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国产视频,男女啪啪18禁无遮挡激烈,久草热8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下载

            圓柱與圓錐整理和復習的教學設計

            時間:2024-09-21 01:41:13 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圓柱與圓錐整理和復習的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圓柱與圓錐整理和復習的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圓柱與圓錐整理和復習的教學設計

            圓柱與圓錐整理和復習的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教材第72~73頁例3、例4及相應的練習。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并掌握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的數學問題的計算方法。

              2、正確計算“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的數學問題。

              3、經歷學具操作與討論的過程,獲得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的數學問題的思維方法,并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4、體驗與同伴交流獲得成功的喜悅,初步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初步理解并掌握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的數學問題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經歷學具操作與討論的過程,獲得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的數學問題的思維方法,并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準備:自制課件、學生學具等。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同學們,你們聽說過小貓釣魚的故事嗎?小貓最后釣到魚了嗎?為什么他沒有釣到魚?

              找生說后,師說:看來,不專心、不認真什么事情也干不成,那么,這節課你打算怎樣表現呢?

              一、創設情景,生成問題。

              師:小貓上次沒有釣到魚,心里非常難過,星期天,他又跟著媽媽來到池塘邊,這次又會發生什么事情呢?請看大屏幕。

              問:你能根據畫面講講這次小貓釣魚的故事嗎?

              生講故事。

              師:小貓為什么這次能釣到魚了呢?生答。

              師:根據小貓和媽媽釣的魚,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生提問題,師板書:

             。1)一共釣了多少條魚?

              (2)媽媽比小貓多釣了幾條魚?

             。3)小貓比媽媽少釣了幾條與?

              師:同學們真聰明,提出了這么多的問題,其中一共釣了幾條魚是我們前面學過的.,你們會解決嗎?找同學說出。

              師:對于第2和第3個問題,我們以前沒有學過,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它。

              板書課題: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

             、賻煟何覀兿葋砜础靶∝埍葖寢尪噌灹藥讞l魚?”這個問題,想一想,在這個問題中,誰與說比?誰多誰少?你能用什么方法解決?

              生:11-8=3

              師:為什么用減法來計算呢?生答不好

              師:現在我們就借助學具來擺一擺,想一想,怎樣擺就能一眼看出媽媽比小貓多的在哪里?

              學生同桌討論后擺,教師巡視指導。

             、谡乙簧锨皵[

              根據學生擺的圖形,教師問:多的幾條魚在哪里?前面的是什么?那么,我們就可以把貓媽媽釣的魚分成幾部分,前一部分是和小貓同樣多的部分,后面的是比小貓多的部分。

              師:怎樣求出多的部分?

              生:從11條里面去掉和小貓同樣多的8條,剩下的就是我們要求的3條,所以我們用減法來計算。

             、蹘煟耗銜惺締?

              11、8和3分別表示什么?找生回答。

              2、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幾

              ①師:根據剛才我們擺的這個圖,你能解決“小貓比媽媽少幾條魚?”

              生匯報:用減法計算11-8=3

              ②師問:為什么還是用減法來計算呢?

              引導學生說出:少的部分在哪里,這部分和我們剛才算的一樣嗎?

              得出:小貓少的部分就是媽媽多的部分,我們只要從11條里去掉同樣多的8條就可以了,所以用減法計算。

              3、小組討論,比較關系

              師:現在請同學們看板書,想一想,求媽媽比小貓多幾條與小貓比媽媽少幾條這兩個問題有什么關系?

              學生討論后師小結:媽媽比小貓多幾條,小貓就比媽媽少幾條,實際上求的是同一個部分,因此都可以用減法來計算。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完成課本72頁的做一做。

              2、完成課本73頁的做一做

              3、完成“作業評比”圖。

              4、找生活中比多少的例子。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師:今天你學會了什么?找生說

              師小結: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都可以用大數減去小數來計算。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與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幾在某種意義上是相同的。

            圓柱與圓錐整理和復習的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教材第34-----35頁復習第5~9題

              教學要求:

              1.通過復習,使學生進—步掌握圓柱、圓錐體積計算方法,溝通已經學過的一些形體體積計算之間的聯系。

              2.通過復習,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圓柱、圓錐體積計算之間的聯系。

              教學難點:綜合運用知識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預習作業:

              1、把課本34頁第5——7題在作業本上寫一下。

              2、把課本35頁第8、9題自己動手做一做。

              教學過程:

              —、預習效果檢測

              1、計算下面圓柱的.表面積

              底面半徑6厘米,高8厘米

              底面直徑1米,高2米

              底面周長6.28分米,高3分米

              2、計算下面物體的體積

              圓柱:底面直徑5厘米,高7厘米

              圓錐:底面半徑3分米,高是底面半徑的2倍

              二、合作探究

              1、復習公式。

              提問: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怎樣計算?(板書時出示相應圖形)為什么正方體體積等于邊長a的立方?圓柱體積計算公式是怎樣的?這個公式怎樣得到的?圓錐的體積公式是怎樣的?為什么要乘以1/3?

              2、做復習第5----7題。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列出算式。指名學生口答每題算式,老師板書出來。

              提問:剛才一題是求等底等高圓柱和圓錐的體積一共是多少,根據剛才一題的解答,你能找出數量關系解答這道題嗎?(讓學生說說數量關系)

              3、我們掌握了這些基礎知識,可以解決生產、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做第8、9題,學生討論。

              三、當堂達標檢測

              完成補充習題的作業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復習,你進一步明確了哪些知識?

            圓柱與圓錐整理和復習的教學設計3

              一、說教材。

              《圓柱和圓錐》是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也是小學階段幾何知識的最后一部分新課內容,內容包括:面的旋轉、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體積及圓錐的體積四小節,本節復習課旨在通過回顧梳理,交流互補,使學生將零散的知識在頭腦中串成線,聯成片,形成完整的知識網絡,加深各個圖形之間的內在聯系,綜合運用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課程標準》中對本學段的教學要求是:認識并掌握圓柱體、圓錐體的特征,明白表面積和體積的意義,通過操作、實驗、轉化、類比、推理等邏輯方法得到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掌握常用的體積(容積)單位,會計算一些形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容器的容積),并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根據此要求以及學生的特點,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交流,我會說出圓柱和圓錐的特征和相關的計算公式。

              2、通過練習、展示,我會運用公式正確解決有關圓柱的表面積和體積及圓錐體積的實際問題。

              三、教學重點: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四、教學難點: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五、說教法學法。

              本節課我采取“練習法”,讓學生在回顧整理、交流互補、鞏固練習、展示自我等一系列活動中掌握知識、發展智力、鍛煉能力。

              六、說教學過程

              “復習課”作為數學課的一種基本類型,它不同于新授課的探索發現,也有別于練習課的鞏固應用,它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整理,把分散的知識綜合成一個整體,使之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水平。承載著“回顧與整理,溝通與生成”的獨特功能。本節課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環節:談話導入,明確目標。本學期,我們結識了小學階段幾何形體中的最后兩位朋友,他們是——(圓柱和圓錐)。我們通過努力,知道了它們的來歷,摸清了它們的特征,學會了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側面積、體積以及圓錐的體積,體會到了它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今天,讓我們來盤點一下自己的收獲,重溫一下它們相關的知識吧!今天我們就來復習圓柱和圓錐。談話中,我把圓柱和圓錐比作朋友,拉近了學生和知識的距離,“知道了它們的來歷,摸清了它們的特征,學會了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側面積、體積以及圓錐的體積,體會到了它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這幾句話既簡要概括了本單元所學的主要內容,又給學生的`復習活動提供了線索。

              第二環節:回顧梳理、形成網絡。課前交流,(先獨立寫出圓柱和圓錐的特征及圓柱的側面積、體積與圓錐的體積公式及其變形公式,再在小組內交流你的成果。)。這個環節當中,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圓柱和圓錐》的相關知識進行分類整理,然后進行全班匯報。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相互啟發,相互補充,使知識的結構不斷完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整理與復習的能力。

              第三環節:運用知識、解決問題。自主學習,本環節習題的選擇,我經過了精心考慮,題目具有一定的基礎性、啟發性;交流展示,本環節習題具有綜合性、代表性與典型性,有能“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題目,幫助學生從中找出解題規律與方法,也有一題多變的題目開闊學生思路,使學生通過復習有新的收獲、新的體會。

              第四環節:達標檢測,檢驗學生的復習情況。

              第五環節:課堂小結,通過復習,你對哪些知識掌握更牢固了,還有沒有疑點沒有解決,說一說吧!

              七、說教學板書

              《圓柱和圓錐》整理與復習

              特征:圓柱、圓錐

              圓柱表面積、側面積

              體積:圓柱、圓錐

            圓柱與圓錐整理和復習的教學設計4

              一、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第18-20頁《圓柱和圓錐的認識》。學生已經在一年級的時候初次認識了圓柱,已經會辨別;圓錐這一立體圖形沒有見識過,從未接觸;在六年級上學期又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這兩種立體圖形,積累了一些觀察﹑探索立體圖形特點的學習經驗,這些都為本課的進一步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學生情況分析:

              由于已經是六年級的學生了,他們的主觀性和能動性已經有較大的提高,能夠有意識地去主動探索未知世界。同時,他們的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也有明顯的提高;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有所發展。所以在教學時適宜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動手實踐,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親自體驗感知圓柱和圓錐的特征。

              三、設計意圖:

             。ㄒ唬╊A習設計:

              由于本課屬于觀察物體領域的內容,須借助于直觀的實物或模型幫助體驗,感悟圓柱和圓錐的各部分名稱和它們的特點,因此我在設計時安排了兩個環節:1.課前準備(即收集生活中的實物和學具的制作)2.自學教材內容,自主探究圓柱和圓錐的特征。

             。ǘ┬率谠O計:

              在課一開始,讓學生先回顧以前學過的一些立體圖形,拿出學生課前收集的一些實物,讓學生分別展示,介紹。從而自然引出課題:圓柱和圓錐的認識。接著,讓學生小小組內交流預習作業,并提出交流和匯報的要求,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傾聽和主動發言的機會,試圖改變只有少數幾個優秀同學唱獨角戲的局面。在大組匯報的.時候,盡可能地讓學生代表邊演示邊介紹發現的圓柱和圓錐的名稱和相關特征,其他小組提出相關補充或修改意見,教師根據學生的講述相機課件演示,更加深了印象,凸顯本課的教學重點,為后面的比較﹑總結圓柱和圓錐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作鋪墊。然后讓學生欣賞生活中的圓柱和圓錐圖片,再次感受數學的生活價值。

              (三)練習設計:

              本環節安排了說一說,判一判,連一連,做一做,猜一猜等活動,試圖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課堂練習單第4題在試教的時候發現學生在解題時有點難度,我覺得這時要適當點撥,指導一下。

              四、試教反思:

              本節課為了實現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師引導為主,幫助為輔,我進行了嘗試。從教學內容方面,本部分知識適合采取這種方式:有操作的情境,有活動的空間。從學生方面,學生的求知欲較強,活動能力相比有大的提高,他們能對同一個情境提出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從學生情感方面來看,他們喜歡合作交流的方式。但是由于本課準備得比較匆忙,有些環節的處理不夠細膩,不太成熟,對課堂上生成的一些“意外”估計不足,教學機智不夠靈活,所以還要有待于進一步提升,請各位領導,老師多提寶貴意見。

            圓柱與圓錐整理和復習的教學設計5

              復習內容:

              西師版小學數學第12冊圓柱和圓錐表面積和體積的有關知識。

              復習目標:

              1、通過復習使學生對本學期所學的圓柱和圓錐的認識、表面積和體積等知識有一個系統的掌握。

              2、通過復習掌握圓柱和圓錐的特征及體積計算上的聯系與區別。

              3、通過復習培養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4、培養和訓練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發散思維。

              復習重點:圓柱和圓錐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

              復習難點:圓柱和圓錐體積計算上的聯系與區別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復習過程:

              一、情景引入、回顧交流

              1、師生問好。

              2、師生交流談話,引入正題。

              師:孩子們,屏幕上是一個裝糧食的糧囤,這個糧囤是由哪兩種圖形組合而成的?

              生:圓柱和圓錐

              師:這節課我們就運用圓柱和圓錐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板書課題:解決問題——圓柱和圓錐)。

              3、請看復習指導(出示屏幕)。

              組內交流

              匯報圓柱和圓錐的特征,電腦大師也是這樣說的,請看屏幕,齊讀一遍。

              匯報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圓柱和圓錐的體積各怎樣計算(教師分別出示課件并板書)

              圓柱圓錐

              S側=c×h

              S表=S側+2S底

              V=shV=sh÷3

              4、從體積公式可以看出,圓柱與圓錐的體積之間有什么關系?

              等底等高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等底等高圓柱體積是圓錐體積的3倍

              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過渡語:下面我們用圓柱和圓錐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

              1、看誰快:一個圓柱形水桶,底面半徑10分米,高是20分米。

              回答問題,并列出算式

              3.14×102②2×3.14×10

              ③2×3.14×10×20④3.14×102×20

              2、壓路機前輪直徑10分米,寬2.5米,前輪轉一周,可以壓路多少平方米?如果平均每分前進50米,這臺壓路機每時壓路多少平方米?

              10分米=1米

              3.14×1×2.5=7.85(平方米)

              50×2.5×60=7500(平方米)

              答:————————。

              3、一根6米長的圓柱形木料鋸成相等的3段,表面積增加了15平方厘米,每一小段的木料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每小段木料的長:

              6÷3=2(m)=200(cm)

              15÷4×200=750(cm3)

              答:———————。

              4、圓柱與圓錐等底等高,圓柱體積比圓錐體積大36立方分米,圓柱與圓錐體積各是多少?

              圓錐體積:36÷2=18(dm3)

              圓柱體積:18×3=54(dm3)

              答:——————。

              5、一個圓錐形的沙堆,底面周長是31.4m,高是7.2m,每立方米沙重1.5噸,如果用一輛載重6噸的汽車來運,幾次可以運完?

              解:底面半徑r=31.4÷3.14÷2=5(m)

              沙堆的體積:

              V=×3.14×52×7.2=188.4(m3)

              188.4×1.5÷6≈48(次)

              答:——————————。

              6、將一個底面半徑是3分米,高是6分米的圓柱木料削成一個最大的圓錐,至少要削去多少立方分米的木料?

              3.14×32×6×2/3=113.04(dm2)

              答:——————。

              7、一個裝滿稻谷的糧囤,上面是圓錐形,下面是圓柱形,量得圓柱底面的周長是62.8米,高是2米,圓錐的高是1.2米。這個糧囤能裝稻谷多少立方米?如果每立方米稻谷重500千克,這個糧囤能裝稻谷多少噸?

              解:圓柱的底面半徑為:62.8÷3.14÷2=10(m)

              3.14×102×2+3.14×102×1.2÷3=628+125.6=753.6(m3)

              圓柱體積圓錐體積

              753.6×500=376800(千克)=376.8(噸)

              答:————————————

              四、全課總結。

              1、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

              附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圓柱和圓錐

              圓柱圓錐

              S側=c×h

              S表=S側+2S底

              V=shV=sh÷3

            圓柱與圓錐整理和復習的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征,能看懂圓柱、圓錐的平面圖;認識圓柱和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并會測量高。

              2、通過觀察、操作、思考、討論等活動,培養同學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從實際生活入手,通過解決實際問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認識圓柱和圓錐的高,并會測量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前面我們學習了一些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出示)這是一個長方形,請同學們動腦筋想一想,當它沿一條邊旋轉一周,會形成什么圖形?

              師:這個三角形沿一條直角邊旋轉一周,會形成什么圖形?(板書課題)

              二、探索嘗試,解釋交流。

              1、感知圓柱、圓錐。

              師: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圓柱、圓錐形狀的物體,大家看,這個茶葉盒的形狀就是圓柱,這個積木的形狀就是圓錐。請同學們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或者圓錐?師:老師也收集了一些圓柱、圓錐物體的畫面,當去掉這些畫面的顏色和圖案,就得到了圓柱、圓錐的立體圖形。

              師:圓柱、圓錐有什么特征呢?

              2、認識圓柱的各部分名稱。

              師:我們先來研究圓柱有哪些特征?請同學們用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等方法來研究圓柱的特征,看哪個小組合作的好,發現的多。

             。1)哪個小組先來說一說你們的發現?

              (2)介紹圓柱各部分的名稱,讓學生結合圓柱各部分的名稱再來說一說圓柱的特征。

             。3)質疑:你是怎樣知道兩個底面相等的?側面是粗細均勻的?

              (4)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圓柱的高。

              圓柱的高有多少條?這些高的長度有什么關系?

              (5)在日常生活中,硬幣的高叫什么?鋼管橫著放高叫什么?圓柱形水井的高叫什么?

              (6)結合實物,師生一起整理圓柱的特征。

             。7)誰能結合板書,完整的說一說圓柱的特征。

              3、探究圓錐的特征。

             。1)我們已經知道了圓柱的.特征,下面請同學們結合圓柱特征的研究方法,來研究圓錐有哪些特征?

              (2)哪個小組來說一說你們的發現?

             。3)說一說圓錐的特征。

              4、對比。

              師:我們已經知道了圓柱、圓錐的特征請同學們結合板書,想一想,圓柱、圓錐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三、拓寬應用。

              1、圓柱上下面是兩個()的圓形,圓錐的底面是一個()形。

              2、圓柱有()個面是彎曲的,圓錐的側面是一個()面。

              3、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圓柱的(),一個圓柱有()條高。

              4、從圓錐的()到()的距離是圓錐的高,一個圓錐有()條高。

              四、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圓柱與圓錐整理和復習的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感知并發現圓柱和圓錐的特征,知道圓柱和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立體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維。

              教學重點

              1、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探索圓柱和圓錐的特征。

              2、進一步體驗立體圖形玉生活的聯系,感受立體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難點

              圓柱和圓錐的特征。

              教學方法

              分析中歸納解題方法

              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與內容設計

            一、復習導入

              二、新授

              1、拿出圓柱和圓錐,說說它門的特點。

              2、你能找出生活中有哪些物體是圓柱和圓錐形的嗎?

              3、現在我們首先來研究圓柱。

              (1)請以小組為單位,仔細觀察桌上的圓柱,看看它有哪些特點。(提示:從面、棱、頂點和高這幾方面來研究。)

             。2)請一位同學代表你們組來說說你們發現了什么?

              (3)老師現在有問題要問大家:圓柱上下兩個圓有什么關系,怎樣驗證?

              (4)我們稱這兩個圓為圓柱的底面,也就是說圓柱有兩個底面,一個側面。

             。5)圓柱的高指什么?你有辦法測量嗎?說明圓柱有多少條高,長度有說明關系?

             。6)誰能完整的說一下圓柱的`特征。

              1、教師提問:現在找找請你們帶來的東西中,哪些是圓柱?請把圓柱舉起來。

              2、舉出學生帶來的東西中不是圓柱的例子。

              3、揭示實物圖,出現圓柱幾何圖形。

              教師說明:我們所學的圓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細相同的直圓柱,我們叫它圓柱。

              出示高、低不同的兩個圓柱。

              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圓柱的高。

              使學生明確: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4、下面我們來認識另一個立體圖形———圓錐。

            三、鞏固練習

              四、全課總結。

              五、作業設計

              課本20頁練習五(4)、欣賞一下生活中的圓柱和圓錐。

              六、板書設計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

              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它們是兩個完全相同的兩個圓。

              圓柱的側面,是一個曲面。

              圓錐,有一個頂點,底面是一個圓形,側面一個曲面。

              教學反思

              本課時的內容較簡單,但作為教師,我們并不能僅僅停留在教給學生有關圓柱和圓錐的特征這一層面上。研讀教材,我發現教材力求體現讓學生在主動探索的過程中感知圓柱和圓錐的特征,這與教師單純地教給學生圓柱與圓錐的特征是有本質不同的。如果教師要教給學生這些知識的話,可能5分鐘的時間就夠了。但同樣的,學生也可能很快就遺忘了。讓我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是,我很清楚自己在這節課中應該體現怎樣的教學理念,應該怎樣讓學生主動參與新知識的學習,但實際操作時,卻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沒有很好地達成自己課前預設的教學效果。

            圓柱與圓錐整理和復習的教學設計8

              教材地位:

              本單元是在認識了圓,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以及表面積與體積計算方法的基礎上編排的,是小學階段學習幾何知識的最后一部分內容。圓柱與圓錐都是基本的幾何形體,也是生產、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幾何形體。教學圓柱和圓錐擴大了學生認識形體的范圍,增加了形體的知識,有利于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學情分析:

              小學生的思維正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本單元立體圖形的學習利于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直觀學具,讓學生觀察、動手、動腦,豐富其表象,訓練形象思維,而本節的復習課又便于培養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和整理、分析、綜合概括的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通過回憶、整理、拓展等實踐活動,掌握圓柱與圓錐的相關特點與特征,并能熟練地運用公式進行圓柱、圓錐表面積或體積的計算。

              (2)能力目標:通過讓學生對知道的整理提高學生的自主獲取知識與概括知識能力。在練習、討論、合作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并進一步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整理、交流、合作、探究、體驗探究的樂趣,感受數學的價值,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和創新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圓柱與圓錐的相關特點與特征,并能熟練地運用公式進行圓柱、圓錐表面積或體積的計算。

              難點:通過對知識進行整理,提高學生自主獲取知識與概括知識的能力。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明確復習目標

              同學們,我們在《圓柱和圓錐》這一單元中學習了有關圓柱、圓錐的相關知識,今天這節課我們來對這些知識做一個系統的整理并運用它們來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學生自主作業

              讓同學們自主整理本章知識。

              (三):兩兩交流、解疑(兵教兵)

              同桌之間交流整理成果、相互解答各自的疑惑。

              (四)組內幫教、組間交流、解疑

              小組內合作,復習鞏固本單元學習的主要計算公式;組間交流,提出自己學習中的疑惑并相互給予解答。

              (五)小組展示,討論、完善,形成基本的知識網絡。

              各組選派代表,展示、完善整理成果。

              圓柱和圓錐

              基本特征基本公式

              圓柱兩個底面,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一個側面表面積=側面積+底面積×2

              體積=底面積×高

              圓錐一個底面,一個側面體積=底面積×高÷3

              〔教師點撥:〕

              (1)圓柱的側面怎樣剪展開圖是平行四邊形?

              (2)圓柱展開圖與圓柱有什么關系?

              (3)說出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遷移運用圓面積推導的轉化思想)

              (4)回憶說出圓錐體積公式推導的實驗過程。

              〔設計意圖:〕通過對知識的整理,提高學生自主獲取知識與分析、綜合、概括知識的能力,在小組交流中,培養合作、質疑、辯論的能力。

              (六)鞏固應用、互練互測(兵練兵)

              1.屏幕呈現:一個圓柱體木料,底面直徑20厘米,高30厘米。

              (1)根據已知條件,結合已學圓柱、圓錐的知識,提出問題,看誰的更有創意?(2)學生思考后提出問題。

              〔預設問題:〕

             、倌玖系膫让娣e是多少?表面積是多少?

             、谀玖系捏w積是多少?

             、郯涯玖舷鞒梢粋的圓錐,它的體積是多少?

             、堋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思考,讓同學們根據所學知識,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聯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2.“刷”出表面積有關的知識。

              〔教師引導:〕針對這一圓木,生活中在什么情況下需要求表面積?

              〔預設回答:〕給圓木涂油漆求涂漆面積的時候需要用表面積的知識。

              〔教師追問:〕給圓木涂油漆有幾種情況?都發生在什么條件下?

              〔預設回答:〕①如果是柱子時,只刷側面。

             、谌绻莻木樁,只涂一個側面和一個上面。

             、廴绻莻圓木料,可涂整個表面。

              〔設計意圖:〕一個“刷”,刷出了與表面積有關的符合實際的有價值的.問題,培養了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切”出新的表面,求增加的表面積。

              〔教師引導:〕有同學說可以把圓木切開,求表面積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那同學們說說可以怎樣來切?

              〔預設回答:〕

              ①可以橫切,分兩段切一刀,增加兩個底面大小的面,分三段切兩刀,增加4個底面大小的面,以此類推。

              ②還可以沿直徑縱切,增加兩個長方形的面,長和圓柱的高相等,寬和直徑相等。

              〔課件演示:〕橫切和縱切

              〔設計意圖:〕橫切、縱切兩種不同的切法探究,加上課件的演示,能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削”出圓錐,討論圓柱與對應圓錐的關系。

              〔教師引導:〕除了對圓木“涂”“切”以外,有同學說還可以“削”成一個的圓錐。那怎樣“削”才算是呢?你能用四句話說出它們之間的關系嗎?

              〔預設回答:〕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圓柱體積是圓錐體積的3倍,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圓柱體積比圓錐體積多2倍,圓錐體積比圓柱體積少三分之二。

              〔教師引導:〕如果圓柱和圓錐等底等積,那你能說出它們之間的關系嗎?

              〔預設回答:〕圓柱和圓錐等底等積:圓柱高是圓錐高的三分之一,圓錐高是圓柱高的3倍。

              〔教師引導:〕如果圓柱和圓錐等高等積,那你能說出它們之間的關系嗎?

              〔預設回答:〕圓柱和圓錐等高等積:圓柱底是圓錐底的三分之一,圓錐底是圓柱底的3倍。

              〔設計意圖:〕將圓柱削成一個圓錐,讓同學們討論分析兩者之間的關系,便于進一步理解兩者的內在聯系,從而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5.“挖”出容積。

              〔教師引導:〕我們還可以對圓木如何加工呢?

              〔預設回答:〕可以挖成一個木桶,求求它的容積,內外涂清漆,求涂漆的面積是多少。

              〔教師追問:〕容積和體積有何聯系和區別?

              〔設計意圖:〕“挖”出容積,將容積和體積加以何聯系和區別,木桶的內外都涂上清漆,與前面的涂漆問題加以聯系和區分,學生的空間觀念得以進一步的發展。

              (七)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

              學校要修建一個圓形水池,池內安裝噴泉,水池直徑5米,深1.5米。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預設問題:〕

             、偎氐恼嫉孛娣e是多少平方米?

             、谕谶@個水池要挖出多少立方米的土?

             、廴绻o水池貼瓷磚,貼瓷磚的面積是多少?

             、芩匮b滿水,能裝多少立方米?

              〔教師提問:〕

              ⑤如果給水池接一圈水管,并4米安裝一個噴頭,需要按幾個?

              ⑥池內如果注入1.2米深的水,那將有多少立方米的水?

              〔教師追問:〕每一個問題都涉及哪些方面的知識?

              〔設計意圖:〕一個水池問題,讓同學們再一次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問題解決中,可以充分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八)課堂小結:同學們暢所欲言,談收獲和感受。

              附:板書設計

              圓柱和圓錐

              基本特征基本公式

              圓柱兩個底面,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一個側面表面積=側面積+底面積×2

              體積=底面積×高

              圓錐一個底面,一個側面體積=底面積×高÷3

            【圓柱與圓錐整理和復習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圓柱和圓錐教學設計11-19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教學設計04-18

            圓柱與圓錐整理和復習的評課稿范文(精選7篇)04-09

            《整理和復習》教學設計07-06

            整理和復習教學設計04-05

            《面積》整理和復習教學設計04-11

            《整理和復習》數學教學設計04-08

            面積整理和復習教學設計04-13

            圓柱和圓錐復習課評課稿(精選16篇)02-20

            主站蜘蛛池模板: 热re99久久精品国99热蜜月|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国产性猛交xxxx免费看| 亚洲综合视频在线| 国产又黄又爽又色的免费视频白丝| 日本免码va在线看免费| 狠狠97人人婷婷五月| 欧美特级大片| 色老板亚洲| 免费国产自线拍一欧美视频| 日本肉体xxxx裸体137大胆| 国产高清精品在线| 性色视频网站| 亚洲国产第一页| 青草草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精品久久人人妻人人做精品| 精品国产第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在线2018| 伊人久久综合无码成人网| 9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77| youporn国产免费观看| 日韩欧美成人综合| 婷婷狠狠久久久一本精品| 公喝错春药让我高潮| 亚洲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超碰自拍| 视频在线精品| 亚洲天天在线观看| 无码手机线免费播放三区视频| 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国产黄a三级三级三| 天堂av在线免费| 影视先锋av在线| 伊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欧美精品性做久久久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有码| 亚洲人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成年人网站国产|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午夜免费看| 国产日韩一区二区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