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国产视频,男女啪啪18禁无遮挡激烈,久草热8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下载

            《如夢令》教學設計

            時間:2024-07-28 11:50:10 設計 我要投稿

            《如夢令》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如夢令》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如夢令》教學設計

            《如夢令》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詞二首·如夢令》。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生字“藕”,注意“暮”“沉”等易錯字的寫法。

              2.在誦讀中感受詞的節奏和韻味,體會詞中所描繪的意境美,情趣美。

              3.通過李清照生活經歷的介紹,引導學生對李清照早期與晚期不同詞風有所了解,從而感受“一切景語皆情語”,品詞如品人。

              教學設計

              教學環節

              設計意圖

              一、 對聯引入

              由李清照故居的一幅對聯引出李清照以及《如夢令》。

              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柳深處

              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采有后主遺風

              二、 初讀階段。

              1.了解學生對作品的預習情況。

              (如預習不夠,直接引導讀書,熟悉所學內容;如多數學生已熟讀,可安排學生默寫。)

              2.了解詞的有關知識。

              3.檢查自讀情況,了解是否讀通暢,讀流利。

              4.通過質疑了解學生自讀后對詞的理解狀況。

              三、理解階段

              1.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

              此時教師應關注學生是否了解了詞的大體意思;對于詞的意境了解有多深;能否體會出詞人的心情等。

              (教師可以隨機將學生的回答梳理后板書出來。)

              2.引導學生理解詞的意境,體會作者的心情。

              通過“常記”“沉醉”“興盡”“誤入”“藕花深處”“驚起”等詞語的解讀,在朗讀中體會。

              3.引入李清照生平資料,引導學生了解不同時期李清照詩詞的不同風格。

              ①了解李清照青年時代的生活經歷。加深對《如夢令》的理解。

              ②了解李清照中年時期的生活轉折,進一步感受李清照的詩品與人品。

              (引導回憶《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杰,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③了解李清照晚年生活境遇。感受其孤獨凄涼的心境與凄婉的'詞風。印證“風采有后主遺風”。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4.再次回讀《如夢令》,豐富理解,加深認識。

              對聯的引入,直接由文及人。讓學生在學作品之前對詞人有一個大略的印象。

              通過學生的默寫,了解生字掌握情況,增加生字學習的有效性。

              通過對詩詞知識的了解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方面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另一方面確定后續教學重難點。

              了解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態,為下文的學習做好鋪墊。

              此部分為教學的重點所在,要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互助加深對詞的理解。

              由單純的“讀詞”自然轉入“讀人”。

              對于五年級的學生,單純地就詞學詞,不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李清照的生平資料與詩詞的了解學習串連起來,由詞及人,由人及詞,不僅有助于學生對《如夢令》的把握,更有助于學生了解一種重要的詩歌學習的方法,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聯系以往知識,加深理解。體會李清照作為文弱女子在民族大義面前的浩然正氣。

              此時的讀,應該是融入對詞作、詞人的更多認識后的一種心靈的感悟與升華。

            《如夢令》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了解掌握《如夢令》的有關知識。

              2、理解領悟《如夢令》的內容和意境,并當堂背誦。

              3、通過《如夢令》的學習,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教具準備

              李清照的圖片及人物介紹的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同學們,誰能說說這節課要學的“詞”的是什么?

              2、有人說:“旋律是美感的延伸,歌詞卻是情感的載體。”現代是這樣,在古代也是這樣。這節課,我們就來看看古人怎樣用歌詞來表達情感的。

              二、了解掌握《如夢令》的有關知識

              《如夢令》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古詩有一點不同,這是一首詞。那么,什么叫做詞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第一個內容。

              關于詞的知識,我們來看一下資料。請同學們迅速地閱讀一下,注意勾畫知識要點,并回答下面幾個問題。

              1、什么叫詞牌?

              2、詞是怎樣分類的?

              三、理解領悟《如夢令》的內容和意境,并當堂背誦

              1、下面,我們就具體地來看我們今天要學的第一首詞——《如夢令》。

              2、我們將采取一種比賽的形式,看一看誰學得好,誰學得快。

              3、老師將全班同學分成四個大組,每個大組就是一個代表隊。在下面的學習中,我們將進行三個環節的比賽,每個環節中獲勝的代表隊將獲得一面小紅旗,得小紅旗多的代表隊就是最后的贏家。(老師出示準備好的圖表)

              (1)搶答題。

              首先,請大家聽老師范讀一遍課文,在聽的時候請大家注意老師的停頓節奏,并借助課文的注釋和作者的有關知識初步理解本首詞的內容。聽完之后,請大家搶答下面的問題。注意,除了回答問題之外,還要從課文中找出答題的根據。

              老師配樂范讀,學生搶答。

              題目:

              ①本首詞的作者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②這首詞記敘了一件什么事?

              ③這件事是發生在詞人寫作的當天嗎?

              ④這件事發生在什么季節?

              ⑤她是一個人去的嗎?

              ⑥為什么要“爭渡”?

              ⑦為什么會“誤入”?

              ⑧慢慢劃出來不行嗎?

              ⑨為什么詞人會常想起這件事呢?

              (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答題最多且正確率最高的隊為勝利隊,為該隊加上小紅旗。

              (2)必答題。

              ①一次郊游之后,在回家的路上,由于沉醉其中,小船走錯了路,直到了何塘的深處才發覺。盡管這里景色迷人,還是急著尋找歸路。爭渡的聲音在靜夜里格外清晰,驚動了棲息的沙鷗白鷺,它們鳴叫著撲騰騰飛起來,這時,人聲、鳥聲、水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個情趣橫生的意境。請大家閉上眼睛,在腦海里想象一下,夕陽的余暉,清清的池塘,嬌美的荷花,驚花的鷗鷺,爭渡的船只……這幅畫面美不美?(美!)

              原來詞人在我們面前展現的是這樣一幅美妙的畫面,可惜,我們卻不能親眼看到。同學們,你們愿不愿意為老師補這個遺憾呢?(愿意!)

              好,請大家拿出你們的紙和筆,將這幅美麗的畫面畫出來,展現給大家。(配樂范讀)

              請第個代表隊的同學共同討論完成。畫的.時候,請注意詞中所提及的事物。(學生作畫,老師指點。)

              學生完成畫后,由學生自由進行評論,并選出最好的圖畫,為該代表隊加上小紅旗。(對畫的評價應緊扣詞的內容,并講完畫面的美感,老師用多媒體展示圖畫。)

              ②在完成了以上的環節之后,同學們對本首詞已經有了相當程度的了解,下面我們要完成的是對本首詞的當堂背誦。

              在這個環節,老師限時三分鐘,請每位同學背誦本首詞,在背的時候注意節奏和停頓,并在背誦中再一次體會作者的感情。老師會隨機在每隊抽一位同學代表本隊背誦。

              老師從熟練程度、背誦技巧、感情投入等方面評價,評選出勝利隊,并為訪代表隊加上小紅旗。

              (3)選答題。

              要求:選擇回答該題的隊,答對中一面旗,答錯扣一面旗,由一位同學主答,可有一次補充的機會。

              古人說:詩言志。意思就是寫詩歌的目的是為了表達某種意愿或心境。那么,在這首詞中,作者描繪了這樣一種美妙的場景,表達了她的什么意愿呢?

              (由本文內容延伸到詞的意境,從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四、小結

              同學們,我們這節課的比賽到此結束。其實今天的勝負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在競賽中學到了知識,還體會到了合作的樂趣。我相信,只要大家擁有像今天這樣積極進取的精神,永遠保持著一顆熱愛生活的心,那我們每個都會成為生活中的大贏家!

            《如夢令》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學習,想象詞所描繪的情景,感悟詞人的快樂心情及對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熱愛。

              3、初步了解學習古詞的方法。遷移運用,提升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4、學習古詩詞興趣,培養古詩詞熱愛激發學生

              二、教學重點:

              品讀字詞,想象詞境,并能試著用優美的語言把它表達出來,感悟詞人的快樂心情及對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熱愛。

              三、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想象詞描繪的意境,領會詞人“沉醉”的心情。

              2、了解古詞的學習方法,遷移運用。

              四、教具準備:課文、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創設情境,營造學詩歌的氛圍,激發學生對詩歌的熱愛

              1、師:同學們,春天到來,又是郊外踏青的好時節。你有沒有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郊外游玩過?你去了哪里?景色如何?心情怎樣?在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看到那迷人的江南美景,你想到了哪首詞?(點名)(課件,音樂)

              1、憶江南

              師:掌聲送給她!

              2、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夏天,我們來到美麗的西子湖畔,詩人蘇軾留下了這樣的詩篇:

              3、山行

              秋天,人們喜歡登高遠游,這滿山的紅葉,我們又想到了

              4、梅花

              冬天,我們一起去郊外踏雪尋梅,墻角數枝梅——

              師:多美的詩句啊!同學們,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無數文人墨客為我們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名篇佳作,難怪有作家說道——(課件出示于丹與葉延濱的話)看了這兩段話,你們有什么想說的?同學們,做好上課的準備了嗎?上課!

              二、正式上課:

              師:我們今天來學一首關于郊游的古詞(板書:古詞)——如夢令(板書:如夢令)通過預習你們知道了什么?

              預設:作者是(板書:【宋】 李清照)如夢令是詞牌名,是用來吟唱的,又叫曲子詞,每一種詞牌名都有固定的字數、格式和韻律。??她是一位著名的女詞人。有“詞國女皇”之稱。

              三、多重誦讀,感知詞之味道

              (一)自主學習,讀“通”本詞

              師:現在請大家自由地讀讀這首詞,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學生自由誦讀)

              評價:字正腔圓!你把生字“藕”和多音字“興”讀準了,(出示課件:藕花和多音字興)老師想問問你們為什么“興”在這里讀第四聲?(高興、興致)(課件)是的,興表示“興致”的意思所以讀第四聲。哪位同學再來讀讀?

              (二)師生合作讀

              1、小結:同學們,古詞是用來吟唱的,(板書:吟)除了讀準音,還要注意好詞句的節奏和停頓,這樣就能讀出詞的味道,我們一起來合作吟一吟。(師讀前兩個字)

              3、小組賽讀:同學們吟得真好,帶著這樣的節奏,我們小組來賽一賽,大家可以任意選擇一種吟誦方式,看看哪個小組吟得好。

              4、展示。

              四、讀懂詞的大意,抓住關鍵字瘦讀全詞。

              1. 同學們,光讀通讀順還不夠,咱們還要讀懂它,大家可以在下面注釋的幫助下,讀懂詞的大概意思,找一找最能表達作者心理感受的`那個字,在組里和同學討論討論。(隨機板書學生的答案)

              生:醉、夢、記、暮、興。

              2、各組代表分別說出自己的理由。

              3、總結:剛才大家通過學習,找到了自己認為最能表達詞意的關鍵字,來幫助我們理解古詞的內容,這是古詞學習的第二步:把整首詞凝成一個字或詞。(板書:凝)但是,哪個字最能表達作者的心境呢?讓我們走進這首詞,走進李清照的內心世界。

              五、想象畫面,感悟詞之意境

              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老師讀,邊聽邊想,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哪幾幅畫面?(師配樂朗讀,學生閉目想象)

              1、哪一幅畫面讓你的印象最深?(請三個同學)誰也喜歡這樣的畫面,再來說一說?還有誰也喜歡這樣的畫面?

              2、出示溪亭日暮圖

              ①這就是美麗的溪亭日暮圖,你能讀一讀這美麗的畫面嗎?

              評價:說的好,讀的美,還有哪位同學喜歡這樣的畫面?你來讀一讀。 ②同學們真了不起,讀著詞語,能想象出這樣的畫面,這就是“品詞”。(板書:品) ③再讀“溪亭日暮”: 好一個溪亭日暮,夕陽晚霞,物我兩忘,難怪作者“沉醉——不知歸路”。讓我們帶著這份醉意來讀這兩句,一定更有味道。

              3、還有誰想到了不同的畫面?(哦,你看到了藕花深處的迷人風景)李清照,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李清照,你還看到了什么?你聞一聞,聞到了——

              ①現在我們跟隨李清照一起走進那個清香四溢、色彩繽紛、幽靜而神秘的世界,誰來讀一讀這樣的美景?(指名讀)

              ②難怪詞人迷醉其中呢?你再來讀一讀。同學們,讓我們深吸一口藕花的香氣,一起來讀讀——

              ③你覺得哪一個字最能說明詩人又一次醉了?(誤)能用一個詞來代替這個“誤”字嗎?(不知不覺、情不自禁)

              真是景不醉人——人自醉。帶著這份醉意,再來讀讀這一句。

              4、還有怎樣的畫面呢?(驚起鷗鷺)(出示圖) A怎么劃船?(爭著、用力)

              師:關于“爭渡”的注解歷來有兩種觀點:

              (1)以《唐詩、宋詞、元曲三百首》為主的一方觀點認為,“爭渡”的意思是“奮力劃啊,搶著劃啊”

              (2)以《唐宋詞鑒賞詞典》為主的一方觀點認為,“爭渡”的意思是“怎么劃啊,怎么劃啊”

              師:再讀讀這兩句,考慮一下,你認為是哪一種意思呢?或者你有更新的想法嗎?

              生1:她著急回家,就搶著劃;(你搶著劃一劃)

              ②小組“爭渡”讀出搶著劃的感覺。(做動作)

              師:此時此刻,老師也有了作詩的雅興,真是“一群詩人爭船渡,一灘鷗鷺上青天”那情景該多么壯觀啊!誰來讀一讀。

              ③此時此刻,詞人的心情是多么的??(指名說)開心、激動。(激動地讀一讀)

              ④生2;她喝醉了酒,就不知道怎么劃了??(你把那種不知道怎么辦的感覺讀出來) 迷迷糊糊中,呼啦啦鷗鷺飛起,你會有什么感受(驚訝、驚喜) (驚喜地讀一讀) 這個“驚”字,既驚飛了鷗鷺,又驚喜了詞人。寫得多好啊。同學們,帶著驚喜與興奮,讀一讀這兩句吧!

              師:同學們的理解都很有道理,難怪那些詩詞專家們都一直爭論不休呢。不管是“搶著劃”還是“怎么劃”,李清照的心情都是——快樂(快樂地讀一讀)

              5、面對如此良辰美景,假如你是李清照,你會和朋友們干些什么?(飲酒、作詩、賞景、聊天┅┅)

              6、總結:

              學到這兒,誰來說說最能表達詞意的是哪個字呢?(醉)(擦掉別的字)李清照,你沉醉的僅僅只是酒嗎?(說到了酒)還有什么?沉醉于景嗎?沉醉的還有什么?——心(快樂美好的心情)(板書:酒、景、心)在這份美好的醉意當中,老師也寫下了這一首如夢令,伴隨著音樂,我們一起沉醉地讀一讀。(音樂起,再讀全詞)

              六、回歸整體,熟讀成誦。

              就讓我們沉醉在這幅流動的畫里,一起背誦這首詞吧!每個小組自由選擇,待會你們可以看畫面、可以聽音樂、可以做動作,甚至可以唱一唱。開始吧!(還有不一樣的形式嗎?)

              六、拓展讀詞,感悟詞之情韻

              1、大家誦得韻味十足,誰來說說你怎樣學習這首古詞?讓我們用同樣的方法,再學一首同樣詞牌名,同一位作者的詞。(先吟、再凝、最后品一品)

              2、要吟出詞的節奏,讀懂意思,把整首詞凝成一個字或詞,品出李清照怎樣的心境?

              3、小組展示自學成果。

            《如夢令》教學設計4

              一、導入

              1、人稱“千古第一才女”,創“易安體”的李清照

              記憶課下文學常識

              2、介紹李清照的生平

              南渡前多寫悠閑生活,韻調優美

              南渡后多懷鄉憶舊,情調憂傷

              二、理解意涵

              1、朗讀這首詞,說說這首詞中出現了哪些人物、場景、對白?

              人物:主仆兩人

              場景:春雨后的屋中

              對白:“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2、結合杜甫《三絕句》:“不如醉里風吹盡,可忍醒時雨打稀”,聯系下文,說說李清照昨夜縱酒的緣由可能是什么?

              不忍見花被吹落

              3、李清照醒后第一件事是什么?

              了解經歷風雨后,庭院之中的海棠情況如何

              4、既然如此關切,念念不忘,李清照為什么不自己去看海棠究竟如何了?“試”體現出她怎樣的心理?

              很關切,又不敢于、忍心面對

              5、從“卻道”的“卻”字,你能品讀出詩人怎樣的'心緒?

              她心中早已知曉海棠花的境況

              對侍女粗心的不悅

              6、“知否,知否?”怎樣朗讀才符合詩人當時真實的情感?

              對侍女的粗心的嗔怪

              自己的心境無人理解的無奈

              7、“綠肥紅瘦”寫出了什么?詩人的用字有什么高妙之處?

              寫出海棠花經歷一夜風雨后可能的景象。僅僅四字就形象可感。

              用擬人的手法,更凸顯詩人的愛花惜春之情

              8、作為一名女子,詩人的惜春其實還有怎樣的一層含義?

              惜青春時光的短暫易逝

              三、朗讀與總結

              1、理解女詩人惜春之后更為細膩的心緒后,帶著這一份理解,再回過頭來看前文,你對李清照之前的回避、躲閃、不忍有了怎樣的認識?

              2、在跟深切的理解詩人內心曲折深藏的情感后,再一次朗讀詩歌,在朗讀過程中重讀并重點感受以下字詞:“試”“卻道”“知否,知否?”“應是”。讀出詩人內心復雜幽微的情感波瀾。

              3、歸;納語言風格——言淺意深,含蓄曲折

            《如夢令》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的: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

              2.品讀李清照的詩詞

              3.培養學生鑒賞古詩詞的能力

              二.課型:新授課

              三.教學對象:八年級學生

              四.教學重點:

              1.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

              2.體驗到這首詞的意境

              3.重點詞解析

              4.詞的技巧分析

              五.教學難點:

              1.對詩詞的理解

              2.把握詩詞情感

              六.教學過程:

              (一)課程導入:

              師:“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濟南涵養了一個不同尋常的靈性生命。她有著“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溫柔嬌媚,也有著“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倜儻豪放。她就是宋朝婉約派詞人李清照。在那個唯男子獨尊的年代,她無疑是萬綠叢中一點紅,她的詞自成一家。語言清麗而不萎靡,情調感傷而不空虛。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李清照,品讀李清照。

              師問:同學們都知道我們要學的這首《如夢令》的作者是宋代偉大女詞人李清照,那么大家知道的她的詩詞還有哪些?對于她,大家還有什么了解呢?有哪位同學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舉手回答一下。(老師總結同學們答案)

              (二)介紹李清照生平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濟南)人,以詞著稱,有較高的藝術造詣。

              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并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老師:我們了解過了李清照的生平事跡之后,是不是對她的詞也充滿了好奇呢?特別是在宋朝那個詞作鼎盛的時候,在眾多才子里面作為一個女詞人能夠脫穎而出,也充分證明了她的才華。下面我們就一起來領略一下李清照詞作的風采。)

              (三)詞作初印象

              如夢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1.板書出來這首詞,讓同學們先自己理解一下這首詞的思想情感,請同學舉手回答自己的理解。

              (師:同學們的見解都很獨特,那下面老師來總結一下。

              寫《如夢令》的時候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已經很久沒有回家了,詞人很是思念自己的丈夫。甚至到了借酒消愁的地步。這日她又喝了酒,早早就沉沉睡去。第二日醒來的時候,才發現昨夜下了一場小雨,便問卷簾的丫鬟,院外的海棠怎么樣了。丫鬟答曰:“海棠依舊”。詞人感念自己和丈夫的情形,感嘆道:“應是綠肥紅瘦。”意即表達自己對丈夫的思念。

              2.(師:大家既然已經了解了這首詩的情感,那就請同學們聽一下錄音,看看其他人懷著這種感情朗誦出來的感覺。)

              放錄音。請同學們跟著讀幾遍。放音樂,讓同學們跟著節奏朗誦。讓同學們能夠熟讀背誦這首詞。

              (四)詞賞析

              1、.(師:大家熟讀了這篇文章之后,對這首詞也有了自己的理解,那么下面我們就探究一下,作者用詞的經典之處。)

              以“濃睡”、“殘酒”搭橋,寫出了白夜至晨的時間變化和心理演變。然后一個“卷簾”,點破日曙天明,巧妙得當。然而,問卷簾之人,卻一字不提所問何事,只于答話中透露出謎底

              “試問”的結果如何呢?――“卻道海棠依舊。”侍女的回答卻讓詞人感到非常意外。本來以為經過一夜風雨,海棠花一定凋謝得不成樣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簾,看了看外面之后,卻漫不經心地答道:海棠花還是那樣。一個“卻”字,既表明侍女對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無覺察,對窗外發生的變化無動于衷,也表明詞人聽到答話后感到疑惑不解。是啊,“雨疏風驟”之后,“海棠”怎會“依舊”呢?這就非常自然地帶出了結尾兩句。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既是對侍女的反詰,也象是自言自語:這個粗心的丫頭,你知道不知道,園中的海棠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稀少才是!“應是”,表明詞人對窗外景象的推測與判斷,口吻極當。因為她畢竟尚未親眼目睹,所以說話時要留有余地。同時,這一詞語中也暗含著“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雖好,風雨無情,它是不可能長開不謝的。一語之中,含有不盡的無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謂語淺意深

              2、.“綠肥紅瘦”歷來被人稱道,它好在哪里?

              綠肥紅瘦”一語,是全詞的精絕之筆,“綠”代替葉,“紅”代替花,是兩種顏色的對比;“肥”形容雨后的葉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謝稀少,是兩種狀態的對比。本來平平常常的四個字,這么一搭配組合,竟顯得如此色彩鮮明、形象生動,那“紅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漸漸消逝,而“綠肥”象征著綠葉成蔭的盛夏的即將來臨嗎?

              3.抒情方式:以景襯情。抒發的感情是:輕靈新巧而又凄婉含蓄

              寫作手法:使用擬人化的手法。詞中把本來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來用以形容綠葉的繁茂與紅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漸消失

              詞人為花而喜,為花而悲、為花而醉、為花而嗔,實則是傷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嘆自己的青春易逝。

              4.(師:同學們今天學習了李清照的《如夢令》之后,有什么感想?請同學們跟大家交流一下。)

              總結今天所學的內容,讓大家了解李清照,懂得詩詞的表達情感。

            《如夢令》教學設計6

              作者:

              教學目標:

              1、了解李清照及其作品,整體把握全詞的主旨。

              2、反復誦讀,提高詩詞欣賞能力。

              3、感悟詞人早期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目標

              1、教學難點:目標

              2、教學方法:朗讀、研討。課型:新授課。

              課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釋題導入:

              如夢令,詞牌名。原名“憶仙姿”,后改為“如夢令”。因唐莊宗《憶仙姿》詞中“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之句而得名。詞牌是詞的曲調名稱。

              二、整體感知:

              1、作者:李清照(約1084—約1155),號易安居士,是詩、詞、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長的,成就最高的還是詞。李清照經歷了南北分裂之亂,在南渡前后,她的詞風變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詞多描寫少女、少婦的閨中生活,如《如夢令》、《怨王孫》兩首詞,于輕快活潑的畫面中見作者開朗歡樂的心情和輕松悠閑的`生活。南渡后,生活的苦難使她的詞風趨于含蓄深沉。《菩薩蠻》、《念奴嬌》、《聲聲慢》等詞表現了詞人長期流亡生活的感受。《永遇樂》在這類詞中為代表之作。李詞語言既淺顯自然,又新奇魂麗,富于表現力。她的詞用典不多,卻善于運用口語、市井俗語,使詞寫得明白而家常。李詞的音節和諧,流轉如珠,富有音樂美。

              2、背景資料:這首詞是李清照早期的一篇名作,歷來為人們所稱道。詞中刻畫了一個年輕女子愛花、惜花的細膩感情,創造了鮮明、優美的藝術形象。此詞寫惜春敏感心理,并無深意,全憑高超的表現技巧和優美的藝術形象取勝。

              3、教師范讀,學生自由朗讀全詩。

              三、細讀品味:

              1、“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雖是一夜的濃睡,也沒有消盡昨晚盡情飲酒的醉意。寫出了一種無憂無慮的生活。

              2、“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試問”表明女主人公明知故問,表現了女主人公活潑的性格;一個“卻”字,寫出了侍女的回答很不經意。一問一答,形式新穎別致,語言淺近自然,充滿情趣。

              3、“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知否?知否?”用疊句形式把女主人公的活潑多情表現了出來。“綠肥紅瘦”,采用借代和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暮春風雨后花葉的神采——葉子更綠,花兒凋零。造語新奇,奇巧無比,實為千古絕唱。

              四、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詞中所表達的兩個人的不同心情?

              明確:這首小令雖然只是寥寥三十三字,卻十分生動地表達了兩個人物的不同的心情。詞人妙用對話,頓使閨中情趣盎然:女主人公設問,懇切認真;待女回答,淡漠無情;女主人公再駁,凄婉癡絕。

              五、教師小結: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詩中的主人雖是一夜的濃睡,也沒有消盡昨晚盡情飲酒的醉意。然而她卻有所關切,想到“昨夜雨疏風驟”,“試問卷簾人”,小院里的海棠怎樣了?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這時她根據季節、根據經過一夜的“雨疏風驟”,根據自己的觀察和經驗,急切地更正:“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由此看出,女主人是多么關切她周圍美好的事物。

              《如夢令》:寫一位貴族少女憐花惜春的感情,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變化的敏感和對生活中美好事物的關懷,曲折的反映出一種悠閑、淡雅的生活情趣。

              六、布置作業: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七、板書設計:

              如夢令

              昨夜風起雨不急(風急)——無憂;飲酒過量晨醉意(酒醉)——無慮;關注海棠花兒落(問花)——情趣;綠肥紅瘦仆未知(肥瘦)——急切。

              ————積極向上、熱愛生活。

            《如夢令》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品讀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讀懂詞意,想象詞境,感受詞中美好意境,體會詞人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初步學習詞的知識。

              3、品讀詞眼“暮、興、醉、驚、記”,體會詞人煉字功夫。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誦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學習,想象詞所描繪的情境、感悟詞人的快樂心情及對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熱愛。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借助工具書或注釋自主學詞,解讀文句,理解詞的意思。

              教學難點:

              對詞中描寫的意境展開想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習任務:

              一、 初讀課文、理解詞意

              二、 反復吟誦、感悟意境

              三、 找出詞眼、品讀全詞

              四、 了解詞人、深入體會

              教學過程:

              激情導課

              1、導入課題、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詩歌到了唐朝已發展到了顛峰階段,于是,宋代文人另辟蹊徑,發展并完善了詞這一文學樣式,詞也是詩的一種,配上音樂可以歌唱,詞的句子有長有短,所以又叫長短句。提到宋詞,人們就會想到一名杰出的女性,她被認為是婉約派詞的正宗,提出“詞別是一家”主張的女詞人----李清照。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她的一首詞。板書課題:如夢令

              學生齊讀課題。

              2、明確目標

              學習這首詞的時候,我們要開動所有的感官,用耳朵去聽,用嘴吟誦,用腦思考,用心想象。

              3、預期效果

              那么理解詞意、感悟意境對于大家來說就不成問題了。對自己有信心嗎?

              民主導學

              任務一:讀中渲染,理解詞意

              任務呈現

              (師先配樂朗誦)師:這首詞聽起來具有舒緩委婉的音韻美,一是因為本詞的押韻;二是因為詞人擅用對仗,使節奏明快、和諧、上口。下面就請大家自由朗讀這首詞,注意讀準字音、讀出節奏,并且試著讀懂它。同桌可以互幫共享。

              自主學習

              1、學生自由讀詞,把字音讀準,把詞讀正確、流利。

              2、學生借助注釋自己學詞,理解詞的意思。

              3、小組內交流能理解的詞句的意思及自己不懂的地方,教師巡視。

              展示交流:

              1、指名讀讀出詞語的味道來。(“興”是多音字,在這里應讀成“xìng”。同桌之間討論一下為什么?

              學生交流討論。(“興”在詞中的意思為“興致,情趣”,所以應讀成“xìng”)全班齊讀。

              2、指名說說這首詞的意思。

              任務二:反復吟誦,感悟意境

              任務呈現:剛才我們讀懂了這首詞的意思。但學習詩詞,光讀懂還不夠,我們還要把這首詞讀美了、讀活了、讀出味道來。怎么讀就有味道了?細細地讀每一個詞每一句話,然后靜靜地想其中的含義,邊讀邊想,你就會走進詩詞中,慢慢地有了自己的'感受,就會品出味道來。

              古人有“詩中有畫”的說法,一首詩就是一幅畫,甚至有時候一個詞語就是一幅畫,看看,你能從這首詞中讀出哪些畫面?(板書:溪亭日暮 藕花深處 一灘鷗鷺)

              自主學習

              細細地讀,靜靜地想

              展示交流:

              板書三個畫面1、畫面一:“溪亭日暮”

              (1)指名讀第一、二句。

              (2)“溪亭日暮”,讓你想起怎樣的畫面?(課件出示黃昏情景)

              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想象的畫面。指名讀這兩句。

              (3)在這樣的地方,這樣的時候,詞人會在溪邊的亭子里干什么呢?

              (4)這首詞是詞人當天寫的嗎?(生:從“常記”可以看出已經隔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為什么詞人經常想到這件事呢?(生:這件事非常有趣,值得回味。)(板書:常記)

              小結:這首詞構思巧妙。從“沉醉”一語可以看出,女詞人和游伴們在溪邊的亭子里曾舉行過一次時間不短的郊宴,一邊說笑、行酒令,一邊喝酒,充滿了歡樂的氣氛,直至夕陽在山才匆忙上船。請再次深情朗讀第一、二句。

              2、畫面二:“藕花深處”

              (1)說說你對“藕花深處”的理解?

              從“藕花深處”可以判定是詞中描寫的是春末夏初時節,荷葉茂密,荷花綻放,香氣四溢的景色。(師引導學生想象)

              (2)討論:為什么詞人和同伴們會“誤入藕花深處”?(因為“沉醉”)還有別的原因沒有?(這是一次泛舟出游,目的地是溪邊的亭子,可見周圍是水鄉,水路縱橫。)

              (3)深情誦讀第三、四句。

              3、畫面三:“一灘鷗鷺”

              (1)從“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你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既然誤入,慢慢劃出去,不也行嗎?(不行,已是“日暮”時分。)你能想象出“爭渡”的情景嗎(從“驚起一灘歐鷺”可以想見漿聲、水聲和少女們的笑語喧嘩聲一時并作,酒意也消失了。)

              (2)學生帶著自己的情感體驗、朗讀這幾句。

              4、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話說說這件讓詞人覺得非常有趣,值得回味的事

              任務三、找出詞眼,品讀全詞。

              任務呈現:

              同學們真不簡單,把三十三個字讀成了一個個美麗的畫面,讀成了一幅流動的畫,此外,還學會了文包詩的一種寫法。但,這還不夠,咱們還要把這首詞讀成一個字,這個字就是我們常說的“詞眼”,有信心接受挑戰嗎?來,讀讀這首詞,看看,這首詞是圍繞這里邊的哪一個字來寫的?

              自主學習:小聲地讀一讀,品一品。

              展示交流

              1、 生讀詞,思考。讀后交流,明確:這首詞是圍繞“醉”來寫的,“醉”是這首詞的“詞眼”。

              2、再讀這首詞。詞人陶醉了,她陶醉在美景中,她陶醉在美酒中,她陶醉在美麗的意外中,她陶醉在美麗的生活中,讓我們也跟她一起深深地陶醉一次。讀出濃濃的醉意來好嗎?

              四、了解詞人,深入體會

              1、說說你對李清照的了解。

              指名說。(課件出示李清照的生平資料)

              師:這首《如夢令》是她的早期作品,格調清新而又明快,從中可以看出女詞人早年曾經有過的幸福的生活。可是,到她43歲這一年,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市),她逃難到了江南;不久,丈夫趙明誠又病故。隨著生活境遇的變化,她的詞也顯得悲凄起來。

              2、課件出示李清照《如夢令》的另外一首: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兩首詞的時間、地點、景物、人物都不同,心境也不同。雖然都“醉”,課文這一首因美景、心情陶醉,后一首詞人為花而喜,為花而悲,實則是傷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嘆自己的青春易逝。而“常記溪亭日暮”之情景,是追憶美好的青春時光。(板書:美好的青春時光)

              學生對比朗讀,讀出感情。

              板書:

              如夢令

              宋[李清照]

              溪亭日暮

              常記 藕花深處 美好的青春時光

              一灘鷗鷺

            《如夢令》教學設計8

              (一)導入

              1、背誦古代詩詞,溫故知新。

              2、比較詞與詩,略說不同。

              3、交流李清照的相關資料。

              上課伊始,談話交流:六年的小學生活讓我們積累了許多古代詩詞,現在,你還記得哪些?學生回憶曾學過的詩詞之后引出詩與詞的比較。接著告訴學生本節課學習的內容,這時課件顯示課題和作者。學生齊聲朗讀之后出示李清照的相關資料。

              設計意圖:回憶古代詩詞是為了溫故而知新。課件顯示課題和作者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同時營造與本文相融合的美好意境。出示李清照的相關資料則是為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基礎。

              (二)初讀

              1、自讀課文,感知內容。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說說這首詞寫了一件什么事情。

              師生活動:重點抓住“常記”“沉醉”“興盡”“爭渡”等詞語理解詞義。最后歸納課文敘述的主要內容。

              2、聽讀課文,體悟情感。

              聽課文錄音,說說你能感受到作者是什么樣的心情呢?

              設計意圖:自由讀詞的目的是讓學生直接接觸并熟悉文本,從整體上感知課文。文本是學習的根本。在學生朗讀之后點評“興”字的讀音則是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聽課文錄音是為了讓學生感受古詞的魅力,體會古詞朗讀時舒緩的語速和連貫的氣息。質疑交流目的是為了引發學生思考。讀懂“常記”“興盡”等詞語的意思,為讀懂整首詞的大意、把握情感、感知意境作鋪墊。

              (三)細讀

              1、細讀課文,展開想象,體會意境。

              2、想一想,說一說,寫一寫

              (課件出示課文動畫)

              學生相互比較動畫與課文并思考:動畫中哪些景物課文中寫到了,哪些沒有直接寫出來。在共同探討中展開想象,體會意境。

              (1)引導學生想象“溪亭日暮”的畫面,抓住一“醉”字,用自己的話說說是怎樣的情景。

              (2)引導學生想象“藕花深處”的畫面,抓住一個“誤”字,體會作者無比激動和陶醉的心情。

              (3)引導學生想象“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的畫面,抓住一個“爭”字,一個“驚”字,用自己的語言把這一幅畫面描寫出來。

              3、小結:體會本文詞眼——“醉”。

              請同學們仔細閱讀全文,想一想這首詞中哪個字最能表達作者的心情。

              設計意圖:從動畫入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在說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想象力也是語文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學生看詞想象畫面,是為了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深刻體會作者美好生活和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四)演讀

              溪亭日暮的寧靜恬淡,藕花深處的神秘幽香,一灘鷗鷺的壯觀驚喜。這一切,留在少女時代的李清照的記憶深處,久久不能忘記,常常不自覺的`輕輕吟唱起這首詞。回味那次難忘的郊游。你聽——

              (課件播放歌曲《如夢令》)

              學生邊聽,邊跟唱。再次基礎上教師再次引導學生讀詞:注意“沉醉”、“誤入”、“爭渡,爭渡”、“驚起”等詞語包含的情味和意味。

              設計意圖:出示歌曲《如夢令》是使學生受到古文化的熏陶,再一次感受作者的情感。

              (五)比讀

              (課件出示《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這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寫得清新明麗,生動活潑。下面請同學們再讀一首出自李清照的《如夢令》。

              邊讀邊想象,詞人又為我們描寫了一幅怎樣的畫面?你從中讀出了詞人怎樣的心情呢?

              小結:一切景語皆情語。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心境,作者筆下的景物也不一樣了。讀詞,我們要能透過景物,讀出作者的心情。兩首詞,讓我們讀到了不一樣的李清照,讀到了不一樣的李清照的詞。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兩首詞進一步鞏固詞的學習,了解詞人李清照。

              (六)總結

              今天我們領略了一幅幅優美的畫卷。感受了作者快樂和幸福的美好時光。讓我們齊聲誦背全文,在誦背中結束今天的學習。

            《如夢令》教學設計9

              一、話題引入,初讀感知。

              1、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欣賞宋朝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詞。你們讀過詞嗎?那你們能不能說說詞和詩有什么不一樣?

              小結:詞的句子有長有短,所以又被稱為長短句。

              2、介紹詞牌名,不是詞的題目。而且每一種詞牌名的詞都有固定的字數、句式和韻律。今天咱們要學習的這首詞的詞牌名就叫做——如夢令。

              二、初讀感知。

              1、生自己放聲朗讀,爭取在最短的時間里把它讀通順、讀正確。

              2、指名學生讀。適時糾正學生的讀音,指導關鍵字詞的讀音。

              3、學生齊讀詞。

              三、細讀全詞,古文今譯。

              1、過渡:光讀通讀順還不夠,咱們還要把它讀懂了,看看能不能自己在下面注釋的幫助下,讀懂詞的大概意思。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和邊上的同學商量商量。

              2、引導學生集體討論:咱們先來說一說。自己能夠讀懂一個詞,一句話,都是一種了不起的收獲。

              適時指導 “暮” “醉” “爭渡爭渡”等字詞的意思。

              3、這首詞用了多少個字?(三十三)

              小結:是的,三十三個字就把這次郊游的經歷寫清楚了。你看,古詩詞,就是這樣的凝練含蓄。

              四、“瘦”讀全詞,搜尋詞眼。

              1、引導學生:學古詩詞還得學習另外一種本領,那就是要把詩或詞“讀瘦”。板:讀瘦

              同學們能不能把整首詞讀成一個字兒?看看整首詞是圍繞這首詞里面的哪一個字來寫的?

              2、學生討論,適時板書:醉

              五、牽引“醉”線,分層解讀。

              1、陶醉在美酒、美景中。

              過渡:大家再輕輕地讀讀詞,看看可以從哪些詞語當中讀懂這個“醉”字呢?

              2、引導學生想象 “溪亭日暮”這個詞描述了怎樣的畫面?

              落日的余輝倒映在湖里,使我們想起怎樣的詩句來了?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3、獎勵你讀一讀吧。把這么美的畫面通過朗誦表達出來。

              老師邊播放日落美景邊描述:黃昏時分,太陽慢慢地從西邊落下去了,晚霞染紅了整個天空,遠山、近水、小亭子,都被籠罩在夕陽的余輝中。水面上波光粼粼,使我們想起這樣的詩句: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4、過渡:在這樣的時候、這樣的地方,詞人他們會在干什么?

              喝酒,聊天,做,對對子,看風景。

              小結:中國有句古話叫做——“酒逢知己千杯少”,喝著喝著,就喝多了,就——醉了。是啊,在這樣的`地方,品著美酒、賞著美景、聞著酒香、荷香,那可真是全身心的享受啊!這叫酒不醉人——人自醉。咱們一起讀一讀這兩句,讀出濃濃的醉意來。

              5、小結,繼續討論:好!大伙兒還能從哪些詞語當中讀出這個“醉”字來?

              引導學生想象“藕花深處”所描寫的畫面。

              這種畫面使你想起哪一句詩來了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是啊,多美的荷葉荷花!但此時已是黃昏時分,一切都是朦朦朧朧的,“藕花深處”,那是一個清香流溢、色彩斑斕、幽靜而又神秘的世界。來到這樣的地方,詞人肯定更醉了。讀。

              6、等他們驚醒過來的時候,他們是趕緊——讀下去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讀這兩句啊,你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小結:那場面多壯觀啊。看媒體:詞人她們笑啊叫啊,那聲音太響,太熱鬧了,只聽撲啦啦一聲,一河灘受驚的鷗鷺,一下子沖破夜幕飛向藍天!那場面壯觀嗎?!

            《如夢令》教學設計10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正確認讀“藕”,有感情讀詞,讀出詞的節奏和韻味。背誦這首詞,能品味詞的意境。

              (2)過程與方法:通過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資料的收集整理和探究閱讀,通過一個“醉”體會詩詞意境。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品味詩詞,感受古詩詞的凝練、含蓄。從而熱愛中國傳統文學。

              二、教學重難點:

              品味詩詞意境,感受李清照無憂無慮的生活,溪游醉歸的歡樂。

              三、教學流程:

              一、了解有關詞的基本知識

              1.你們學過哪些詞?

              你能說說詞和詩有什么不一樣么?

              詩每句字數一樣,而詞的句子有長有短,又稱長短句。詞可配樂演唱。

              2、出示《如夢令》。

              李清照介紹:李清照童年生活在趵突泉邊,大明湖畔,官宦之家,一生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那是她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人到中年,宋朝與金兵作戰,節節敗退,于是李清照搬到江南,丈夫后來也去世了。晚年非常孤獨寂寞。今天學的這首詞是她年輕時寫的。

              這首詞的題目是?

              “如夢令”是詞牌名。同一詞牌可以填許多不同內容的詞,有的詞有題目,有的詞則沒有題目,沒有題目的,我們為了區分,往往以詞的第一句作為題目,如這首《如夢令》,我們就記作《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二、初讀課文,領悟大意

              1、自己放聲朗讀,爭取在最短的時間里把它讀通順、讀正確。

              2、檢查朗讀情況

              指名讀;指導“興”(評價:讀得準、讀得通順,有節奏感。把詞牌名放在前面讀。節奏感很好,你心里、眼里仿佛浮現出一幅幅畫面,用力的想,讓我們把畫面看清楚。)

              讀詞時要能把詞讀到臉上,范讀。老師要看大家表情,讀的時候要仿佛看到詞描繪的情景。配樂讀(可以用一個詞形容:惟妙惟肖。仿佛你的眼中、腦海中浮現出一幕幕生動的畫面。)

              3、同學們,讀詞,讀通,讀順還不算,還要讀懂它。接下來,請大家把這首詞的大概意思讀明白了,請你輕輕地讀,再用自己的話輕輕地說,看看能不能把話說順了,說通了,說明白了。好不好?開始吧!

              4、交流自學

              學生開始交流自己的所學,老師相機進行評價補充。

              重點指導“一灘”、“興盡”等詞語的理解。

              “醉”什么意思?在古代的`時候,很多的文人都喜歡喝酒。李白就被稱為——酒仙!一喝酒啊,詩興大發,酒助詩興,詩從酒出,所以有“李白斗酒詩百篇”的說法,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李清照雖然是女子,但她也很喜歡喝酒,所以說這里“沉醉”之“醉”既是陶醉又是酒醉。

              三、品讀悟情

              1、經同學們這么一聯想補充,這首由30幾個字組成的高度凝練概括的詞立刻豐滿具體起來了,我們的眼前似乎出現了那么多美的畫面。如果把我們剛才說的話,都寫下來,這篇文章長不長啊?但是你看這首詞,它只有多少字?是的,三十三個字就把這次郊游的經歷寫清楚了。你看,古詩詞,就是這樣的凝練含蓄。

              到底是怎樣的美景讓詩人陶醉呢?古詩詞有時候一個詞語就是一幅畫,大家再輕輕地讀讀詞,看看可以從哪些詞語當中讀懂這個“醉”字呢?

              2、組織交流。

              (一)畫面1:“溪亭日暮”

              1、“溪亭日暮”,讓你想起怎樣的畫面來了?說說湖邊的景色。---讀句

              2、圖畫,師描述: “黃昏時候,太陽慢慢地從山的后邊落下去了,晚霞染紅了整個天空,遠處的山,近處的水,還有小亭子,都籠罩在晚霞的余輝當中。水面上波光粼粼的,使我們想起這樣的詩句來“一道殘陽撲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這樣的情景,多么富有詩情畫意呀。讓我們把這種美通過朗讀傳遞出來。

              3、在那樣的地方,那樣的時候,詞人和她的朋友們會在溪邊的亭子里干什么?用“我看到了……聽到了……聞到……”的句式說一說。

              眼睛里看的是美景,嘴里品的是美酒和佳肴,鼻子里還可能會聞到陣陣的荷花的香味、酒香味,那可真是全身心的享受啊!這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咱們再讀這兩句,讓我們也深深地陶醉一次。

              (二)畫面2:藕花深處

              除了這個溪亭日暮讓你想起了這么美麗的畫面之外,還有哪個詞也讓你想起了美麗的畫面了?

              那又是怎樣的一片荷塘啊?(詩句)

              這個時候啊,已經是黃昏了,一切都變得朦朦朧朧,“藕花深處”,那是一個清香四溢、幽靜而神秘的世界。我想這個時候他們肯定是更加陶醉了。來,請讀讀第三句、第四句。

              (三)畫面3:爭渡圖

              你聽到了什么?(聽到了鷗鷺的聲音、聽到了劃漿的聲音、聽到了詩人的笑聲、聽到了爭吵的聲音……)

              仔細看——看到了什么?(鷗鷺飛起來了。)多不多?聲音響不響?(驚、一灘)這個時候把棲息著的鷗鷺一下子驚飛起來。“撲拉拉”一聲,一群鷗鷺沖破夜幕,飛上藍天,那情景該多么壯觀啊!誰來讀一讀這兩句?

              驚、除了寫鷗鷺受到驚嚇,它還向我們傳遞了詞人當時怎樣的心情?(驚喜)師指導朗讀。

              (四)一幅流動的畫

              剛才我們邊讀邊想象,讀出了那么多美的畫面,有“溪亭日暮”,還有“藕花深處”,還有“一灘鷗鷺”。其實整首詞就是一幅流動的畫。你們看,因為是觀賞“溪亭日暮”陶醉了,所以才會誤入“藕花深處”,因為是誤入“藕花深處”,所以才會驚起“一灘鷗鷺”。來,一起讀整首詞。一邊讀一邊想像這幅活動的畫。

              詞人深深地醉了,她陶醉在(美酒、美景、美麗的意外中)。咱們再從文字背后找一找她深深陶醉的原因吧。(學生讀李清照早期生活的資料。)

              讓我們也跟她一起深深地陶醉一次。讀出濃濃的醉意來好嗎?這樣難忘的郊游經歷她能忘得了嗎?這樣身心釋放的快樂能忘得了嗎?所以啊,她是牢牢地記得,經常地回憶。所以這首詞一開篇就說“常記”。

              詞人因樂而酒,因酒而醉。那你覺得這個時候她喝的是什么酒啊?

            《如夢令》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背誦這首詞。

              3、理解這首詞的詞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了解有關詞的知識,了解、領悟詞的內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寫出來。

              教學重、難點及關鍵點:

              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背誦這首詞。

              2、理解詞意。

              難點:了解、領悟詞的內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寫出來。

              關鍵點:讀詞,讀中感悟,理解這首詞。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你們好,今天老師請你們觀賞一幅畫。(出示課件)

              2、你們看到了些什么?(學生自由描繪。)

              3、師:同學們,這是描繪什么景色的圖畫?(學生發言)

              4、板書課題:9、如夢令,齊讀課題。(指導朗讀后鼻音“令”)

              5、介紹“詞”。(課件出示)

              詞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可以配上樂曲歌唱。詞的句子有長有短,所以又叫做長短句,詞有詞牌名,而詩歌沒有。最初的詞,是歌詞,是按照一定的曲譜填寫的。曲譜又稱詞牌。

              《如夢令》就是詞牌。詞牌之下,一般另有題目,但這首《如夢令》只有詞牌沒有題目。

              6、引導回憶學過的詞《清平樂·村居》。

              二、初讀課文,簡介作者

              1、簡介李清照。(課件出示)

              作者簡介——李清照:(1084—約1151)南宋女詞人。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山東濟南人。我國文學史上最著名的女詞人。以詞的創作成就最高。宋詞有“婉約”、“豪放”兩大派,她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中華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 》《漱玉詞》等作品。

              過渡:這首《如夢令》就是出自《漱玉詞》,我們來看看李清照在這首詞里寫了什么樣的風景,下面請大家自讀這首詞。

              2、自讀課文,提出要求(課件出示):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想想:這首詞主要寫了什么?

              學生自學課文內容,教師巡視指導,與個別學生交流。

              3、 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

              (1)認讀生字和詞語。(課件出示)

              藕花 溪亭 沉醉

              興盡 誤入 爭渡

              驚起 一灘 鷗鷺

              a、指名認讀。及時正音。

              b、重點指導“興”讀第四聲,“亭、爭、驚”是后鼻音,“藕”字寫法。

              (2)朗讀這首詞。(課件出示)

              如夢令

              【南宋】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自讀,指名讀,范讀,齊讀等。)

              三、再讀課文,讀懂內容

              過渡:同學們,我們不僅要讀通詞,更要讀懂詞。接下來,請同學們用心地讀,細細地想,試著用我們以前用過的方法,明白詞的大概意思。

              1、學生自學,同桌交流。

              2、問題提示:(課件出示)

              (1)這首詞記敘了一件什么事?

              (2)這件事是發生在寫作的當天嗎?

              (3)這件事發生在什么季節?

              (4)她是一個人去的嗎?為什么要爭渡呢?

              (5)為什么會“誤入”?既然誤入,慢慢劃出來不行嗎?

              (6)為什么詞人會常想起這件事呢?

              3、師:你讀懂了那一句?說一說它的意思。

              交流:一句一句地說意思,再整首詞說。

              4、師小結詞意。

              5、齊讀這首詞。

            《如夢令》教學設計12

              【教材分析】:

              《如夢令》是蘇教版六年級下學期第三單元第九課《詞兩首》其中一首。《如夢令》一詞所記述的內容十分平淡,大意是講述作者曾經飲酒溪亭,被自然界景致和美好生活氣氛所熏染,以致酒醉,找不到歸家之路,撐船到處轉,沒想到闖到了荷花叢中,驚醒了一群同樣“沉醉”的鷗鷺。作者用語、造句一如內容一樣的平實、自然。它側重在寫景,融情于景。通過景物的描劃來抒發和表達作者對自然的贊美和對生活的熱愛,故而意境創造含蓄深沉。通篇見景不見人。而事實上作者的行蹤早就融入到景物中去,成為意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教材處理】:引導學生用心展開想象,用眼仔細觀察,用口有感情地吟誦,在讀中展開想象,在想象中品讀、感悟詞中所描述的美輪美奐的意境,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對生活無限的熱愛。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詞。

              2、了解詞的學習方法。

              3、通過品味詩詞的境界,融情于景,想象詞所描繪的情景,感悟詞人的快樂心情及對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1、抓住字詞,想象詞境,并能用語言描繪出來。

              2、有感情的吟誦詞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覺。

              【教學策略】:

              (一)、說教法:

              1、指導朗讀:引導學生讀中感悟,想象中品讀。

              2、情境創設:置身詩境,以景入情。

              (二)、說學法:

              1、讀中感悟:在反復散讀、誦讀、品讀等各種朗讀形式下,能讓學生對詩詞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和情感上的調動。

              2、合作探究: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重對作品的個性化解讀,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

              【學情分析】:

              1、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接觸過“詞”。對于“詞”并不陌生,也積累了一些學習方法。因此,本節課的教學主要是引導學生在讀中去感悟,在想象中去品讀,想想詞中所描繪的美好意境。

              2、學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能通過合作學習完成學習任務。

              【教學準備】:課件、搜集李清照的資料。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初步讀文

              引言:老師問大家一個問題,好嗎?同學們喜歡畫畫嗎?(學生回答:喜歡,因為我覺得呀,畫畫能陶冶情操,畫出來的畫能給我帶來美的享受)。你說得真好,我今天來特意帶來了一

              幅美麗的畫。想不想看?(問學生)想看,眼睛睜大嘍!(問一個學生)美嗎?什么美?(人)就人美嗎?還有什么美?(景色)。此情、此景、此人都很美。肯定有人想知道,這畫中泛著一葉扁舟穿行在荷花叢中的女子是誰呀?想知道嗎?(板書:宋李清照)

              1、簡介李清照:她叫李清照,是北宋杰出女詞人。她寫的詞獨具一格,稱“易安體”。李清照被后人稱為“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譽。李清照一生經歷了很多事情,有喜有悲,有笑有淚,唯獨有一件事情,會偶爾令她開懷大笑。想聽嗎?

              2、教師簡介這首詞的寫作背景:那是一次十分愉快的郊游,她玩的興致太高了,所以很晚才劃著船往回走,劃呀劃,劃呀劃,迷迷糊糊地就走錯了,不知不覺闖入了荷花叢中,結果更有趣的事情發生了。那一次經歷,令她記憶猶新。于是她便把這件事寫了下來,給起名為《如夢令》。(板書:如夢令)

              今天,我將帶著大家一起來欣賞這首詞,好不好?

              3、在宋代有一位大文學家,叫朱熹。他在寫的一本書《朱子家訓》中,把讀書的方法概括的非常精確。他說:從朱熹的話“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入手,提出學習要求:用心展開想象,用眼仔細觀察,用口有感情地吟誦。

              4、自由讀《如夢令》這首詞。看誰讀得準確,讀得流暢。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生讀)

              5、檢查學生的朗讀。

              采用多種形式讀:個人讀——個人讀——集體讀(評價)

              6、提高要求:注意停頓,就會更有詩詞的`節奏和味道。教師先范讀,學生再讀。我也想讀一讀,教師跟著學生一起讀,激發學生讀書的欲望,渲染課堂氣氛。讓學生再讀這首詞。一生讀。(評價)——個人讀——師生集體讀

              【設計意圖:了解李清照的生平,讓學生認識李清照,對這個人物產生好感。明確學習要求,掌握學習方法。加強朗讀指導,體會詩詞音韻之美。讓詞“活”在學生的嘴上,才能“活”在學生的心里。只有解決了難讀的問題,才能解決“難入”(入情、入境)的問題。】

              二、批文悟情,理清情線

              1、怎樣讀懂一首詞呢?有什么好方法?(生交流,比如看注釋、聯系上下文等,看插圖等。師概括。)

              2、接下來,你就和你前后、左右的伙伴共同分享學習的樂趣吧!小組合作學習,用剛才交流的方法,看能不能把這首詞的大概意思讀明白。

              3、師問:誰讀懂了這首詞?(生匯報)

              4、在這首詞中哪幾個詞語表達了作者心情的變化。生匯報:沉醉、興盡、爭渡。教師相機引導學生再次感悟詩詞描繪的畫面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體會作者愉悅的心情。板書:沉醉————興盡————爭渡

              5、齊讀這首詞。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合作學習,自主感悟詩詞所描繪的畫面美,體會作者愉悅的心情。】

              三、想象畫面,以圖悟文。

              1、再讀這首詞,你能從中找到幾幅“畫”嗎,“畫”的名字分別是什么?(學生自由表達,教師引導)你喜歡哪一幅畫呢?讀一讀。

              第一幅畫:“溪亭日暮”

              用自己的語言說這個畫面。老師引導品味畫面之美,情感之“醉”。

              指導朗讀。

              第二幅畫面:“藕花深處”

              你看到了什么?你聞到了什么?

              品味畫面之美,想象畫面之香!讀得美一點,香一點。

              指導朗讀:讀得“美”一點,“香”一點。

              第三幅畫面:“一灘鷗鷺”

              在這個畫面中,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生描述畫面,教師相機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焦急中得到的一份意外的驚喜。

              指導朗讀,帶著這種驚喜讀這句話。

              總結:教師把整個畫面連貫起來,再次把學生帶入美輪美奐的意境之中。我們把這三幅畫面寫下來,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嗎?

              板書:溪亭日暮——(誤入)藕花深處——(驚起)一灘鷗鷺

              2、傾聽教師朗讀,閉目想象畫面。(想象畫面之美)教師引導學生誦讀。

              3、播放畫面教師誦讀,把學生帶入畫的意境。(感受畫面之美)

              引導學生朗讀。誰想讀?(個人讀——師生集體讀)

              景色美嗎?你沉醉了嗎?還有誰醉了?讀得真好!再次有感情地讀文,讀出美,讀出沉醉。

              4、小結本文:她是多么熱愛這美麗的大自然,熱愛這美好的生活呀!所以她醉了!讀: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5、誰想背一背呢?教師引導學生背誦,感悟濃濃的醉意。(個人背誦——個人背誦——集體背誦)

              【設計意圖:通過尋找畫面,幫助學生把握整首詞的基本內容,體會本詞的特有的“圖畫”美,并通過學生自己的拓展想象,讓畫面有“聲”有“色”,并通過學生的連續想象,在學生的頭腦中變成“動畫”通過文字與畫面的結合,在品讀中感悟詞中所描繪的意境之美,感受女詞人美好的心境。】

              四、欣賞吟唱,適度拓展

              詞不僅可以當成畫來欣賞,還可以譜成曲來吟唱,如果你喜歡,就跟著視頻輕輕地唱起來。結尾:唐詩宋詞是祖國文學寶庫中璀璨的明珠,它給予了我們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希望同學們從這些文學的經典中汲取更多的營養。

              【設計意圖:吟唱《如夢令》,感受詞的精煉,短短的幾句文字就能表達出內心的真摯感情,這既是對文章理解的加深,也是對內容的藝術呈現。】

              五、作業布置:李清照還有一首同名詞——《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下去之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用我們這節課的學習方法去學習。

              板書設計:

              如夢令

              沉醉————興盡————爭渡

              溪亭日暮—(誤入)藕花深處—(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了解掌握詞的有關知識。

              2、理解兩首詞的詞意。

              3、背誦兩首詞,理解詞中的意境。

              教學重點:

              理解詞意。

              教學難點:

              領悟詞的意境。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如夢令)

              教學目標

              1、了解掌握詞的有關知識。

              2、理解領悟本首詞的內容和意境。

              教學重難點

              理解領悟本首詞的內容和意境,并背誦。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大家會不會唱《童年》這首歌?我們請一位同學起來為大家唱一唱這首歌,好不好?(指名學生唱歌)

              這首歌非常的動聽,多年來,它不知道打動過多少人的心。特別是那樸實優美的歌詞,讓人回憶起無憂無慮的童年,給人以無限的遐思,所以有人說“旋律是美感的延伸,歌詞卻是情感的載體。”現代是這樣,在古代就更是這樣。這節課,我們就來看看古人是怎樣用歌詞來表達情感的。

              二、了解詞的有關知識

              《如夢令》和我們學過的古代詩歌有一點不同,這是一首詞。那么,什么叫做詞呢?關于詞的知識你知道多少?(什么叫詞牌?2、詞怎樣進行分類的?)

              《如夢令》這首詞的詞牌名是什么?介紹作者

              三、理解領悟本首詞的內容和意境

              下面,我們就具體的來看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

              1、請大家聽老師范讀一遍課文,在聽的時候請大家注意老師的停頓節奏。

              2、按照停頓反復朗讀。

              3、借助課文的注釋和作者的有關知識初步的理解本首詞的內容。

              問題提示:

              (1)這首詞記敘了一件什么事?(詞人的一次郊游)

              (2)這件事是發生在詞人寫作的當天嗎?(不是,“常記”)

              (3)這件事發生在什么季節?(夏天,“藕花深處”)

              (4)她是一個人去的嗎?(不是,“爭渡”)為什么要爭渡?(“誤入藕花深處”)

              (5)為什么會誤入?(“沉醉”)既誤入,慢慢劃出來不行嗎?(不行,因為“日暮”)

              (6)為什么詞人會常想起這件事呢?(有趣,值得回味)

              4、一次郊游之后,在回家的路上,由于沉醉其中,小船走錯了路,直到了荷塘的深處才發覺。盡管這景色迷人,還是急著尋找歸路。怎么渡怎么渡的聲音在靜夜里格外清越,驚動了棲息的沙鷗白鷺,鳴叫起來,撲騰騰飛起來,這時,人聲,鳥聲,水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個情趣橫生的意境。請大家閉上眼睛,在腦海里想象一下,夕陽的余暉,清清的池塘,嬌美的荷花,驚飛的鷗鷺,爭渡的`船只……這幅畫面美不美?請你邊讀邊想象畫面。

              5、古人說:詩言志。意思就是寫詩歌的目的是為了表達某種意愿或心境。那么,在這首詞中,作者描繪了這么一種美妙的場景,表達了她的什么意愿呢?

              (學生回答以后教師明確:表達了作者郊游以后無限愉悅的心境,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

              四、背誦、默寫整首詞。

              板書:

              如夢令

              日暮沉醉愛生活

              誤入藕花深處

              驚起鷗鷺愛自然

              第二課時

              (漁歌子)

              教學要求:

              1、理解《漁歌子》的詞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誦并默寫這首詞。

              3、想象“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這句話的畫面,并描述出來。

              教學重點:

              學習詞的內容,想象詞中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

              結合詞句展開想象,并能描述出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欣賞唐宋名家名詞導入本課學習

              2、《漁歌子》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人?(簡介作者)

              二、自讀《漁歌子》理解詞意

              1、自讀全詞,整體感知。

              2、讀《漁歌子》有什么感覺?這首詞寫了哪些景物?

              3、自讀詞,提出疑問。

              三、細讀《漁歌子》理解詞意

              1、自學、對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詞的意思。

              讀生字:塞箬蓑

              斜風:微風歸:回家、回去

              2、理解全首詞的意思。

              在美麗的西塞山前,幾只白鷺飛上天空。河邊粉紅色的桃花正在盛開,清澈見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鱖魚在游動。在風景如畫的河邊,詩人頭戴青箬笠;身穿綠蓑衣,沐浴著斜風細雨,久久不愿離去。

              四、總結升華

              1、全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大自然)

              2、有感情地朗讀《詞兩首》。

              作業:背誦并默寫兩首詞

              板書設計:

              白鷺飛漁歌子桃花流水鱖魚肥熱愛大自然

              斜風細雨不須歸

            《如夢令》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背誦這首詞。

              2、理解這首詞的詞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有關詞的知識,了解、領悟詞的內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寫出來。教學重、難點及關鍵點:

              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背誦這首詞。

              2、理解詞意。

              難點:

              了解、領悟詞的內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寫出來。

              教學過程:

              一.作者簡介:

              李清照,宋代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人(今山東),父親李格非,是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趙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李清照與丈夫為逃避戰亂來到江南,不久丈夫病逝,詞人展轉于杭州,越州(今紹興),金華一帶,在孤苦生活中度過了晚年,但她一直關心國家大事,也從未停止過文學創作。

              李清照擅長寫詞,前期以抒發對愛情的追求和對自然的熱愛為主,寫得曲折,含蓄,韻味深長,形象鮮明。后期的詞和前期迥然不同,國破家亡使她精神痛苦,所以詞風也充滿凄涼低沉之音。主要是抒發傷感懷舊,悼亡之情。

              李清照是南北宋之交的詞作大家。其詞的內容雖然沒有擺脫愛情與離愁別恨的傳統范圍,但在南渡后,她的詞更多的表現出對國家,人民和個人的深沉傷感,她的詞對女性內心世界的嚴肅而深刻的描繪,于委婉細膩中一洗以往詞作的嫵媚不實的氣氛,給詞壇帶來清高的意趣,淡遠的情懷,空》,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二.詞文賞析:

              1.“昨夜雨疏風驟”中的“疏”字應解為“疏狂”,側重于“狂”字。

              2.結合杜甫《三絕句》詩句“不如醉里風吹盡,可忍醒時雨打稀”,說說女主人公昨夜飲酒過量(睡醒了還有殘酒),到底是為什么?

              昨夜酒醉是因為惜花。這位女詞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謝,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飲了過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3.盡管飲酒濃睡,但清曉酒醒后所關心的第一件事是什么?院中的海棠經過一夜的狂風驟雨,現在怎么樣了。

              4.女主人公為什么不自己去看看,卻問卷簾人?“試問”的“試”字反映了怎樣的心理?

              女主人公昨夜就已知道,經過風雨之后,今朝的海棠定是落紅滿徑了。之所以試問,不是真有疑問,而是自己不忍親見落花的悲慘,一個“試”字,將這種復雜的心理委婉地傳達出來。貼切入微,曲折有致。

              5.本來以為經過一夜風雨,海棠花一定凋謝得不成樣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簾,看了看外面之后,卻漫不經心地答道:海棠花還是那樣。“卻道”有豐富的內涵,請同學們說說看。一個“卻”字,既表明侍女對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無覺察,對窗外發生的變化無動于衷,也表明詞人聽到答話后感到疑惑不解。

              6.“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綠肥紅瘦”,形容綠葉繁茂、紅花萎謝的情景。“應是”也包含著女主公復雜的心理,你能替她就出來嗎?

              你哪里懂得,嬌嫩的海棠花怎么能經得起狂風驟雨呀。表明詞人對窗外景象的推測與判斷,暗含著“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含有不盡的無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謂語淺意深。

              7.“綠肥紅瘦”歷來為人稱道,說說好在哪些方面?“綠”代替葉,“紅”代替花,是兩種顏色的`對比;“肥”形容雨后的葉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謝稀少,是兩種狀態的對比。本來平平常常的四個字,經詞人的搭配組合,竟顯得如此色彩鮮明、形象生動。由這四個字生發聯想,那“紅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漸漸消逝,而“綠肥”象征著綠葉成蔭的盛夏的即將來臨嗎?這種極富概括性的語言,又實在令人嘆為觀止。胡仔《苕溪漁隱叢話》稱:“此語甚新。”《草堂詩余別錄》評:“結句尤為委曲精工,含蓄無窮意焉。”

              8.詞人為什么這么惜花?

              惜花實際上是惜春,惜自己如花的青春年華。

              三.板書設計:

              雨疏風驟→借酒消愁→怕見落花→綠肥紅瘦。

            《如夢令》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了解掌握詞的有關知識。

              2、理解領悟本首詞的內容和意境,并當堂背誦。

              教學重難點

              同目標2

              德育教育目標

              1、競爭意識的培養。

              2、培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教法學法

              情景想象法,繪畫法,啟發式,討論式。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激趣導入

              大家知道“詞家三李”都有誰嗎?知道這個人嗎?(課件:李白),背兩首他的詩。其實,李白不只是“詩仙”,他還是“百代詞曲之祖”。

              知道這個人嗎?(課件:李煜),背幾句他的詞。李煜被稱為“詞圣”。

              今天,我們要接觸的這位詞人也姓李,她被稱為“詞國女皇”。是婉約派的開山之宗,有人用“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稱“詞家三李”來評價她的詞學造詣,這個李易安就是李清照。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近李清照,走進李清照的詞,走進李清照的少女生活,走進李清照的內心世界。(學生看視頻:簡介李清照)

              二、了解有關詞的基本知識

              1、你們學過哪些詞?(《長相思》、《清平樂·村居》、《憶江南》)

              2、你能說說詞和詩有什么不一樣么?

              (詩每句字數一樣,而詞不是。詞的句子有長有短,又稱長短句。詞可配樂演唱。詞有的分上下闋。詞有詞牌名,每一種詞牌名,都有固定的句式和韻律。

              3、《清平樂》是詞牌名。你們還知道哪些詞牌名?

              (如夢令 憶江南 水調歌頭 西江月 虞美人 )

              師:對,這些都叫做詞牌名,不是詞的題目。而且每一種詞牌名的詞都有固定的字數、句式和韻律。今天咱們要學習的這首詞的詞牌名就叫做——

              生:如夢令。

              師:同一詞牌可以填許多不同內容的詞,有的詞有題目,有的詞則沒有題目,沒有題目的,我們為了區分,往往以詞的第一句作為題目,如這首《如夢令》,我們就記作《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我們今天學習李清照的《如夢令》。我們在學習詞的時候,要打開所有的感官。用耳朵去聽,用嘴吟誦,用腦去思考,用心去想像。

              三、初讀課文,領悟大意

              1、自讀,讀通讀順

              要求:

              讀準一個多音字“興”,認清一個生字“藕”的字形;讀對停頓。

              2、檢查朗讀情況

              指名讀;齊讀(隨機糾正錯音)

              3.聽配樂范讀(課件)

              4、光讀通讀順還不夠,咱們還要把它讀懂了,看看能不能讀懂詞的大概意思。不明白的地方還可以和同學一起商量商量。

              5、交流:

              (2)這首詞記敘了一件什么事?(詞人的一次郊游)

              (3)這件事是發生在詞人寫作的當天嗎?(不是,“常記”)

              (4)這件事發生在什么季節?(夏天,“藕花深處”)

              (5)她是一個人去的嗎?(不是,“爭渡”)

              (6)為什么要爭渡?(“誤入藕花深處”)

              (7)為什么會誤入?(“沉醉”)既誤入,慢慢劃出來不行嗎?(不行,因為“日暮”)

              (8)為什么詞人會常想起這件事呢?(有趣,值得回味)

              (9)指名學生說說詩的大意

              (10)古人說:詩言志。意思就是寫詩歌的目的是為了表達某種意愿或心境。那么,在這首詞中,作者描繪了這么一種美妙的場景,表達了她的什么意愿呢?

              (學生回答以后教師明確:表達了作者郊游以后無限愉悅的心境,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教師板書)

              四、品讀悟情

              1、經同學們這么一聯想補充,這首由30幾個字組成的高度凝練概括的詞立刻豐滿具體起來了,我們的眼前似乎出現了那么多美的畫面。來,一起讀這首詞。一邊讀一邊想象這幅活動的畫。

              2、你們真能干,自己就能讀懂詞了,但這還不夠,咱們還要把這首詞讀成一個字,這個字就是我們常說的“詞眼”,有信心接受挑戰嗎?

              來,讀讀這首詞,看看,這首詞是圍繞這里邊的哪一個字來寫的?(隨機板書學生的答案)

              3、圍繞“醉”來感悟

              文章是怎樣圍繞這個“醉”字展開的?是什么讓他們深深地陶醉了?(板書:醉)

              (1)、陶醉于美酒、美景

              這首詞中的哪些句子,哪些詞語讓你讀懂這個“醉”字?

              ① 一二句描繪了一幅“溪亭日暮”圖

              1、咱們先來讀讀一、二句

              從哪里讀出“醉”字了?

              交流:“不知”(為何會“不知”?)

              “沉醉”是啊,同學們想想,她是在哪里喝酒啊?(溪亭)什么時間?(日暮)

              你的腦中出現了怎樣的畫面?說說日暮時湖邊的美景。

              交流:黃昏時候,太陽慢慢地從山的后邊落下去了,晚霞染紅了整個天空,遠處的山,近處的水,還有小亭子,都籠罩在晚霞的余輝當中。水面上波光粼粼的。這樣的情景,多么富有詩情畫意呀。

              看著這樣的景色,你的腦海中不由得浮現出了哪些詩句?

              (如:;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雖然這里不是長江黃河,但落日美景有異曲同工之妙。)

              師:在那樣的地方,那樣的時候,詞人會在溪邊的亭子里干什么?請你調動想象說一說

              (生:喝酒  生:聊天  生:做詩、對對子  生:看風景。)

              是啊,在這樣的地方,品著美酒、(板書:美酒)賞著美景、聞著酒香、荷香,那可真是全身心的享受啊!這叫酒不醉人——人自醉。咱們一起讀一讀這兩句,讓我們閉上眼睛帶著濃濃的醉意讀一讀

              還有什么讓他們深深地醉了?我們讀下去

              畫面2:誤入藕花深處

              ②繼續交流:三四句描繪了一幅“藕花深處圖”

              從“藕花深處”這句詞,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用優美的語言描述一番。

              大片的荷花,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這樣的荷塘使你聯想起哪些詩句?

              (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多美的荷葉荷花呀!這個時候啊,已經是黃昏了,一切都變得朦朦朧朧,“藕花深處”,那是一個清香四溢、色彩繽紛、幽靜而神秘的世界。鼻子里還可能會聞到陣陣的……是的荷花的香味、酒香味,

              2、太美了,讓我們來美美地讀一讀

              3、當一彎明月如水般傾灑荷花時,眾人才猛然驚醒,等他們警醒起來的時候,他們已經將船劃到了藕花深處,可見他們真的是醉了!于是開始――“爭渡,爭渡”,讀下去!

              如果剛才是“酒不醉人人自醉”的話,那現在該是“景不醉人人自醉”了。詞人陶醉于美麗的意外

              的景色中。(板書:美景)

              (2)畫面3:爭渡驚起鷗鷺

              1、此時你仿佛聽到了什么?

              聽——嘻嘻哈,嘩啦啦……你聽到了什么?(聽到了鷗鷺的聲音、聽到了劃漿的聲音、聽到了詩人的笑聲、聽到了爭吵的聲音……)

              從哪些詞聽出來的?(驚、爭渡)

              2、古代的女子平時受到的約束比較多,花香、酒氣,使詞人暫時擺脫了封建社會名門閨秀的重重枷鎖,那種少女活潑的天性也就全部流露出來了,大聲的笑哇叫啊,那場面多么歡快熱鬧! 讀出他們搶著劃船的`熱鬧情景! 指名讀

              3、你還看到了什么?給大家描述一下。

              仔細看——看到了什么?(鷗鷺飛起來了。)多不多?你是從哪個詞當中讀出來的?(一灘)如果詩人杜甫在《絕句》中所描述的是——“一行白鷺上青天”的話,那么眼前該是——“一灘鷗鷺上青天”了。?

              4、是啊,她們拼命地劃著船,水聲,笑聲,叫聲那么響,那么喧嘩,這個時候把棲息著的鷗鷺一下子驚飛起來。“撲拉拉”一聲,一群鷗鷺沖破夜幕,飛上天空,那情景該多么壯觀啊!這樣的情景詞人平時能看到嗎?那可真是大自然的奇觀啊!

              師:你覺得這個“驚”,除了指白鷺受驚,還向我們傳遞了詞人當時怎樣的心情?

              生:驚喜  師:為什么那么驚喜?

              生:壯觀的景象令人驚喜;因為白鷺落下的地方就是岸邊了。

              師:這真是美麗的意外!該是多么意外的驚喜啊!所以是“鳥驚人也驚啊!”誰來讀一讀這兩句?讀“爭……驚……”

              ④看著美景,品著美酒,還伴著這美麗的意外。詞人深深地……(醉了)。這難忘的郊游的經歷她忘的了嗎?所以這首詞一開篇就說“常記”。

              5、剛才我們邊讀邊想象,讀出了那么多美的畫面,有“溪亭日暮”,還有“藕花深處”,還有“一灘鷗鷺”。她陶醉在日暮時的美酒中,陶醉在沁人心脾的荷香中,陶醉在鷗鷺驚飛的意外中,陶醉在與朋友相約游玩的快樂里,她的心都醉了!(板書:游玩樂趣)

              (3)美好的生活讓她陶醉

              我們常說“景中藏情”,這首詞字里行間都向我們傳遞著李清照當時內心無盡的喜悅。你能從這首詞中猜測到李清照當時生活得怎么樣嗎?(幻燈出示:適當補充李清照的早年生平)

              小結:的確,早期時候的李清照一直生活在幸福美滿當中,生活在她的眼睛里邊充滿了色彩,充滿了愉快,充滿了生機,也充滿了樂趣。

              所以我們才會看到她記下的美好的生活場景,(板書:美好生活)讓我們跟隨李清照再次回憶起她那次難忘的郊游。有感情的齊誦這首詞。

              曾記得:人悅時,鳥亦歡顏,花也笑。

              李清照早年時生活如此幸福美滿,那么他晚年生活境況如何呢?

              五、請同學們再欣賞一首她晚年寫的《聲聲慢》,你聽一聽,體會體會,感覺有什么不同。

              1、 聽配樂朗誦。(視頻)

              2、聽了這首詞你感受到李清照晚年的生活境況怎樣?

              (凄涼、慘淡、愁苦)

              師:你從哪些句子當中讀出了她的這種苦和愁?請你把句子讀出來。

              生:“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師:一連串的疊詞表達了她的愁和苦。

              生:“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晚來風急。”

              生:“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師:這滿地的黃花在她看來都憔悴了。

              生:“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師:這樣的情景一個“愁”字怎么概括的了啊!

              生:“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師:看到以前為她傳遞過書信的大雁,更讓她傷心。

              生:“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師:這樣的情景她覺得太難挨了。  生:“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

              師:夠了,同學們,這首詞當中的每一個字幾乎都是詞人內心深處吐出來的愁和苦。兩首詞同樣出自李清照之手,但所表達的感情截然不同,一喜一悲。這是為什么呢?

              探詢凄苦原因。

              3、 學生再看資料。(課件出示李清照晚年生活狀況資料)

              4、看了這段資料,大家知道原因可吧。在國破、家亡、夫死,晚年無家可歸,流亡在外,飽嘗了生活的艱辛的情況下,她的詞的風格發生了變化。

              6、 指導讀。(齊讀前兩句兩句)從疊詞當中您體會到了什么。痛苦,傷心,絕望,無助……讓我們再讀這一句話。讀得再慢一點

              7、你覺得她在尋覓什么?(往日的歡樂、幸福的家園、完整的國土、親人、友情。 美好的生活!)

              師:但這一切不復存在了。“借酒澆愁愁更愁’于是這無法排遣的痛苦心情化作了一行行心酸的文字。再讀第一句。

              師:從一個無憂無慮的貴族小姐到孤苦無依的悲慘老婦,一代詞人李清照飲盡了這酒中的酸甜苦辣。在凄苦漂泊的晚年生活中,她肯定會常常想起她曾經有過的幸福時光,讓我們再一次跟她一起幸福地回憶吧。

              生:齊背《如夢令》。

              總結:她以一個女性作家的獨特的創作成為中國古代文學一道亮麗的風景,而且甚至成為太陽系當中一道亮麗而獨特的風景。為什么這么說呢?1987年,國際天文學會用15個世界名人的名字命名了水星上面的15座環形山,其中一座環形山的名字就叫李清照。我想,這應該是在外太空惟一一個用中國古代女性的名字命的天體了。這是很大的榮耀,這體現了李清照在人們內心世界里邊的一種價值。

              六、布置拓展作業

              1、課外可以找些李清照的詩詞、文章來細細品讀,并能用今天課上所學的知識去分辨分別是她什么時期的作品;同時能有心地背一背,作些積累。

              2、夕陽的余暉,清清的池塘,嬌美的荷花,驚飛的鷗鷺,爭渡的船只……詞人在我們面前展現的是這樣一幅美妙的畫面,可惜,我們卻不能親眼目睹。

              (1)請會畫畫的同學課后將這幅美麗的畫面畫出來,展現給大家看。

              (2)或者用你的生花妙筆將其改寫成一篇散文。

            【《如夢令》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如夢令教學設計02-07

            如夢令教學設計15篇05-21

            如夢令教學設計(15篇)05-21

            《如夢令》教學設計15篇06-15

            如夢令教學設計(通用15篇)05-29

            《杯子的設計》教學設計03-14

            如夢令作文06-03

            教學設計09-05

            比的教學設計08-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性生活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导航| 免费男同深夜夜行网站| 激情人体亚洲美女精品| 奇米777四色成人影视| 色老板亚洲|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电影|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嫩一区二区免费| 亚洲婷婷五月综合狠狠| 又粗又大又硬又长又爽| 免费毛片毛片| 国产又黄又粗又猛又爽视频| 高潮白浆潮喷正在播放| 日本丰满熟妇videossex一| 日本不卡影院| 中国女人啪啪69xxⅹ偷拍| 精品日产卡一卡二卡927| 色欲人妻aaaaaa无码| 中文字幕 亚洲视频| 一本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44| 国产操碰| 糖心vlog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人www| 亚洲人人玩人人添人人| 5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蜜臀| 色av综合在线| 99热操| 小污女导航福利入口| 69堂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区美成人aaaaa| 日韩色黄| 国产日韩av无码免费一区二区| 日本少妇人妻xxxxx18|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千精品| 亚洲视频入口| 岛国免费的毛片| 97se狼狼狼狼狼亚洲网| 亚洲成a∨人片在无码2023| 久久国产精品嫩草影院的推荐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