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国产视频,男女啪啪18禁无遮挡激烈,久草热8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下载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時間:2022-05-20 02:29:38 總結范文 我要投稿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5篇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結論的書面材料,它在我們的學習、工作中起到呈上啟下的作用,因此我們需要回頭歸納,寫一份總結了。那么如何把總結寫出新花樣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5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

              地表形態的塑造

              1.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

              (1)內力作用能量來自地球內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熱能。內力作用主要表現形式為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和變質作用,結果使地表變得高低不平。地殼運動的基本形式及其對地貌的影響以水平運動為主,垂直運動為輔水平運動,形成褶皺山系,如裂谷和海洋(東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垂直運動,引起地表高低不平和海陸變遷

              (2)外力作用能量來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陽輻射能。外力作用對地表的塑造主要有風化、侵蝕、搬運和堆積四種方式,結果使地表趨向平坦。

              (3)巖石圈的物質循環巖漿→巖漿巖:在巖漿活動過程中伴隨侵入作用和噴出作用,巖漿冷卻凝固而形成已經形成的巖石→沉積巖:在地表外力的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后,經固結成巖作用形成已經形成的巖石→變質巖:經變質作用形成已經形成的巖石→巖漿:在地殼深處或地殼以下(地幔深處)被高溫熔化成為新的巖漿。

              2.山地的形成

              (1)褶皺山、斷塊山和火山a)褶皺山褶皺:巖層的一系列波狀彎曲。形成的原因:地殼運動、內力作用。背斜,一般是巖層向上拱起,成為山嶺,不少背斜頂部受張力,常被侵蝕成谷地向斜,一般是巖層向下彎曲,成為谷地,不少向斜受擠壓不易被侵蝕成為山嶺b)斷塊山斷層:巖層斷裂后發生明顯位移,形成的原因:地殼運動,壓力、張力作用。上升巖體形成地壘,如我國的華山、廬山、泰山。下降巖體形成地塹,如我國的渭河谷地、吐魯番盆地。斷層處往往形成溝谷、河流,原因斷層處巖石破碎,易受侵蝕作用。c)火山巖漿沿地殼的線狀裂隙流出,形成熔巖高原;巖漿沿著地殼的中央噴出口或管道噴出,形成火山。

              (2)山地對交通運輸的.影響,修建成本高,工程難度大。a)運輸線路結構:以公路為主,鐵路為輔。b)線路分布格局:山間盆地和河谷地帶。c)線路延伸方向:迂回前進,線路彎曲程度和總長度一般大于相應的平原和丘陵地區。

              3.河流地貌的發育

              (1)河流侵蝕地貌與堆積地貌a)河流侵蝕地貌:溯源侵蝕,下蝕,側蝕。(以河谷為例)b)河流堆積地貌:洪積—沖積平原(山前),河漫灘平原(中下游),三角洲(河口)。(以沖積平原為例)

              (2)河流地貌對聚落分布的影響河流的沖積平原為聚落分布提供了有利的條件:a)充足的生產、生活用水b)便捷的對外聯系和運輸c)因地勢低平,土壤肥沃,利于耕作,提供了豐富的農副產品。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2

              南昆鐵路自廣西首府南寧至云南首府昆明,沿途經過地質條件復雜的喀斯特地貌,地形復雜,山高谷深,是我國已建成鐵路中技術水平最高的鐵路。是我國大西南的重要出海通道,有利于開發當地豐富有色金屬資源和優質旅游資源,改善西南交通,促進經濟發展。

              南疆鐵路東起吐魯番,西至喀什,沿途有豐富的.石油資源,是我國重要長絨棉生產基地。

              西氣東輸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輪南,東到我國長江三角洲的上海。

              對于西部:將當地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本區經濟發展;

              對于東部:

              ①緩解能源緊缺狀況,利于經濟發展

              ②改善能源消費結構,保護大氣環境質量。

              歐洲內河航運發達的原因:

              ①氣候濕潤,水量豐富;

              ②地形平原遼闊,水流平緩,河網稠密,河流通航里程長。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3

              地球上的水

              1.自然界的水循環

              (1)相互聯系的水體水以氣態、固態和液態的形式存在。氣態水,數量最少分布最廣。液態水,數量分布次之。固態水,僅在高緯高山或特殊條件下存在。

              (2)水循環的過程和意義a)水循環,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氣圈、巖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層中通過各個環節連續運動的過程。分為有海陸間循環、陸地內循環、海上內循環。b)主要環節:蒸發、植物蒸騰、降水、水汽輸送、地表徑流、地下徑流、下滲c)意義:維持全球水平衡,更新陸地淡水資源,調節全球熱量平衡,塑造地表形態

              2.大規模的海水運動

              (1)世界海洋表層洋流的'分布a)洋流,又叫海流,是指大洋表層海水常年大規模地沿一定方向進行較為穩定的流動。b)按成因分:風海流,補償流,密度流按性質分:寒流,暖流c)洋流的分布規律:①中低緯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順時針方向、南半球呈反時針方向。②北半球中高緯逆時針方向洋流圈③南半球40—60度海區形成西風漂流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風洋流,冬季逆時針,夏季順時針。

              (2)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a)暖流對沿岸氣候有增溫增濕作用,寒流對沿岸氣候有有降溫減濕作用。b)寒暖流交匯的海區,形成較大的漁場。c)對海洋航行也有影響,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霧,不利航行;洋流還會攜帶冰山。d)既可以使污染物因迅速擴散而加快其稀釋和凈化的速度,也相應地使污染范圍擴大。

              3.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1)水資源及其分布水資源的封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徑流總量來衡量。除南極洲外,亞洲最多,其次南美,大洋洲最少。從國家來看,巴西最多,其次俄羅斯,中國第六。我國不均衡,空間上南多北少,東多西少;時間上夏秋多,冬春少。

              (2)水資源與人類社會水資源的數量會影響經濟活動規模的大小,質量會影響一個地區經濟活動的效益。科技進步促進人水關系的發展。

              (3)合理利用水資源,人類對水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污染和過度利用等加劇水資源短缺。從開源和節流兩方面促進水資源的持續利用。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4

              立春:2月4日-5日,謂春季開始之節氣

              雨水:2月18日—20日,

              此時冬去春來,氣溫開始回升,空氣濕度不斷增大,但冷空氣活動仍十分頻繁。

              驚蟄:

              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蟄伏土中的冬眠生物開始活動。驚蟄前后乍寒乍暖,氣溫和風的變化都較大。

              春分:

              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陽光直照赤道,晝夜幾乎等長。我國廣大地區越冬作物將進入春季生長階段。

              清明:

              每年4月5日(或4日),氣溫回升,天氣逐漸轉暖。

              谷雨:

              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類生長。

              立夏:

              5月5日或6日。“立夏”,萬物生長,欣欣向榮。

              小滿:

              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此時顆粒開始飽滿,但未成熟。

              芒種:

              6月6日前后,此時太陽移至黃經75度。麥類等有芒作物已經成熟,可以收藏種子。

              夏至:

              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歸線,出現“日北至,日長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

              7月7日前后,入暑,標志著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炎熱季節。

              大暑:

              7月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這一時期是我國廣大地區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熱”,雨水偏多。

              立秋:

              8月7日或8日,草木開始結果,到了收獲季節。

              處暑:

              8月23日或24日,“處”為結束的意思,至暑氣即將結束,天氣將變得涼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際,降水十分寶貴。

              白露:

              9月8日前后,由于太陽直射點明顯南移,各地氣溫下降很快,天氣涼爽,晚上貼近地面的`水氣在草木上結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

              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點又回到赤道,形成晝夜等長。

              寒露:

              10月8日前后。此時太陽直射點繼續南移,北半球氣溫繼續下降,天氣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為“寒露風”。

              霜降:

              10月23日前后為“霜降”,黃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與“霜降”節令相吻合,霜對生長中的農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

              每年11月7日前后。

              小雪:

              11月22日前后為“小雪”節氣。北方冷空氣勢力增強,氣溫迅速下降,降水出現雪花,但此時為初雪階段,雪量小,次數不多,黃河流域多在“小雪”節氣后降雪。

              大雪:

              12月7日前后。此時太陽直射點快接近南回歸線,北半球晝短夜長。

              冬至:

              12月22日前后,此時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則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長至,成為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晝漸長,氣溫持續下降,并進入年氣溫最低的“三九”。

              小寒:

              1月5日前后,此時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

              1月20日前后,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5

              氣象災害

              主要的氣象災害:是指因暴雨洪澇、干旱、臺風、寒潮、大風沙塵、大(濃)霧、高溫低溫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災害。

              臺風災害防御措施:加強臺風監測,及時發布臺風預報或警報,及時組織大家做好抗臺風工作。

              暴雨澇災防御措施:利用氣象衛星對暴雨、洪水進行監測,提高預報正確率,減輕洪澇災害損失。

              工程措施:修筑堤壩、整治河道;修建水庫;修建分洪區(或滯洪、蓄洪區等)。非工程措施:洪泛區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預警系統;擬定居民的應急撤離計劃和對策;實行防洪保險等。

              旱災防御措施:

              ①實行農林牧相結合的.農業結構,改善干旱區的生態環境;

              ②種植耐旱作物;

              ③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營造防護林,改進耕作制度等。

              寒潮防御措施:提前發布準確的寒潮消息或警報,提醒有關部門做好防寒準備。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6

              1、聚落的形成與地理環境的關系,可從形態上反映出來:平原地區,地形比較完整、開闊、平坦,聚落呈圓形或不規則的多邊形,規模較大;山區聚落沿河谷或在比較開闊的低地分布。例如:我國的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布。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數位于平原上。平原地區的區位優勢: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農耕,且有利于交通聯系和節省建筑投資。也有的平原不適宜城市的發展。例如:熱帶地區,低地悶熱,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最的是巴西,其城市不是分布在亞馬孫平原,而是巴西高原。

              2、地形對交通線路分布的影響:公路選線避開不利地形,地形平坦地區的交通線網密度較大(造價低、工程量小),山地、丘陵地區的密度較小(造價高、工程量大)。

              3、全球氣候變暖對農業生產有利方面:高緯度地區升溫幅度,作物生長期延長,產量增加;對農業生產不有利方面:中緯度半濕潤半干旱區,若降水量不變,增溫將加速陸地蒸發,使土壤中水分減少,導致作物產量下降。對工業生產也有一定的影響,溫度升高將減少高緯度地區供暖的能源消耗,明顯增加低緯度地區制冷的能源消耗。

              4、自然資源的定義:人類直接從自然界獲得,并用于生產和生活的物質和能量。它包括氣候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自然資源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物質基礎。舉例:能源利用對生產力的發展有巨大推動作用。△柴草為主要能源——社會生產力水平很低,△18世紀,煤炭為主要能源——社會生產力大幅提高,20世紀50年代以后,石油為主要能源——極大地促進了生產的發展。

              5、常見的自然災害有水災、旱災、臺風、暴雨、寒潮、沙塵暴、暴風雪、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了解它們發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7

              一、氣候變化

              1、氣候變化

              是指一個特定地點、區域或全球的長時間的氣候改變,是以某些與平均天氣狀況有關的特征,如溫度、降水量、風等要素的變化來度量的。

              2、氣候變化史

              (1)地質時期:全球氣候一直處于波動變化中,冷暖干濕相互交替,變化周期長短不一。

              (2)歷史時期:期間全球氣候有兩次較大的`波動。

              (3)近現代::全球平均地表溫度呈上升趨勢;

              二、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

              1、全球氣候變化本身就是資源條件的變化。

              2、加劇了自然災害。

              3、將導致原有生態系統的變化。

              4、對主要生產領域,如農業、林業、牧業、漁業的影響更為顯著。

              5、通過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如厄爾尼諾、干旱、洪澇、熱浪等),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8

              氣壓

              中心氣壓水平氣流方向垂直氣流方向中心天氣狀況舉例其它影響

              氣旋低北逆南順向上陰雨亞洲低壓沿槽線形成鋒面

              反氣旋高南順北逆向下晴亞洲高壓

              鋒面氣旋(重要!)

              要求:圖上每一個天氣系統的識別;

              不同地點所受天氣系統的控制及出現的.天氣現象

              8、地理位置、大氣環流、地形等因素對氣候的影響

              氣候因子分析

              地理位置

              A緯度位置:決定太陽輻射——氣候差異的最基本原因——決定熱量或氣溫

              B海陸位置:

              例如溫帶海洋性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氣候;海洋性氣候溫差小,濕度較大;大陸性反之

              大陸東岸季風氣候形成是由于海陸之間的熱力性質的差異

              大氣環流(氣壓帶和風帶)

              特點:雙重性質——各緯度、海陸之間水熱交換;直接控制某地氣候特點(水熱狀況)

              下墊面(地表狀況);最近地面大氣直接熱源與水源

              其它影響氣候的因素:人類活動、洋流(寒流降溫減濕;暖流增溫增濕)

              氣候類型

              氣候特點(會判斷氣溫降水圖;會描述)

              氣候要素:氣溫、降水

              以溫定帶——月均溫在15度以上,為熱帶氣候

              月均溫最低在0-15度,為亞熱帶氣候

              月均溫最低在0以下,溫帶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除外)

              以水定型——熱帶氣候分為四種:

              熱帶雨林氣候:全年多雨;

              熱帶沙漠氣候:全年干旱;

              熱帶季風氣候:旱雨兩季

              熱帶草原氣候:旱雨兩季

              亞熱帶氣候分為兩種:

              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

              亞熱帶地中海氣候:冬雨夏干

              溫帶氣候分為三種:

              溫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

              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少雨

              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濕潤

              氣候成因

              季風氣候成因:三種季風氣候

              氣壓帶和風帶交替控制氣候:

              地中海氣候(副高和西風);熱帶草原氣候(信風和赤道低壓)

              單一氣壓帶和風帶控制氣候:

              熱帶雨林氣候(赤道低壓);溫帶海洋性氣候(西風)

              氣候分布

              大陸東岸氣候:三種季風氣候

              大陸西岸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大陸內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9

              城市功能分區

              1、功能分區組成區位特點

              中心商務區大商場、公司、大銀行(例上海外灘和浦東陸家嘴)一般位于市中心:

              ①建筑密集,高樓林立

              ②交通便捷,通信發達

              ③人口數量晝夜差別大

              ④內部存在明顯分區

              商業區商業街、百貨商店、金融中心:

              ①市中心

              ②CB外側

              ③街道兩側

              ①交通便捷,多層大廈

              ②人口密度、流量大

              ③人口晝夜差異大

              ④土地利用最集約

              工業區同類工廠:

              ①城市邊緣

              ②交通干線兩側

              ①廠房巨大,煙囪高聳

              ②交通便利,多有污染

              住宅區成片住宅樓和配套服務設施:

              ①企業單位職工住宅

              ②市政統一規劃住宅

              ①環境不好

              ②商品房,環境好

              行政中心區行政機構:

              ①單獨區域

              ②與其他功能區混雜人口晝夜差異大

              文化區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圖書館距工業區遠,交通便利,通信發達,自然環境好

              郊區衛星城、農業區、住宅城市外圍為城市服務:

              ①占有空間的是住宅區

              ②最主要的三種是商業區、住宅區和工業區。

              ③城市功能區沒有明顯界線,某一功能區內也有其他功能用地,只是以某一種功能為主。

              ④住宅區分類:高級住宅區:面積大,獨立庭院,位于城市邊緣,多與高坡、文化區相聯系;低級住宅區:面積。

              小,擁擠,與低地、工業區聯系,擁擠在內城和工業區附近。

              2、形成原因

              (1)歷史因素,功能延續:東京江戶高級住宅區(武士住宅的延續)

              功能改變:北京故宮,原為行政中心,現為文化游覽區。

              (2)經濟因素(最重要因素),直接影響經濟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距市中心遠近,通達性高低。

              (3)社會因素:主要影響住宅區的分化。

              社會地位:高級、低級住宅區

              生活方式:美國紐約唐人街、山東村

              宗教信仰:濟南回民小區

              (4)行政因素:行政規劃,例北京方莊住宅小區

              3、一般的,城市規模越大,地域結構的`分化越明顯。

              中心地理論:

              ①高級中心位于正六邊形中心,六個低一級中心地分布在六個角上(服務范圍為正六邊形)

              ②嵌套包圍

              ③同級服務范圍相互獨立,不重疊

              ④低級中心地服務功能小,數目多

              ⑤高級中心地是低級中心地面積的3倍

              ⑥假設狀態,現實不存在,但可以指導商業網點和城市布局

              一般的,城市規模越大,服務功能越強。但不能說:城市規模大小與城市服務功能大小成正比(桂林等旅游城市,某一方面功能很強,其服務區域可達全國)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0

              水循環: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層中通過各個環節連續運動的過程。 能量來源:太陽能和重力能

              類型:包括海陸間大循環、內陸循環、海上內循環

              主要環節:包括蒸發,水汽輸送,降水、下滲,徑流(分地表和地下徑流)等。

              意義:①聯系四大圈層,在它們之間進行能量交換和物質遷移,塑造地表形態②使各種水體相互轉化,維持全球水的動態平衡③更新陸地水資源。

              人類對水循環的影響:主要對地表徑流,及對小范圍的`蒸發、降水環節進行影響,修建水庫、跨流域調水和人工降雨等是常見的形式。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1

              地理環境整體性的應用角度分析

              (1)分析地理環境要素與環境總體特征協調一致的關系。常分析某一區域自然景觀的成因,如結合地理位置分析氣溫、降水等對生物景觀的影響。

              2)分析地理環境某一要素變化導致其他要素甚至整個環境的變化。一般結合區域圖、景觀圖、資源問題和環境問題,運用各地理要素間的相互關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變化對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

              (3)根據不同區域之間的聯系,分析一個區域的變化對其他區域的影響。常結合某一地區環境的變化,分析環境問題成因;結合題目提供的自然現象或過程,提取出所要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與之相關地區內在的關聯性和演變過程的`因果關系。

              (4)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決定了在協調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時,必須考慮陸地環境的整體性特征。在分析具體問題時要遵循“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確人類活動所牽的“一發”是哪一要素,進而逐步分析這“一發”的變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發生的變化,最終導致“全身”呈現出怎樣的變化。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2

              1. 人類活動地域聯系的方式主要是交通運輸和通信

              2. 青藏鐵路的.起點和終點

              青海省首府西寧經格爾木至拉薩,是世界上最高,最長的高原鐵路。沿線經過我國最大的自然保護區—三江源自然保護區

              3.三江源自然保護區位于長江、黃河、瀾滄江的源頭,保護高原濕地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

              4. 集裝箱運輸的好處是什么?

              節約包裝材料、簡化包裝手續、提高運輸效率、保證貨物完全、降低運輸成本、改善運輸勞動條件等

              5. 世界比較繁忙的航線哪四條

              ①北大西洋航線;

              ②地中海、蘇伊士運河航線;

              ③北美洲東岸各港口經巴拿馬至北美洲西岸各港口的航線;

              ④北太平洋航線

              6. 郵政通信和電信通信業務的任務分別是什么?受哪些自然因素影響?

              郵政通信主要利用交通工具和運輸網絡傳達信函和包裹。受地形障礙、臺風、暴雨洪水等自然災害的影響。

              電信通信業務主要是利用有線電、無線電、光等傳遞符號、文字、圖像和語言等信息。 受地形障礙、太陽活動等影響。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3

              大氣環境

              一、重點內容分析

              1、大氣的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體雜質等主要成分的作用

              低層大氣組成:穩定比例的干潔空氣(氧氮為主)、含量不穩定的水汽、固體雜質

              氮--生物體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動必需的物質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溫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保護傘,吸收紫外線

              水汽和固體雜質--成云致雨;雜質:凝結核

              2、大氣的垂直分層及各層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大氣分層氣溫隨高度變化氣流狀況其它特征與人類關系

              對流層越高越低對流占3/4大氣質量;水汽和塵埃;各緯度層高不一致天氣現象

              平流層越高越高平流高空飛行;存在臭氧層

              高層大氣存在電離層(無線電通訊;太陽活動干擾短波通訊

              3、大氣的`受熱過程

              (1)根本能量源:太陽輻射(各類輻射的波長范圍及太陽輻射的性質--短波輻射)

              (2)大氣的受熱過程(大氣的熱力作用)--太陽曬熱大地,大地烤熱大氣

              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三種形式及各自現象(用實例說明)

              影響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陽高度角(各緯度削弱不同)

              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

              了解地面輻射(紅外線長波輻射);大氣輻射(紅外線長波輻射)

              保溫作用的過程:大氣強烈吸收地面長波輻射;大氣逆輻射將熱量還給地面

              (圖示及實例說明--如霜凍出現時間;日溫差大小的比較)

              保溫作用的意義:減少氣溫的日較差;保證地球適宜溫度;維持全球熱量平衡

              4、大氣垂直運動和水平運動的成因

              (1)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冷熱不均(各緯度之間;海陸之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4

              1、判斷依據:第一步,根據最冷月、最熱月判斷南北半球

              若最冷月為1月、最熱月7月,則該地處在北半球;

              若最冷月為7月、最熱月1月,則該地處在南半球

              第二步,確定最冷月的溫度值范圍,即>15

              第三步,判斷降水的季節分配類型,夏雨型(1500---20xx)

              2、位置:

              緯度位置:南北緯10度至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大陸東岸

              海陸位置:主要分布在亞洲的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

              3、氣候特點(特征):終年高溫,一年有明顯的雨(5月---9月)季,旱季(10月----次年4月)

              4、氣候形成原因: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和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影響(其中夏季風是由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向北移動,越過赤道后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向右偏而形成西南風。

              5、該氣候條件下所形成的陸地自然帶:熱帶季雨林帶

              該氣候條件下所分布的植被類型:熱帶季雨林

              該氣候條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動物:象,孔雀

              該氣候條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磚紅壤性紅壤

              6、該氣候區內分布的城市:印度首都新德里、的港口城市和棉紡城孟買,城市和麻紡城加爾各答,新興工業中心班加羅爾,孟加拉國的首都達卡、斯里蘭卡的首都科倫坡、泰國首都曼谷,緬甸首都仰光、越南的首都河內、港口和工業中心胡志明市、老撾的首都萬象、柬埔寨首都金邊,我國海南省的海口、的旅游城三亞,臺灣港口高雄。歷史名城臺南,菲律賓首都馬尼拉

              7、該氣候區內的農業活動情況:以水稻、茶葉、甘蔗、小麥為主。雨季播種,旱季收獲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5

              1、天體:

              概念:宇宙中物質的存在形式

              類型:星云、恒星、行星、衛星、彗星、流星、星際物質

              2、天體系統

              概念:宇宙中的天體恒星、星云,形成天體系統

              層次: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宇宙

              太陽:

              1、太陽系中心天體:太陽質量占太陽系99。86%,在其吸引下其他天體繞太陽運動

              2、太陽輻射:

              能量來源:太陽內部的核聚變

              對地球影響:維持地表溫度,促進地球上水、大氣、生物活動與變化,是人類活動和生產活動的能量源泉

              3、太陽活動:

              太陽大氣層結構:自內向外為光球層、色球層、日冕層

              太陽活動類型:

              ①光球層:太陽黑子,活動周期為11年

              ②色球層:耀斑

              對地球影響:引起電離層擾動,使無線電短波通訊受到影響,產生“磁暴”現象,使磁針不能正確指示方向,影響氣候

              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

              八大行星的運動特征:同向性、近圓性、共面性

              據結構特征可以分為:類地行星、巨行星、遠日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有生命存在

              宇宙環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處于安全宇宙環境中,太陽光照穩定

              自身條件:日地距離適中,使地表有適宜的溫度,使液態水能存在:有適中的體積和質量形成包圍地球的大氣層,自轉公轉周期適中,使地球表面溫度的日變化和季節幅度變化小,利于生物生長發育

              一:地球運動的基本形式:公轉和自轉

              繞轉中心太陽地軸

              方向自西向東(北天極上空看逆時針)自西向東(北極上空看逆時針,南極上空相反)

              周期恒星年(365天6時9分10秒)恒星日(23時56分4秒)

              角速度平均1o/日近日點(1月初)快遠日點(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時15o(兩極除外)

              線速度平均30千米/小時從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1670KM小時,兩極為0。

              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關系:

              (1)黃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黃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移動

              二: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更替

              (2)地方時

              (3)沿地表水平運動的物體發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①晝夜長短的變化

              北半球:夏半年,晝長夜短,越向北晝越長

              1、太陽直射點在那個半球,北極圈以北出現極晝現象那個半球晝長,

              2、赤道全年冬半年,晝短夜長,越向北晝越短晝夜平分,

              3、春秋分日全球北極圈以北出現極夜現象晝夜平分

              南半球:與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

              隨緯度的變化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

              23o26’N以北在夏至日達到最大值離直射點越近高度

              隨季節的變化23o26’S以南在冬至日達到最大值越大

              南北回歸線之間每年有兩次直射

              四:光照圖的判讀

              (1)判斷南北極,通常用于俯視圖,判斷依據為:從地球北極點看地球的自轉為逆時針,從南極看為順時針;或看經度,東經度遞增的方向即為地球自轉的方向。

              (2)判斷節氣,日期及太陽直射點的緯度晨昏圈過極點(或與一條經線重合),太陽直射點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線與極圈相切,若北極圈有極晝現象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北緯23o26’,若北極圈有極夜現象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南緯23o26’

              (3)確定地方時在光照圖中,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線為正午12點,晨昏線所包圍的白晝部分的中間經線為12點,晨線與赤道交點經線的地方時為6點,昏線與赤道交點經線為18點,依據每隔15o,時間相差1小時,每1o相差4分鐘,先計算兩地的經度差(同側相減,異側相加),再轉換成時間,依據東加西減的原則,計算出地方時

              (4)判斷晝夜長短求某地的晝(夜)長,也就是求該地在緯線圈上晝(夜)弧的長度,這個長度也可由晝(夜)弧所跨的經度數來推算

              (5)判斷正午太陽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區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在同一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不在同一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和,再用90o—兩地緯度差即為所求地的正午太陽高度

              五:晨昏線與經線和緯線

              (1)根據晨昏線與緯線相交判斷問題

              ①晨昏線通過南北極可判斷這一天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線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為晝,可判斷這一天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為夏至日,北半球為夏季,南半球為冬季

              ③晨昏線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為夜,可判斷這一天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為冬至日,北半球為冬季,南半球為夏季

              (2)根據晨昏線與經線相交關系判斷晝長和夜長

              推算某地晝長或者夜長,求晝長時,在晝半球范圍內算出該地所在地的緯線圈從晨線與緯線圈交點到昏線與緯線圈交點,所跨的經度除以15即該地晝長,如果圖上只畫了晝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圖中白晝所跨經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該地的晝長

              七:區時,地方時的計算

              第一步:先求兩地的經度差。

              第二步:再求時間差,以每一度經度相差4分鐘來算。

              第三步:然后判斷兩地的東西方向,求東用加,求西用減。若求出的時間大于24小時,則減24,日期加1天,若時間為負值,則加24小時,日期減去1天。

              1、天體:

              概念:宇宙中物質的存在形式

              類型:星云、恒星、行星、衛星、彗星、流星、星際物質

              2、天體系統

              概念:宇宙中的天體恒星、星云,形成天體系統

              層次: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宇宙

              太陽:

              1、太陽系中心天體:太陽質量占太陽系99。86%,在其吸引下其他天體繞太陽運動

              2、太陽輻射:

              能量來源:太陽內部的核聚變

              對地球影響:維持地表溫度,促進地球上水、大氣、生物活動與變化,是人類活動和生產活動的能量源泉

              3、太陽活動:

              太陽大氣層結構:自內向外為光球層、色球層、日冕層

              太陽活動類型:

              ①光球層:太陽黑子,活動周期為11年

              ②色球層:耀斑

              對地球影響:引起電離層擾動,使無線電短波通訊受到影響,產生“磁暴”現象,使磁針不能正確指示方向,影響氣候

              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

              八大行星的運動特征:同向性、近圓性、共面性

              據結構特征可以分為:類地行星、巨行星、遠日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有生命存在

              宇宙環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處于安全宇宙環境中,太陽光照穩定

              自身條件:日地距離適中,使地表有適宜的溫度,使液態水能存在:有適中的體積和質量形成包圍地球的大氣層,自轉公轉周期適中,使地球表面溫度的日變化和季節幅度變化小,利于生物生長發育

              高中地理必背考點

              第一單元地圖專題

              1、經度的遞變:向東度數增大為東經度,向西度數增大為西經度。

              2、緯度的遞變:向北度數增大為北緯度,向南度數增大為南緯度。

              3、緯線的形狀和長度:互相平行的圓,赤道是最長的緯線圈,由此往兩極逐漸縮短。

              4、經線的形狀和長度:所有經線都是交於南北極點的半圓,長度都相等。

              5、東西經的判斷:沿著自轉方向增大的是東經,減小的是西經。

              6、南北緯的判斷:度數向北增大為北緯,向南增大為南緯。

              ①黃赤交角存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四季

              黃赤交角存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地中海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的形成

              ②五帶的劃分界線:南北回歸線之間為熱帶、回歸線極圈之間為溫帶、極圈極點之間為寒帶

              ③若黃赤夾角變大,熱帶和寒帶變大,溫帶變小;若黃赤夾角變小,熱帶和寒帶變小,溫帶變大

              若黃赤交角為零,太陽永遠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平分,地中海氣候、熱帶草原氣候消失。

              7、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規律:

              ①由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90°-△(直射點與所求點的緯度間隔)

              ③夏至日北回歸線以北地區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南回歸線以南地區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有兩次直射機會——兩次最大值

              ⑤緯度越高,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小,樓房間距越大。

              8、晝夜長短的時間分布:

              ①太陽直射點在哪個半球,哪個半球晝長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晝長夜短。

              ②太陽直射點向哪個半球移動,這個半球的晝就漸長,北半球6月22日晝最長,12月22日最短。

              ③南北回歸線之間晝長最大值與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現,如海口市。

              9、晝夜長短的緯度分布:

              北半球夏半年,晝長夜短,越向北白晝越長(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廣州

              北半球冬半年,晝短夜長,越向南白晝越長(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海口>廣州>上海,

              10、晝長=日落時間—日出時間;晝長=24小時—夜長

              日出時間=12:00-晝長/2(或0:00+夜長/2);赤道上的點的日出時間是6:00

              日落時間=12:00+晝長/2(或24:00—夜長/2);赤道上的點的日落時間是18:00

              11、地球是個不發光、不透明球體——晝夜現象出現

              地球自轉的球體——晝夜更替(自轉速度周期影響晝夜溫差變化)

              地球傾斜的公轉的球體——直射點的移動、正午太陽高度、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五帶

              12、典型的季節現象

              地理現象時間季節

              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冬半年

              地球公轉七月初,遠日點附近,地球公轉角速度、線速度最慢一月初,近日點附近,地球公轉角速度、線速度最快

              正午太陽高度6月22日左右,北回歸線以北地區達最大,赤道及南半球達最小12月22日左右,南回歸線以南地區達最大,赤道及北半球達最小

              晝夜長短晝長夜短,北極圈以內出現極晝晝短夜長,北極圈以內出現極夜

              等溫線陸地等溫線均向北凸出陸地等溫線均向南凸出,海洋相反

              氣壓帶、風帶隨太陽直射點北移隨太陽直射點南移

              雪線雪線上升雪線下降

              北印度洋洋流受西南季風的影響,洋流呈順時針流動受東北季風的影響,洋流呈逆時針流動

              我國的降水夏李風影響,降水多冬李風影響,降水少

              我國的河流內流河因高溫導致冰雪融水多,外流河受夏季風影響,大部分河流進入汛期,東北地區分春汛、夏汛大部分進入枯水期,秦嶺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結冰期,部分河流有斷流現象

              我國的季風全國大部分地區受來自海洋的夏季風影響,高溫多雨全國大部分地區受來自大陸的冬季風影響,寒冷少雨

              我國的'農業生產全國普遍高溫,農作物進入生長期,作物熟制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漸過渡到兩年三熟至一年一熟北方大部分地區農作物處於越冬期,南方熱帶地區水熱充足,可生產反季節蔬菜、瓜果

              氣象災害旱澇(華北春旱、長江伏旱)、暴雨、臺風(表現:強風、暴雨、風暴潮)寒潮、沙塵暴、乾旱、暴雪

              地質災害滑坡、泥石流較多較少

              第三單元大氣專題

              1、對流層的特點:

              ①隨高度增加氣溫降低;

              ②大氣對流運動(12km)顯著;

              ③天氣復雜多變。

              2、平流層的特點:

              ①隨高度增加溫度升高;

              ②大氣平穩,以水準運動為主,有利於高空飛行。

              3、大氣的熱力過程:太陽輻射——地面增溫——地面輻射——大氣增溫——大氣(逆)輻射——大氣保溫

              4、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陽輻射(光照)與天氣、地勢關系:晴朗的天氣、地勢高空氣稀薄,光照越強;

              我國太陽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氣的保溫效應:強烈吸收地面長波輻射,并通過大氣逆輻射把熱量還給地面。

              7、氣溫與天氣:白天多云,氣溫不高(云層反射作用強);夜晚多云,氣溫較高(大氣逆輻射強)。

              8、氣溫的垂直分布:對流層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遞減

              9、氣溫的水準分布:

              ①緯度分布:緯度越高,氣溫越低,我國熱量最豐富的地區:海南島

              ②海陸分布:夏季陸地>海洋,冬季海洋>陸地;

              ③氣溫高的地方,等溫線向高緯凸出,反之,氣溫低的地方,等溫線向低緯凸出。

              10、氣溫年較差:

              ①影響因素:海陸熱力性質;地表植被水分狀況;云雨多少。

              ②變化規律:內陸>沿海,大陸性氣候>海洋性氣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陰天。

              11、熱力環流的性質特點

              (1)水準方向相鄰地面熱的地方——垂直氣流上升――低氣壓(氣旋)——陰雨

              (2)水準方向相鄰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氣流下沉――高氣壓(反氣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氣溫氣壓分布:隨海拔升高,雖然氣溫降低,但是空氣變稀,氣壓降低。

              (4)來自低緯的氣流——暖濕

              (5)來自高緯的氣流——冷干

              (6)來自海洋的氣流——濕

              (7)來自大陸的氣流(離陸風)——干

              (8)兩種性質不同的氣流相遇——鋒面——陰雨、風

              12、水準方向氣壓與氣溫:近地面,氣溫高,空氣膨脹上升,地面形成低壓;反之,氣溫低,近地面的空氣收縮下沉,地面形成高壓。

              13、風的形成:大氣的水準運動叫風,水準氣壓梯度力是形成風的直接原因,等壓線愈密風速愈大。

              4、風向:

              (1)風向——風的來向;

              (2)根據等壓線的分布確定風向:以右圖為例畫A點的風向及其受力

              ①確定水準氣壓梯度力的方向:垂直於等壓線并且由高壓指向低壓

              ②確定地轉偏向力方向:與風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與風向相反)的影響,風向與等壓線斜交

              5、高空大氣的風向是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結果,風向與等壓線平行;

              近地面的風,受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響,風向與等壓線之間成一夾角。

              6、鋒面與天氣(冷暖不同氣團作水準運動并相遇)

              ①冷鋒過境雨區在鋒后,出現雨雪、降溫天氣。過境后,氣壓升高,氣溫驟降,天氣轉晴;

              ②暖鋒過境雨區在鋒前,多為連續性降水。過境后,氣溫上升,氣壓下降,天氣轉晴。

              7、影響我國天氣的主要鋒面是冷鋒:如我國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我國的寒潮、冬春季節出現的沙塵暴。

              8、氣壓系統與天氣(同一氣團作垂直運動):

              ①氣旋(低氣壓)垂直氣流上升,天氣陰雨。

              ②反氣旋(高氣壓)垂直氣流下沉,天氣晴朗;

              9、三圈環流及氣壓帶風帶:

              ①三圈環流(垂直分布)

              畫出右面三圈環流回圈圖

              ②氣壓帶、風帶(水準分布)

              畫出右面氣壓帶、風帶分布圖(“北撇南捺”)

              ③長城考察站紅旗向西北飄,視窗要避開東南方向;

              黃河考察站紅旗向西南飄,視窗要避開東北方向。

              10、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移動。

              移動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11、季風環流:海陸熱力差異使亞洲、太平洋中心隨季節變化而變化的情況:

              夏季:亞洲大陸上形成亞洲低壓,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壓;

              冬季:亞洲大陸上形成亞洲高壓,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壓。

              12、東亞、南亞季風環流:(如右圖)

              東亞:夏季東南風,冬季西北風;主要由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引起。

              南亞:夏季西南風,冬季東北風,由風帶和氣壓帶季節移動和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共同作用形成。

              13、我國的旱澇災害、雨帶的移動與副熱帶高壓的強弱有密切關系。

              ①雨帶的移動

              春末(5月),雨帶在華南(珠江流域)(華北春旱,東北春汛)

              夏初(6—7月),雨帶移到長江中下游地區——梅雨(準靜止鋒)

              7—8月,雨帶移到東北和華北,長江中下游進入“伏旱”(反氣旋)

              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結束,南方進入第二個雨季。

              ②北方雨季開始晚結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開始早結束晚,雨季長

              ③旱澇災害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風強),造成北澇南旱

              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風弱),造成北旱南澇。

              我國水旱災害發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風的強弱和進退的早晚。

              14、氣候形成因數:太陽輻射、大氣環流、下墊面、人類活動

              15、判斷氣候類型的步驟:①判斷南北半球,②判斷熱量帶,③判斷雨型。

              ①熱帶的四種氣候類型:各月均溫在15度以上,降水不同,氣候類型差異較大

              熱帶雨林氣候(常年受赤道低壓影響,終年高溫多雨)

              熱帶沙漠氣候(常年受副高或來自陸地的信風影響,終年高溫少雨)

              熱帶季風氣候(南亞地區,冬季盛行東北風,為旱季,夏季刮西南季風,6—9月為雨季)

              熱帶草原氣候(赤道低壓移來時,是濕季,信風移來時為旱季,農業活動在雨季播種,旱季收割)

              ②亞熱帶氣候類型:冬季最冷月均溫在0度以上,全球只有兩種氣候類型:

              地中海氣候:除南極洲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緯30o—40o大陸的西岸,位置在西風帶和副高之間,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乾燥

              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偏北風——低溫少雨,夏季——夏季風——高溫多雨。

              ③溫帶氣候類型:除海洋性氣候外,冬季最冷月均溫以0℃以下。

              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在南北緯40o—60o大陸西岸(地中海氣候高緯一側),終年受西風控制,終年溫和多雨

              溫帶季風氣候:分布在北緯35o—55o大陸東岸(亞熱帶季風的高緯一側),受冬季風影響,寒冷乾燥,受夏季風影響,高溫多雨。

              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受大陸性氣團控制,日較差大、年較差大,降水稀少,降水主要在夏季。

              16、大陸性與海洋性氣候的不同特點(以北半球為例分析):

              大陸性氣候氣溫的日較差、年較差大,氣溫最高月在7月,最低氣溫在1月。年降水量少。

              海洋性氣候日較差、年較差小,最熱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年降水量較多。

              17、主要的氣象災害:是指因暴雨洪澇、乾旱、臺風、寒潮、大風沙塵、大(濃)霧、高溫低溫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災害。

              臺風旱澇災害寒潮

              發生的時間夏秋季節春夏秋秋末、冬季、初春

              發源地熱帶洋面或副熱帶洋面蒙古、西伯利亞

              影響地區我國東部沿海地區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區外的全國范圍除青藏、云貴、海南外的廣大地區

              天氣變化強風、特大暴雨、風暴潮暴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大風、雨雪、凍雨

              18、主要的大氣環境問題:全球變暖(溫室效應CO2)、臭氧層破壞(氟氯烴消耗O3)、酸雨(SO2、NO2)

              19、溫室效應

              ①大量燃燒礦物燃料——大氣中CO2增加——大氣逆輻射增強

              ②濫砍濫伐森林——光合作用減弱——CO2相對增多——大氣逆輻射增強

              ③大氣逆輻射增強——溫室效應——氣溫升高——全球熱量帶分布發生變化——經濟結構發生調整(農業經濟結構調整,中緯受損,高緯受益,使適宜種植業生產地域縮小,糧食減產。)

              ④極地冰山融化,沿海地區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區地下水水質變壞。

              20、綠化的環境效益:

              ①通過光合作用保持大氣中O2和CO2的平衡,凈化空氣;

              ②綠化植物和防護林可以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

              ③城市綠地的作用是吸煙除塵、過濾空氣、減輕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環境

              同學們掌握了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然后通過習題進行練習,可以提高解題能力。地理的考察中,每一道題包含的知識點是比較多的,所以我們應該重視。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0-27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08-16

            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06-08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07-14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5篇)10-16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識點總結06-05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1-17

            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15篇06-09

            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15篇)06-09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俺也去| 日韩一级片播放| 中文字幕精品国产| 日韩精品一区国产偷窥在线| 91丨国产丨香蕉|入口| 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两性| 蜜桃日本免费观看mv| 亚洲熟妇无码av另类vr影视| 久久国产视屏| 最近2019中文字幕第一页|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 动漫av永久无码精品每日更新| 东方影院av久久久久久| 视频在线精品| 国产女人爽到高潮久久久4444| 亚洲精品色婷婷在线影院|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avapp| 久久激情社区| 樱花在线视频| 男人j桶女人|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一区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免高潮在线观看 | 久久99久国产麻精品66| 秋霞无码一区二区| 黄色片在线| 尤物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91av| 国产麻豆亚洲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梦乃| 免费国产羞羞网站美图| 中文字幕自拍| 亚洲国产精品天堂| 不卡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 男人添女荫道口视频a| 黄色免费网站在线看| 国产成人不卡无码免费视频| 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无码软件| 9999精品成人免费毛片在线看| 日韩精品免费一区|