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社區戰疫榜樣事跡(通用5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用到過事跡吧,事跡具有觸發力大、感染力強的特點。擬事跡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社區戰疫榜樣事跡(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社區戰疫榜樣事跡1
2020年,一場疫情牽動著每個人的心,隨著疫情在全國各地快速擴散,市華豐家電有限公司黨員志愿者張穎同志逆行而上,沖鋒在前,用無私奉獻的精神,彰顯了黨員本色,為抗疫防控阻擊戰貢獻著自已的一份力量。當得知社區防疫工作壓力較大,人員不足,正招募志愿者的消息時,她第一時間就報了名,并立即投入到五龍街道公園社區社區疫情防控執勤工作中。從2月8日起志愿加入社區疫情防控工作,她每天都提前上崗,履職盡責。
張穎總是和顏悅色、耐心勸導居民,連續幾天的工作,使她嘴唇干裂,嗓子嘶啞。但她總是說:“我們應該站好自己的`崗,擔好自己的責!”遇到一些居民拿的東西太多,她會主動上去幫助。對于年紀大、行動不方便的居民,她會幫助買菜,勸說居民少出門。當看到有居民口罩帶的不合格,總是不忘囑咐兩句。每天值班,她都堅守戶外,耐心引導居民,解答問題,并認真檢查出入證、查驗掃碼情況。
她經常在值勤結束后,主動去查找小區封閉口是否出現漏洞,當發現小區封口處的鐵絲網被人為破壞時,第一時間向上級匯報,減少隱患。
她用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在關鍵時期的使命與擔當,堅信上下一心,眾志成城,一定能打贏這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張穎說:能在這樣關鍵的時刻,成為一名志愿者,感到無比自豪!
社區戰疫榜樣事跡2
“疫情就命令、抗疫就是戰斗、黨員就是先鋒”!
縣委、縣政府號令:全體黨員下沉社區開展疫情聯防聯控,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走,到抗疫前線去!”縣供銷社黨組成員阮樹斌聞令即動,第一時間到土井社區報到,臨危受命,勇挑重擔,用責任和擔當為戰區居民的生命和健康筑牢最后一道防線。
作為縣供銷社黨組成員,參與疫情防控人員的口罩、酒精、消毒液需要籌備,縣直單位居家黨員干部下沉社區領取任務和民主街6個路口值守需要督辦,部門需要協調,住戶需要排查,防區需要消毒,卡口需要值守......這就是阮樹斌的戰斗!餓了有方便面,困了有帳篷,一天一天,風雨無阻。
“阮主任,這多路口要守,人員不夠怎么辦?”“同志,請問你們誰負責?我們不能出門生活物資怎么辦?”“我家老人的藥用完了怎么辦?”“我家水管子破了需要修怎么辦?”......作為土井社區重點封閉管理的小區,三星家園是一個開放式小區,四通八達,進出口多,人員復雜,防控難度大。阮樹斌接到任務后,迅速組建黨員突擊隊和志愿服務隊,制定防控措施,落實崗位責任,將“抗疫黨員突擊隊”的紅旗插在小區內。鮮紅的旗幟映入居民的眼簾,“快看,那不是供銷社的阮主任嗎?”“來了就好!來了就好!”有幾個認識阮樹斌的居民在自家陽臺上高興的喊道。恐慌之際,焦急的人們找到了組織,看到了希望,平復了心理。
“路口全部封堵,保留一個出口,禁止人員進出”“黨員負責消毒、排查,消毒要道邊到角,排查要不漏一戶一人”“志愿者負責宣傳、勸阻、代購,做好排查臺賬”“干部負責住戶的'包保和卡口值守”“建立三星家園微信群,發布信息、傾聽民聲,心理疏導、代購物資”......針對防控措施和應急救助,阮樹斌都用心思考、用心做好。“我們要理解支持,積極配合”“我們不出去,呆在家里不添亂”,小區居民看在眼里,明在心里。
“柔性服務、硬性防控”!截止目前,該小區共排查登記350戶1048名人,全部落實一日兩查,一戶多包,沒有發生一起傳染,沒有發生一起投訴,民主街6個卡口也沒有發生一起糾紛。
戰“疫”還在進行,“疫情不銷,戰斗不止”!風風火火、急急忙忙的阮樹斌率領著一群逆行者們依堅守在抗“疫”的前沿陣地,他們把崗位當戰場,視居民為親人,用黨性守護堡壘,用愛心溫暖民心,發揚供銷人的“扁擔精神”,用實際行動彰顯了共產黨人的使命和擔當。
社區戰疫榜樣事跡3
她是一名黨員志愿者,她是一名基層黨員干部,她是新臨社區黨總支書記,她的名字叫葛巍,是一名85年的基層黨員干部。值農歷新春佳節,席卷而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打破了喜慶祥和的節日氛圍。為了加強疫情的防控工作,保障轄區居民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從大年初一開始,葛巍書記就一直帶領社區人員在一線積極開展防控疫情工作。
取消休假,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一忙就是一整天,沒時間吃飯是經常的.事,實在餓了就是簡單的方便面一泡。因疫情緊張,她每天在所管的轄區里不知道要走上幾個來回,對居民一遍一遍的宣傳,一天下來腳腫嗓啞的。因一直處在一線,怕回家不安全,就把她的兒子送到奶奶家,兒子也才10歲,經常打電話問媽媽什么時候回來,一向堅強的葛書記,紅了眼眶。此時的她也想回家陪陪兒子,但是心中的信念告訴她,此時社區的居民很需要她。掛了電話,葛書記又投入到了防疫工作當中。
她不分晝夜堅守崗位,奔波在各小區的“戰場”上,接到上級有關部門給的武漢返新人員名單,她沖鋒陷陣,第一時間走進疑似人員的家中,事無巨細的詢問情況,親自給他們量體溫,講述在家隔離重要注意事項,每天必進入疑似人員家中,仔細掌握情況。
有些居家隔離人員急需新鮮蔬菜和生活必需品時,主動幫助購買,解決他們的燃眉之急。
在社區防疫工作站點上,她的身影從未消失過,主動發放宣傳單,主動送出愛心口罩,主動排查所有疑似人員信息。
社區戰疫榜樣事跡4
“網格內共有142戶,508人,其中返鄉人員11人。截至目前,網格內無確診病例,無疑似病例”脫口而出的小姑娘名叫何金玲,是龍山街道寶塔街社區7網格的一名普通網格員。
寶塔街社區7網格位于老城區,常住的居民基本都是老年人,上門摸排的時候,很難一次將信息摸準確。何金玲就通過日常掌握到的情況,擬了一份特別名單,仔細篩那戶可能有上學、探親、務工回來的人員,重點標注,并一一反復上門走訪摸排,確保信息摸排準確。
在寶塔街192號入戶摸排的時候,家里的老奶奶只登記了一人信息,然而,經過多次走訪調查,何金玲得知有一名住戶尹某是湖北返鄉人員,自己有顧慮,不愿登記。了解到這一信息后,何金玲多次上門進行宣傳,終于在第七次敲門的時候,尹某主動走了出來說,“小姑娘,對不起,讓你跑了這么多趟,有你這么負責的社區工作人員,我沒什么好擔心的了。”
大年初四晚上9點14分,從票務信息反饋中得知寶塔街178號的廖某也是武漢返鄉人員,范文網何金玲立馬將情況向社區書記匯報,并連夜趕去進行登記和對其實行居家隔離措施離,忙完這一切,回到家時已是晚上10點多了,“我們早一分鐘采取措施,居民的安全就多一分保障”何金玲說。
抗疫以來,何金玲除了負責網格內的宣傳,人員摸排、檢測、跟蹤服務等工作,還要組織網格的樓棟長、志愿者進行路口值守,公共區域的消毒、藥劑發放、三清一除等工作,有時候還要配合“戰友們”到其它的.網格內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很難想象一個90后小姑娘身上蘊含著這么大的能量。
“這是我的網格,我的職責所在”何金玲靦腆地說。其實,她是一個單親媽媽,她像一個母親守護自己的孩子一樣守護著網格,而她只有2歲的孩子,卻被狠心地送到了外公外婆家,20多天來,只有在晚上回家休息的時候跟女兒在手機上視頻見面。
沒有豪言壯語,也沒有驚心動魄的故事,何金玲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普通網格員的責任與擔當,默默守護著網格內居民的健康安全。
社區戰疫榜樣事跡5
有這樣一群逆行者,在抗擊疫情中,他們早出晚歸,走在大街小巷,走進千家萬戶,打通疫情防控“最后一米路”。他們就是活躍在社區的藍山縣行政審批服務局網格事務中心的網格員。
連日來,網格員們發揮人熟、地熟,社區“活地圖”的作用,當好疫情防控的宣傳員、巡察員、衛生員、信息員、監督員,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所負責網格群眾的健康指數。
陳輝:我們網格員得沖在最前面
“今年,過了個特殊春節,疫情在全國蔓延,以一種讓我們想不到的速度在遞增。1月27日,接到緊急通知,我們回到了工作崗位。”一直處于忙碌狀態的三藍社區01、02網格員陳輝說,“1月28日,前往武漢返藍人員家中,了解情況,發放各類宣傳科譜資料,以及讓其加入武漢返藍人員觀察微信群。1月29日,摸排武漢返藍人員和其他地區返藍人員……這些天都在和這些高危人員接觸,雖然心里很擔心,但為了更多人的健康,我們網格員得沖在最前面……”
唐艷珍:找了幾天的人,終于找到了
“我的'網格有2名從武漢返藍人員……”獲悉情況后,三藍社區13.14網格員唐艷珍立即與他們取得聯系。在蔣某祝家,了解他的身體狀況后,將他拉進武漢返鄉人員微信群,隨時掌握其身體狀況。唐艷珍說,“隨后,來到黃某家,發現坐在沙發上還有一名女性,戴著口罩,就問她是誰。黃某說,‘是他老婆’。我問他,‘是不是叫唐某芝’。他說,‘是’。頓時,我心里的石頭落地,找了幾天的人,終于找到了!”
梁劍峰:一網一格忙得不可開交
“這些天,聯系武漢返藍人員7人,摸排樓棟9棟,小區1個(150余戶),參與設置檢疫站點5個,發放或粘貼各類宣傳資料一兩百份,勸阻打牌點2處。”?三藍社網格員梁劍峰,在自己的疫情防控工作總結中寫道,“1月28日下午,帶醫務人員前往武漢返藍人員家中走訪,測量體溫。其中,李某嫦體溫正常;
黃某勇,家住高塘坪家屬區3棟,曾到武漢出差,確認位置后通過電話取得了聯系;
肖某民一家從武漢自駕回藍山,家住興隆街28號,得知對方已加入塔峰醫院的群,每天測量體溫……”
張志高:關鍵時刻,我們要沖在第一線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加快蔓延的嚴峻形勢,我們社區網格員初二全員到崗到位,對轄區2萬多人進行摸排,發現有20名武漢返藍人員,每人都發了告知書,提醒大家戴口罩,不外出,不聚餐,居家隔離14天……”三藍社區網格員張志高深有感觸地說:“雖然,我們只是最基層的社區網格員,但關鍵時刻,我們要沖在第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