義上(意思不可分割)把握。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 白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四)懂詩意 補充注釋:

              1、楊花:柳絮。

              2、子規(guī):即杜鵑鳥,又稱布谷鳥,啼聲哀婉凄切。

              3、夜郎:漢代中國西南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曾在今貴州西部、北部和云南東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區(qū)建立過政權,稱為夜郎。唐代在今貴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設過夜郎縣。這里泛指遙遠的西南邊地。李白當時在東南,所以說“隨君直到夜郎西”。

              譯文:要字詞落實到位,句子通順,翻譯準確。(信、達、雅)

              (五)悟詩情

              1句: 寫景,為什么專寫楊花和子規(guī)啼叫? 。

              2句:敘述作詩 。“聞道”,表達了一種聞知朋友訊息 的心情。“過五溪”,足見遷謫之 ,道路之 。

              明確:1、2句未寫悲痛之情,但已顯示悲痛之情。這是詩句背后的東西,是讀出來的。

              3、4句:從表達上看,運用了 ;從修辭手法看,運用 ,寄情與月,托月傳情,寫得深切,動人心脾。

              小結:通過 ,表達了詩人 。 (主題)

              使 人格化(具有人的情感和行為動作)。 (藝術特色)

              (六)重累積

              1、背誦默寫 。

              2、收集古詩詞中有關月的詩句。

              三、練習鞏固,拓展遷移

              1、背誦并抄寫詩及注釋.

              2、理解性練習。

              A、點明詩人聞訊并交代時節(jié)的一句詩:

              B、詩中最膾炙人口的名句: , 。

              C、蘇軾《水調歌頭》中的“但愿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借助月亮表達了對親人的深深思念和美好祝愿。本詩中將明月人格化,托月送情,表達對友人的關切的.句子是:

              D、與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意思相近的詩句是:

              3、改寫。把此詩改寫成一篇記敘文。注意六要素。

              參考附文:月語

              ——改寫《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我站在窗邊,近看庭院。已是暮春三月,又起風了!庭院的楊柳在搖蕩,柳絮在紛飛,柔枝在飄蕩。“不如歸去,不如歸去”,枝上的杜鵑,聲聲泣血,悲涼凄異,哀轉久絕。這一切,撥動著我的心弦,我的思緒便在這輕渺柔和的風中緩緩漾開。 此時,傳來令人不安的消息:王昌齡被貶龍標府。(交代時間、地點、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

              我站在窗邊,遠眺他鄉(xiāng)。思緒趟過了五溪,那里已是大唐僻遠的蠻荒之地,而龍標城,更是遙遠啊。曾深深記得,也在這樣的月圓之夜,我和昌齡兄把盞共飲,吟詩作對,歡聲笑語連成天……心心相印的友情在杯光月影里盛開。 那夜,月牙是微笑的,月色是醉人的。

              我站在窗邊,仰望蒼穹。廣漠的天空,一輪孤月是那么亮,那么圓。圓月下,佇立獨望的人兒——我,此刻,多么牽掛萬水千山之外的朋友啊!胸腔里跳動的這顆完整的心卻不禁分成了兩半。一半留給自己,一半分給朋友。

              “沙沙,沙沙”,月兒請來了風婆婆,迷離了我的眼。圓月啊,圓月,你也在為我們分離哭泣嗎?看見沒?月兒光潔的臉龐上嵌著兩塊小小的紅色,淡淡的,那是月亮哭紅的眼!月兒啊,請把我的這一縷綿綿的思念和那一腔無盡的憂愁告訴給我那遠在千山萬水之外的昌齡兄!(事件的經(jīng)過)

              心是碎的,月是圓的;心是碎的,月是圓的;離愁是苦的,我們的心卻是連在一起的。(事件的結果)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學設計 8

              一、目標設計

              1、教會學生誦讀,讓學生在吟詠之中加深理解,熟讀成誦。

              2、引導學生從形象入手,體會詩的意境,領會詩所表達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幫助學生了解有關詩歌產(chǎn)生的歷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熟讀、背誦

              難點:理解詩句蘊含的情理

              三、教學過程

              (一)標題解說

              你從此詩的標題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龍標:今湖南黔陽,唐時甚僻。詩中指王昌齡,古人常用官職或任官之地的州縣名來稱呼一個人。

              左遷:古尊右卑左,即貶官。

              這首詩是作者為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的抒發(fā)感憤、寄以慰藉的好詩。

              (二)資料助讀

              1、作者簡介: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著名詩人。青年時曾漫游全國各地,后應詔入京,三年后離開,長期游歷,安史之亂時,因參加王璘幕府,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晚年漂泊。李白思想教復雜,總有報國之志,但一生遭遇坎坷曲折。他是繼屈原之后的最偉大浪漫主義詩人。本詩是李白聽到王昌齡遭貶遠調時寫給他的,表達了對他的同情。

              2、寫作背景:

              王昌齡是盛唐詩壇上一位以寫邊塞題材為主的著名詩人。他特別擅長寫七絕。天寶初年,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與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齡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與李白的傲岸不羈有著相似之處。據(jù)說李白從天寶三年離京漫游,到揚州時,聽到王昌齡被貶龍標尉這個不幸的消息,便題詩抒懷,遙寄給遠方友人。

              (三)整體感知

              1、聽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并用“/”劃分詩句的節(jié)奏。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君/直到/夜郎/西!

              2、學生齊讀,體會文中蘊含的作者感情。

              (四)合作學習:

              1、你從哪些詩句可看出龍標這被貶之地極偏遠?

              2、詩中哪一個字真實集中體現(xiàn)了作者的感情?

              3、詩人為什么要將愁心寄與明月呢?

              4、本詩借月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交流發(fā)言再簡單講解詩意。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首句寫景兼點時令:景物描寫獨取漂泊不定的楊花,泣血悲啼之鳥子規(guī),渲染一種哀愁氣氛,融情于景,既有漂泊之感,又有離別之恨。“楊花落盡”正是春天季節(jié),詩人沒有選取明媚春光,而是用楊花描寫此時景物,可見獨具匠心。“過五溪”可見遷謫之荒涼,道路之遙遠、艱難,詩人雖無悲痛之語,悲痛之意自見。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此句為抒情:抒發(fā)了對好友的不幸遭遇擔心與關懷之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予明月,隨好友到龍標。詩人馳騁豐富的想象,用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作信史,代轉自己的一片情意。如此寄愁心與明月常相隨,不僅表現(xiàn)牽掛友人命運之心無時不在,而且有此情此心明月可以做證的意味,感情真摯,膾炙人口。

              (五)名句欣賞: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這一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簡要賞析。

              擬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將“愁心”帶給遠方的朋友,詩句生動形象的表達了詩人的憂愁和無奈,以及對友人的同情和關切之情。

              (六)作業(yè)布置:

              背誦默寫本詩,并搜集整理與月有關的詩句。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學設計 9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背誦并默寫全詩。

              2、理解詩的內容,學習本詩情景交融、景物人格化的藝術手法。

              3、體會詩的意境,領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學習情景交融、景物人格化的藝術手法。

              教學流程:

              一、導入

              星河耿耿,銀漢迢迢。從遠古奔來的中華文明的長河,千回百轉,千淘萬漉,使一顆明珠浮出了水面,它的異彩流光,穿過時空,照亮了中國文學長廊,它就是滋養(yǎng)了中華民族文化近千年、并讓世界為之回首的唐宋文學。徜徉在這座文學珍寶館,我們目不暇接,我們留連忘返。在這里,我們與中國文學史上的眾多名流巨匠擦肩而過:今天迎面走來的是“天子呼來不上船”笑傲紅塵的李白。

              游戲看圖猜詩歌。猜出詩歌并朗讀。

              通過這些詩歌,我們了解到李白是一個熱情奔放、想象豐富、重情重義的人。今天,我們將走進他的另一首詩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這首詩表現(xiàn)了李白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又具有什么樣的藝術風格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二、預習與交流

              1、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世稱為“詩仙”。其詩風豪放飄逸,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于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yǎng)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

              2、背景鏈接

              王昌齡(698—757),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等人交往深厚。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被后人譽為“七絕圣手”。

              據(jù)說李白從天寶三年離京漫游,到揚州時,聽到王昌齡被貶龍標尉這個不幸的消息,便題詩抒懷,遙寄給遠方的友人。

              三、初讀詩題,初曉詩情

              1、學生讀詩題,聯(lián)系課下注釋,解釋題目意思,并劃分題目朗讀節(jié)奏。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2、簡要說說李白寫下這個詩題的時候,該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四、初讀詩歌,尋找詩眼

              (一)朗讀詩歌

              1、師范讀

              2、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注意讀準字音和節(jié)奏。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3、全班齊讀。

              (二)初步理解詩歌,讀懂詩眼

              1、小組合作,結合注釋,理解詩歌大意。

              在楊花落完子規(guī)啼鳴的暮春時節(jié),我聽說您被貶為龍標尉,一路要經(jīng)過五溪。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托給明亮的月亮,希望它陪著您一直到夜郎以西。

              2、尋找“詩眼”

              從詩歌中選一個詞作此詩的“詩眼”(愁心)

              五、再讀詩歌,讀懂詩眼。小組討論

              1、詩人借助哪些景物來表現(xiàn)“愁心”?描寫了“楊花”和“子規(guī)”。寫“落盡的楊花”,點明了時令是“暮春”。“暮春”在古詩中是一個花與淚同落的季候,這就奠定了全詩傷感的基調。又因為“楊花”是漂泊無定的,表現(xiàn)了王昌齡被貶荒僻之地給人的飄零流落之感。“子規(guī)”即杜鵑,在我國古典詩詞中,它總悲哀凄慘地啼叫著。這表達了李白對朋友被貶謫的悲痛,心里在滴血一般。

              2、詩人因為什么事情而“愁”呢?“聞道龍標過五溪”。“聞道”表驚惜,“過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已見。

              3、詩人的愁心托付與誰了呢?為什么?

              明確:“明月”

              因為:(1)明月給人的感受如冰似玉,晶瑩潤澤,象征著親情、友情的純潔。

              (2)明月是圓的,象征團圓,引人深思。

              (3)擬人化的手法寫月,賦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李白內心悲愁,無可排遣,無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

              4、本詩借月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對友人的思念、同情和關切之情。

              六、名句賞析

              在“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詩人運用了擬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請任選一個角度,結合詩句內容分析其作用。

              (1)擬人修辭,把明月當作使者,表達對友人的同情與關切。

              ②奇特的想象,把無知無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夜郎西。

              ③情景交融(或以景傳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與對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達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

              七、小結

              詩人李白通過豐富的想象,用男女情愛的方式以抒寫志同道合的友情,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隨風逐月到夜郎西。這種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維所形成的巨大的特點之一和優(yōu)點之一。

              想像驚人,氣概超逸,筆勢靈動,充分地顯示出李白的藝術個性,這也是《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之所以有長久的藝術魅力的真正原因。

              八、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學設計 10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絕。此詩是李白為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以抒發(fā)感憤,寄托慰藉,表達對王昌齡懷才不遇的惋惜與同情之意。首句寫出了春光消逝時的蕭條景況,渲染了環(huán)境氣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對王昌齡“左遷”赴任路途險遠的描畫,顯出李白對詩友遠謫的.關切與同情;三、四兩句寄情于景,對詩友進行由衷的勸勉和寬慰。全詩選擇了楊花、子規(guī)、明月、風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編織出一個朦朧的夢境,雖未追敘與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誼,但通過對景物的描寫,把友情抒發(fā)得真摯感人。

              【知識與能力】

              1.學生背誦,感知詩意。(重點)

              2.學生品味,感悟詩情。(重、難點)

              【過程與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

              2.品讀,賞析,感悟。

              3.多媒體輔助教學。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生理解朋友之間的真摯情誼。

              一、課前推詩,啟迪詩心

              (一)學生說詩

              (二)教師評詩

              平時,我們經(jīng)常不知道作者的詩說是李白的,何止是張冠李戴啊!網(wǎng)上還傳說李白是預言家呢!(看PPT)其實,要說李白的預言,只有一次,那就是他說“隨君直到夜郎西”,10年后,他被貶到比湖南夜郎縣更西的貴州夜郎國。

              二、知人論世,走近詩人

              (一)詩人簡介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出生西域碎葉城(吉爾吉斯斯坦),四川江油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譽為“詩仙”,與“詩圣”杜甫并稱“李杜”。其詩豪放飄逸,想象豐富,語言清新,音律和諧,意境奇妙。寫月名,捉月死。

              學過詩作:《古朗月行》(前四句)、《靜夜思》、《贈汪倫》、《夜宿山寺》、《望廬山瀑布》、《早發(fā)白帝城》、《望天門山》、《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秋浦歌》(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名句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人生貴相知,何必金與錢”、“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二)背景解說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為好友王昌齡(盛唐著名邊塞詩人、“詩家天子”,與李白并稱“七絕圣手”;學過《芙蓉樓送辛漸》、“唐人七絕壓卷之作”《出塞》)被貶夜郎而作。天寶初年,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與他有密切交往。王昌齡一生遭遇坎坷,其性格與李白傲岸不羈較為相似,因“不護細行”而被謗貶龍標尉。李白此時正在揚州,聽此不幸消息,便題詩抒懷,遙寄慰藉。

              三、披文入情,感悟詩情

              (一)朗讀試背:聽讀、齊讀。(節(jié)奏、平仄、押韻)

              (二)感知意象:楊花、子規(guī)、明月。

              (三)品悟感情:憂傷、同情、牽掛、安慰。

              四、深入品味,鑒賞詩美

              (一)語言美:自然流暢,生動形象。

              (二)韻律美:平仄諧調,押韻清晰。

              (三)意象美:情景交融,寄托深沉。

              (四)情感美:真摯淳樸,深切感人。

              五 、布置作業(yè),拓展詩境

              1.默寫這首詩。

              2.查找“月亮”或“友情”的古詩并標上平仄。

              3.探究“龍標”、“五溪”、“夜郎”的變遷。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諫林侄遙有此寄_作文07-05

            變色龍教學設計09-29

            《變色龍》教學設計07-24

            《變色龍》教學設計09-07

            變色龍教學設計04-15

            春夜洛城聞笛教學設計06-08

            《變色龍》教學設計(實用)02-19

            《中華第一龍》教學設計12-22

            中華第一龍教學設計01-15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综合激情久久综合激情| 黑色丝袜国产精品| 青草青青在线视频| 色老头视频在线观看| 无码手机线免费播放三区视频| av最新高清无码专区| 国产www黄| 特污兔网站免费观看| 国产8x8x| 亚洲成av人片在www| 688欧美人禽杂交狂配| 国产精品欧美精品| 午夜毛片网站| 国产精品伊人久久| 超碰97人人做人人爱亚洲尤物| 国产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 | 777午夜精品免费观看| 91久久极品少妇xxxxⅹ软件| 色黄视频免费看| 中国黄色一级| 永久免费观看黄网视频 |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 亚洲xx网|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 亚洲国产制服丝袜无码av | 亚洲色图 校园春色| 亚洲国产精品影院| 四虎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国产成a人片在线观看视频下载| 国语对白在线视频| 亚洲精选91| 欧美日韩第一页| 男人边吃奶边揉好爽免费视频| 男男车车的车车网站w98免费| 好看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日韩色噜噜久久五月| 神马一区| 中文字幕人乱码中文字幕|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在线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